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陈振
来源 | 财经八卦(ID:caijingbagua)
在2022年,俄罗斯的卡车市场还主要是本土品牌和西方品牌比较多,但后来由于各种原因,西方卡车纷纷退出了俄罗斯市场。
随着西方卡车品牌的突然退出,俄罗斯瞬间就陷入了“卡车慌”,不仅仅是没有新车可买,旧车的维保也很麻烦。
就在此时,我们的卡车大批量的入俄市场。这在当时来说,必然是给其“雪中送炭”。如此一来,我们的卡车多了销路,而俄罗斯的燃眉之急也会缓解。
同时我们的卡车的性价比极高,在许多方面甚至可以媲美乃至超过其他国际品牌。
俄罗斯的消费者也可以买到更加实惠,更加具有性价比的卡车,这在当时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看,都是三全其美的事情。
后来我们的卡车陆续在俄打开销路重汽的灿德卡旗下车型还成为了销量TOP1,也反应出当地车主是认可我们的卡车的,而我们的卡车也正在适应俄罗斯市场。
然而正当一切都在往“大家都好”方向发展时,2025年7月30日,俄罗斯的有关部门却突然发布了一纸禁令。
俄罗斯联邦技术监管和计量局
宣布中国各大卡车品牌在俄罗斯销售的许多车型,有性能、能效、安全等等一系列问题,不准这些卡车再卖。
而这些卡车,远的不说,也最少在俄罗斯买了三年了,甚至在去年俄重卡市场上,销量前10的卡车中,就有7家是我们的卡车品牌。
如果车不好,怎么还能挤进销量前10?如果销量不好,怎么还让中国卡车在俄罗斯卖了这么久?俄罗斯这次的操作着实让人想不通。
重拳冲击,不惜层层设卡,
俄罗斯为哪般?
在2025年的7月30日,俄对包括一汽、重汽等四家中国卡车俄销售或者进口的多款车型禁止销售。
而俄罗斯给的原因,也是相当的让人没想到,竟然是这些车有隐患。对这些车型,俄将会对其进行召回,或者是停止销售,计划召回的车辆,可能超过20000辆卡车。
为什么让人没有想到了?因为像东风、福田、一汽、重汽这几个品牌,都是我们家喻户晓的卡车品牌,在卡车领域深耕多年。
而且上述的品牌和车型,都是我们在俄热卖的车说出问题就出问题了,俄的操作实在让人看不懂。
除此之外,俄罗斯似乎还给中国卡车设置了其他枷锁,大有要多方位的禁止我们卡车用进口渠道到俄之路。
从俄罗斯颁布的一系列新规来看,俄罗斯这样做不仅仅是,要多方位禁售我们的部分卡车这么简单。
在1年前俄罗斯就开始对进入的卡车,进行了一系列的“敲打”。由于中国卡车品牌极具性价比,许多售价甚至比相同级别的欧洲品牌还要便宜30%。
这么便宜,当地司机肯定是用实际行动进行支持,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虽然西方卡车退出之后的缺口被填补了。
但是中国卡车品牌的涌入,俄本土卡车的市场也遭到了挤压。我们的卡车仅仅用了2年就把其在俄的份额从不到10%,提到了58.3%。
重汽的销量更是超越了俄罗斯本土的品牌。由于没人买,俄罗斯本土卡车品牌厂家甚至只能给工人放假。
图源:网络
这就导致俄罗斯担心,中国卡车是否会对本土汽车品牌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甚至会不会造成“技术依赖”。
所以在2024年俄罗斯就用连年调税等方法,来“敲打”我们的卡车品牌。然而谁也没想到,这只是个开始。
通过了欧盟认证,
却被俄罗斯认为有“安全隐患”
俄罗斯发布的多项汽车措施,是想要给我们进入俄市场的卡车,弄一个又一个“紧箍咒”一样。
面对俄罗斯的突然“重拳出击”,甚至有负责俄罗斯市场的车企高管直言,许多新颁布的技术性规定,都非常的有针对性,而且我们还缺乏可以申诉商量的渠道。
例如,在被俄点名的车型中,就有一款热门车——重汽的ZZHS车型。
这款车在进俄市场前,就拿到了欧盟的各项认证,而欧盟的认证门槛都比较高,对一些参数的要求也会比较苛刻。
所以ZZHS车型能够通过欧盟的认证,证明是非常优秀的。进入俄市场后此车也大展身手。并且还拿下了14.2%的市场。
然而正是这样的极具销冠潜质,并且通过了非常严苛的欧盟认证的车型,却还是被俄罗斯认为有“问题”。
除此之外,俄罗斯还用提高汽车报废税等方法,导致我们的卡车在俄罗斯市场上,所具有的性价比优势,变得荡然无存。
图源:汽车公社
去年十月,俄罗斯就升高进口车的报废税,这样的话,我们二十万汽车,之前只交6万的,如今6万变成了15万,而且还会连年递增。
再到今年一月,俄罗斯就把卡车的关税,升高了15%以上,而且还要交“差价税”。
中国卡车品牌在俄罗斯缺乏本土化生产基地,产品基本上靠进口,在高关税下这自然增加了我们的卡车在俄市场的成本。
综合下来我们的卡车成本增加了30%以上,让我们的卡车在同级车面前优势全无。
超2万辆卡车被召回,
新的博弈开始了?
在今年,俄罗斯的著名汽车媒体《AUTONEWS》还做了一份报告。里面说我们的汽车,有耐腐差等问题。
他们还将部分我们的车型,和欧洲品牌的车型做了对比,报告中说,我们在俄市场上销售的部分汽车的部件使用年限,只有欧洲车的三之一。
而且车辆驾驶中,维护代价也高。高到什么程度,甚至出现了车辆在使用五年之后,修车的钱高出买车钱的情况。
而有些车被买去做运营车后,我们汽车部分车型的运营年限,只有十五万KM左右。与之对比的是,欧洲车的年限高达二十五万KM。
还有俄罗斯车主,对我们的汽车品牌的部分车型,给出了几大差评。其中主要是耐用性、售后体系、质量稳定、体验感等问题。
《AUTONEWS》和俄罗斯车主,对中国汽车的部分车型给出这样的评价,其实也可以理解。
毕竟俄罗斯的用车环境,基本上在高纬地区。这些地区大多有漫长的雪季,在这雪季中,室外温度经常在零度以下,俄罗斯在雪季时,道路也基本都经常洒满融雪盐。
无论是环境还是有融雪盐的道路,都对可行驶车辆的质量等要求很高。《AUTONEWS》还一针见血的指出,我们的汽车部分车型,并没有根据俄特有的气候和驾驶特点进行优化。
其实这也不奇怪,毕竟当初许多我们的汽车品牌,都是突然涌入俄市场,并且一下子就刺激了70%的市场需求。
在求大于供的情况下,厂家能做的就是直接把原有的产品拿过去,先把市场打下来先。而当市场变得稳定之后,俄罗斯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自然会发现汽车之间的异同。
而如今再加上俄罗斯对中国卡车的禁售令,以及超过2万辆卡车将要面临召回整改的局面,这些无疑都给中国汽车出海俄罗斯,蒙上了一层不小的阴影。
俄罗斯这一套“连环拳”下来,数据当即就发生了变化,仅仅在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俄罗斯的数量,就与去年相比下滑了59.2%,6月份更是同比下降75%。
但是事情也并非没有转机。早在俄罗斯的禁售令发布之前,俄罗斯就在今年5月份提出了一个工业本地化的方案。
这里面提到,只要车企在俄罗斯进行生产组装,并且达到50%以上,那就能减少相应的关税,同时还可以得到相关的优惠。
这个橄榄枝显然是向想要进入俄罗斯市场的中国车企抛出的。然而中国车企到底要不要接,要怎么接,这恐怕是目前一时间难以决定的。
写在最后
最近几年,中国汽车品牌在俄罗斯市场的爆发式增长,实际上只是暂时补充了西方汽车品牌退出之后的缺口。
犹如昙花一现,并非是通过长期的技术积累和出海规划,去成功打开俄罗斯的市场。
而如今随着俄罗斯对部分中国卡车的禁售,以及各种新规。无疑对于中国汽车品牌出海来说,又是一场大考。
其实综合来看,俄罗斯似乎也并不是完全不欢迎中国的汽车品牌。
只不过俄罗斯想要的是中国汽车品牌在其当地进行本土化生产,这样既可以带动当地的就业,也能盘活俄罗斯本土的汽车供应链,实现双赢。
而在这几年,中国汽车在俄罗斯的爆发式增长也证明俄罗斯消费者在一定程度上,还是相当认可中国汽车品牌的。
只不过他们更想要的是,适合俄罗斯驾驶环境、驾驶习惯的汽车
要突破禁售令以及彻底得到俄罗斯消费者的认可,中国汽车品牌似乎也只有一个最佳选择——在俄罗斯进行本土化布局。
目前的俄罗斯汽车市场,对于中国汽车品牌来说,窗口期依然存在,不过想要复刻曾经的爆发式增长,恐怕比较难。
如何更好的融入俄罗斯市场,如何获得长期稳定的增长,对于想要出海俄罗斯的中国汽车品牌来说,难度依旧不小。
大家对此次事件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们的看法和见解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