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多店关停,经销商转型新能源,车主售后遇新难题

奔驰退网潮真相:不是奔驰不行了,是消费者变聪明了!

最近,奔驰车主们在社交平台上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原因很简单——他们陆续收到4S店的短信通知,称门店已被奔驰中国终止授权。北京鹏龙瑞星、北京鹏龙海依捷、浙江宝利德等门店纷纷“中枪”,授权将在今年六七月份一一终止。有些门店索性关门大吉,而原本挂着奔驰招牌的北京鹏龙大厦和来广营西路4S店,摇身一变成了“鸿蒙智行”。最戏剧性的是,背后运营方依然是鹏龙集团。眼看着奔驰4S店的“闭店潮”,不少车主直接慌了神,各路吃瓜群众也把注意力转向了复杂且正处于巨变中的中国汽车销售市场。

乍一看,奔驰收缩经销网络似乎是很普通的商业行为,无非关停几家门店、优化一下资源分配。但真正把水搅浑的,是背后那些看不见的原因。首先,奔驰这两年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很难让人打出高分。2024年,整体销量下降,电动车业务尤其疲软,仿佛一位老将忽然发现自己不再适应年轻人的球赛。经销商遍地开花,但不是每一朵都能结果,有些门店销量惨淡,盈利无望。总公司自然要“去芜存菁”,砍掉那些拖后腿的分支,顺手抹平经营成本。

更让人无语的是,新能源浪潮正席卷而来,传统燃油车份额一降再降。奔驰向来以“大而稳”自居,却偏偏在新能源转型上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国产新能源汽车如蔚来也好、小鹏也罢,风驰电掣、让奔驰观望犹豫的态势彻底被击穿。当曾经“买得起奔驰”成为中产的身份符号,“买新能源”却开始领跑潮流,奔驰的产品链和销售策略不得不迎头转变,否则只能看着市场份额飞灰湮灭。

表面上,奔驰关店是企业内部的家务事,和广大车主又有什么关系?实际上,根本是蜻蜓点水——4S店一关,保养、维修、质保自然出了问题。虽说奔驰原厂的保养套餐、延长质保在其他授权店也能使用,但经销商自主推出的各种套餐就未必延续。消费者本来想图省事,结果发现自己成了夹心饼干,不仅有可能白花冤枉钱,售后服务和维权也存隐忧。

当然了,部分原奔驰4S店变身“鸿蒙智行”,根本不是天降灵感,而是行业压力催生的自救道路。新能源汽车已然占据风口,“高高在上”的豪华燃油车品牌,不得不下场学会与新势力玩到一块去。经销商们发现,仅靠卖奔驰已经吃不饱了,不如牵手鸿蒙、比亚迪,用新能源开辟第二战场。毕竟,活下去才有希望。

奔驰“退网潮”是整个汽车行业变革的缩影,也是对传统车企的当头棒喝。技术、市场、产品转型已经是老生常谈,真正动了根本的,其实是用户的消费观念和权力结构。曾经大家认品牌、拼配置,认为车越贵越可靠。但智能网联、产业升级如猛兽闯进玻璃柜,连奔驰这个“中产图腾”都未能幸免。

奔驰多店关停,经销商转型新能源,车主售后遇新难题-有驾

消费者们也终于醒悟:买车这件事儿早已不是单纯的头脑发热、品牌信仰,更要看实际服务、后续保障和经销商的可靠度。奔驰退网潮给所有持币待购的人上了一课:别以为花了大价钱就万事大吉,选择品牌更要选择靠谱的服务体系。没有靠谱的售后,分分钟把“豪车梦”变成噩梦一场。

当下,汽车行业处在剧烈变迁之中。车企需要拥抱变化,加速转型,既得在技术上发力,也要优化渠道管理——别对经销商甩手掌柜,让服务成短板;经销商要灵活拥抱新能源,拒绝做温水煮青蛙;消费者则要去掉“品牌即保障”的固有认知,更加理性看待购车决策。

真正聪明的消费者,不单只盯价格或品牌,更会考量整体体验、售后服务,与经销商和品牌共处于平衡博弈中。只有产业链上下游齐心协力,理性应对变化,才能在这场淘汰赛里找到出路,实现共赢。

奔驰多店关停,经销商转型新能源,车主售后遇新难题-有驾

因此,奔驰不是“不行了”,而是传统的傲慢和惯性行不通了。消费者越来越精明,信息透明、选择多样,谁也别指望再靠一块铁皮和几个LOGO打遍天下。汽车江湖风起云涌,笑到最后的一定是最能拥抱变化、尊重用户的“玩家”,而绝非昔日高高在上的“品牌神话”。

奔驰多店关停,经销商转型新能源,车主售后遇新难题-有驾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依法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