近段时间新能源车圈里挺热闹,理想汽车以前靠增程技术火了几年,最近销量却掉了四成。好多车企之前跟着理想走路线,现在也跟着凉了一截。2025年增程车卖得不如纯电动车,这事儿背后藏着不少门道。
理想ONE当年能火还真有道理。那时候电动车续航短,充电桩又少,很多人不敢买纯电。增程车既有油箱又能充电,开长途不用担心没电,确实解了燃眉之急。理想靠着这个卖了几年好价钱,成了少数能赚钱的新能源车企。
不过很快大家都发现了这个玩法。吉利、比亚迪这些大厂开始抄作业,连合资品牌通用都搞增程车了。零跑汽车2023年推了个增程版C11,销量直接翻了好几倍。后来小鹏、问界也挤进来,2024年工信部公告里一下子多了五款增程新车。
可好景不长,2025年增程车销量就开始往下掉。乘联会数据显示七月份只卖了10万出头,比去年少了11%。同期纯电动车销量涨了24%,两者差距越拉越大。理想汽车自己七月销量3万多,比去年同期少了快一半,八月份跌到两万多。
车主们当初为啥选增程?主要是觉得续航够用、不用总找充电桩。但现在太多同质化产品扎堆,功能都差不多。一个理想销售说现在展厅里别克、智己、零跑都在推增程SUV,定位全是家庭用户,空间大配置全。消费者挑来挑去反而拿不定主意。
更关键的是,增程车过去的核心优势正在消失。电池成本下降后,纯电动车续航普遍突破600公里,特斯拉Model 3能跑到700公里。而增程车早期用小电池降低成本的好日子结束,现在为了跟上续航,车企不得不加大电池。
比如智己LS9装了66度电池,纯电续航450公里。这个容量已经赶上很多纯电车,但增程车还要背个油箱,整车重量上来后油耗反而更高。电池越大成本越高,一辆增程车价格比同级别纯电贵,操控还可能变差。
零跑汽车最近动作明显。2024年靠增程车型卖了近30万辆,但新推出的B10和B01直接砍掉增程版本。他们发现用户买车时,选纯电的越来越多了。问界之前也靠着增程撑销量,现在交付量老是上下波动,稳不住。
车企现在还在硬撑。理想通过降价换市场,单车均价从三年前33万降到去年26万。但降价没挡住销量下滑,反而让利润更薄。比亚迪混动技术成熟后,宁德时代的电池成本降了17%,纯电动车制造费更划算。
增程车现在变成尴尬存在。它不像早期那样便宜省事,又比不过纯电车的续航和政策优惠。有车企尝试给增程车加超充功能,像小鹏X9增程版配了450公里纯电续航,但这反而让它更像纯电车,失去了原本优势。
其实很多车企心里清楚增程不是长久之计。通用推迟了原计划的增程车型,转而研究氢能源。蔚来主攻换电技术,特斯拉押注超充网络。增程车可能就剩下些三四线城市或者特定场景需求,比如经常跑长途但充电不便的地方。
最近两年新能源市场变化快得吓人。2023年增程还能卖疯,2025年就转头向下。车企们前脚挤破头进赛道,后脚又忙着找新方向。消费者倒是实惠,纯电续航够用就买纯电,远途需求高的就挑插混,增程车慢慢成了备选方案。
现在看增程技术更像是过渡品。车企们折腾大电池、超充的增程车,反而把自己卷进纯电的内耗里。未来的路谁也说不清,但市场已经给了答案——抄作业能红一阵子,真本事才活得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