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真的会迎来全面免费的那一天吗,说实话,看着眼下的情况,可能得等到天荒地老吧,很多车主现在都有一种明显的感受,原本跑国道省道想着能省点钱,结果发现路上多了好几个收费站,甚至一些本该到期的高速,还硬生生地找理由延长收费期限,可神奇的是,也有一些被称作“印钞机”的黄金路段,居然主动免收了
比如湖南长永高速,收费了整整31年,去年忽然宣布免费,日均流量四十多万辆,说是日进斗金都不夸张,广州北环高速也是,自去年三月起取消收费,这可是连接广佛和广深的命脉路段,原本每年能挣近十个亿四川的成绵高速、武汉天河机场高速也加入了免费阵营,乍一有的地方在拼命收钱,有的地方在主动让利,这种反差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
第一种路子很简单,就是把自己当成了“收费员”,财政紧张嘛,开源节流,从哪都要抠钱,早期中国修高速用的是“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模式,通常设定三十年收费期,理论上到期就该免了,可有些地方总能找到理由延长,比如说改扩建成本高、养护投入大,于是三十年就变成了“永久收费”,等到高速的油水快榨干了,就盯上了国道省道,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把路变成了一个孤立的盈利项目,却牺牲了商业活力和公众信任
第二类就是广州、深圳这类“另类”,广州北环高速免费之后,虽然少了每年十几亿收入,但换来了物流成本下降、营商环境优化、城市形象提升,这些都是长远红利,深圳更夸张,直接提前花钱“赎路”,2014年砸了27亿让梅关高速提前免收,2016年又投了130亿回购四条高速,让它们免费,这不是因为深圳钱多,而是他们算的是“大账”——如果继续收费,未来能收个几十亿,但免费后能让沿线土地升值几百亿
这背后其实就是治理思路的不同,有的地方只想当一个“管理者”,不出事能收钱就行,另一些地方则是做“合伙人”,把蛋糕做大,大家一起分未来的收益,说白了就是格局和远见的差别
现实很扎心,高速要不要收费,折射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中国,我们羡慕广深,不仅是羡慕它们的钱,更羡慕它们敢算“大账”、愿守承诺的气度,可多数地方根本学不来,因为背着两座大山,一座是修路时的债务,一座是养路时无底洞般的成本,中国正从“大建设时代”走向“大维护时代”,养护开支是天文数字,财政那么紧,除了继续收费,似乎没有别的路可走
当初“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承诺,早就变成了地方财政的“永久器官”,被牢牢绑在血肉里,高速公路全面免费,可能真的等不到了,不同城市的选择,终究拉开的不仅是钱包的差距,更是格局和命运的差距
你觉得如果你所在的城市高速免费了,会带来哪方面的变化呢,留言聊聊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