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汽车急速重组背后:如何在新能源浪潮中自证“大象转身”可能

凌晨的会议室,咖啡渍还没干透,桌子上一排法务文件压着厚重的PPT。一墙之隔外,是新一轮新能源车销量战的战壕。每隔几分钟,你能听见红色电话里传来焦灼的询问与命令。倘若你是东风的高管,这两个月大概难以安睡——上有集团升格央企榜首的“邻居”,下有资本市场时刻翻检你的账本,左右一大堆曾经稳如泰山的合资事业部,如今有的已成烫手山芋。你得隔着厚厚的玻璃幕墙,冷静地算账、调兵,而外头市道比头顶的霓虹还现实。

说回企业动作本身。在长安升格央企,携“新长安”成立的消息坐实之后,终止与东风的重组,这个行业的一只靴子终于落了地。某种意义上,这为东风集团敲响了发条时间的钟声。过往人们习惯用“北汽转南,东风向西”来描述格局变化,但一旦有央企身份加持,格局就不只是方向,也还是座次。东风没有再等下去。短短几周内,出售东风本田发动机50%股权、密集启动资本动作、整合自主三品牌成立奕派科技、推动岚图香港上市、母公司同步私有化。如果说之前还犹疑在算计“存量之争”,现在则是全面转向“未来之战”。

站在门口的旁观者身份,对这些动作并不陌生。企业资产盘活、估值修复、品牌独立、厚植研发实力,本就是每个大型制造型国企摸索在产业周期里的规定动作——唯一的不同,是这次东风不得不快,不得不全部亮出底牌。东风集团H股的市净率0.25——资本市场用最直接的方式宣告:你们的“壳子”没有故事了,钱进不来,估值提不上去。拆分岚图单独赴港,无论是修正自身估值天花板,还是向资本讲新故事,这一步都算得上理智。至于母公司“退市”,坦率讲,是避免体面的尴尬继续蔓延。没有融资功能的上市壳,谁还真当它是“资产”?不如果断止损,用回收的资金和精力集中押注新的方向。

如果只看数字,东风手里的压力显然是“预制菜”——入口即化、回味无穷。2025年上半年,东风汽车总销量82.39万辆,同比下降14.7%,但新能源逆势增长33%。表面看似可喜,背后却是合资板块持续大滑坡,东风日产、东风本田、神龙汽车,全线下跌。用会计师的黑色幽默说,他山之“丰田”可以攻我之胃,我山之丰田下半年也不知道还吃不吃得消。“增收不增利”,归母净利润只剩0.55亿元,甚至打不上一个中等城市网红火锅店全年的流水。传统合资业务远不及往年稳健,自主高端业务尚未开花结果,东风的现金池收缩,盈亏如同在刀尖上跳舞。

企业内部的深度整合,也到了啃硬骨头的时候。燃油车发动机领域的优质资产,哪怕一时扭亏为盈,只要结构性下滑难以避免,该剥就剥。卖股票包袱、瘦身轻装,虽然时时让董事长梦里惊醒——“昨天还是收入顶梁柱,今天就笑面送别”,但如果不丢掉这块破损的盾,新枪也打不赢下一场战争。自主品牌的整合更像是“内部三国演义”最终一统,奕派科技不只是个新壳,是彻底放弃多品牌消耗与资源分散的老套路,直接上新战法。技术平台共用、渠道归拢、决策链条前移,这些字眼在PPT上简单,在现实中每走一步都会碰到“邻里纠葛”与权责推诿。每家央企做大的都明白,真正的难点不是立新名目的公司,是按下重组之后,人心和组织惯性的博弈。

顺带一提,现在的高层会议,讨论的不仅有内部账单,还有一张张外部对赌协议。东风和中国中化签战略协议,和京东打通流程,和德赛西威连线智能驾驶,这种生态化的“合纵连横”在过去叫“走出去”,现在几乎成了必备技能。你得一边补短板一边装甲板,再用现成的外援资源,抵御群狼混战的行业形势。这里面没人天真地认为:签完协议就是双赢。大家都很清楚,合作的本质是用外部压力补齐自身进化的时差,签了纸还得真刀真枪干到底。所谓生态,是你帮我一步,我踩你一脚,最后看谁能在下一个业务浪头撑得稳。

话说回来,东风眼下“去燃油、强新能源”的坚定,某种意义上也像法院里的“自证清白”流程——你要靠事实说话,用交付数据和盈利转正给自己争个未来。岚图上市是把试金石,但港股那帮老江湖最擅长的,就是用冷冰冰的数据和趋势做减法。新能源车市场的高端之争,从来不靠标语,而是靠油耗、电耗、毛利和专利数。岚图现在的年销量8万多,不无亮点,却也谈不上拥有星辰大海的底气。话糙理不糙,港股资本早已不信眼泪和承诺,信的是你到底能不能三年内跑出正现金流,五年内不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

行业正乱,每一场重组的背后都满是针锋相对。作为职业“尸检”者,我见过太多企业用大而全自以为是,却在赛道更换时瞬间成了“尸体”。再稳的央企,如果内部肌理不主动再生,外部缺血只会雪上加霜。行业里有句话讲,“摸清底牌、快刀斩麻”,比什么都实际。东风这次一系列动作,归根结底是在行业边界频繁变更的现实面前,把现有资源做深度体检,尽量丢掉无力负担,抓紧攥住能跑的腿。

东风汽车急速重组背后:如何在新能源浪潮中自证“大象转身”可能-有驾
东风汽车急速重组背后:如何在新能源浪潮中自证“大象转身”可能-有驾

当然,理性到最后留一个小问号:在新能源行业两极分化、技术与资本不断洗牌的未来,央企的“体面”与灵活究竟能否两全?或者说,东风这样的大象,能否成为下一个赛道上的猎豹?即便结果尚未明朗,但刀已落下、局已开盘,谁也不能再原地观望。

在这个不断变化的棋局中,没有永远的安全区,只有不断自证的赢家。你认为什么才是大型车企穿越周期最管用的诀窍——是资产腾挪、战略合作,还是对内革新的人性博弈?

东风汽车急速重组背后:如何在新能源浪潮中自证“大象转身”可能-有驾
东风汽车急速重组背后:如何在新能源浪潮中自证“大象转身”可能-有驾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