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大家好,我是红涛说车。
最近跟几个在合资品牌干销售的朋友吃饭,一个个脸上就跟挂了霜似的,唉声叹气,说现在卖车比劝人戒烟都难。
我问这是咋了,市场不挺热闹的吗?
其中一个哥们儿直接把手机怼我脸上,指着一条新闻标题,声音都带着颤:“你看,那个屠夫,又开始磨刀了。”
我凑过去一看,好家伙,比亚迪第二代秦PLUS进取型上市,7.98万起。
旁边还有个更扎眼的数字:亏电油耗,百公里2.69升。
我当时就乐了,我说这不挺好嘛,技术进步,老百姓得实惠。
那哥们儿白了我一眼,一口把杯里的酒干了:“好个屁!他这是要把我们往绝路上逼,连口汤都不给留了!”
说真的,秦PLUS这车,早就是个BUG级的存在,一个月卖掉的量,比某些品牌一年的KPI都多。
按理说,这种稳坐江山的“销冠”,完全可以学学人家挤牙膏,换个中网,改个灯,又能当新款卖一年。
可比亚迪偏不,它好像有强迫症,非要把自己往死里卷,顺便把所有对手都摁在地上摩擦。
你看他这次干了啥,加了个新颜色,叫“星河米”。
这名字取得,比科幻片里的星球名还高级,不知道的还以为是给星际飞船准备的涂装。
结果你扒开一看,嗨,不就是个瞅着挺顺眼的米色嘛。
但你别说,这手玩得挺妙,没花多少成本,就给了人一种“新款”的感觉,尤其对那些追求家庭温馨感的买家,杀伤力不小。
当然,换颜色只是个障眼法,真正的杀招,是那套升级到了第五代的DM混动技术。
这事儿就跟一个武林高手,本来已经天下无敌了,结果他闭关两天,出来告诉你他又悟了一套新剑法,出招更快,还更省内力。
电池没变大,纯电续航硬生生又多了8公里,凑到了128公里。
这是啥概念?
就是你只要不是住得离公司太远,家里又能安个充电桩,那你基本上可以忘了加油站长啥样了,发动机一年都未必能苏醒几次。
最吓人的,还是那个2.69升的亏电油耗。
当然,比亚迪也在这儿留了个小尾巴,说这得等后期OTA升级。
这套路,是不是跟咱们买手机一个德行?
“未来的神仙功能,你现在就得把钱掏了”。
不过说实话,就算现在达不到这个极限值,这套系统的底子摆在那,随便开开也比那些标榜“省油”的日系德系车要狠得多。
这已经不是省油了,这简直就是从油箱里往外“产油”。
可话说回来,7.t98万,这个价格真就没猫腻?
你以为王传福是开慈善堂的?
成本都摆在那儿,这儿给你多了,那儿就得给你减掉。
那套听起来特牛的“天神之眼”高阶辅助驾驶,在这台进取型上,对不起,没有。
车内用料也就那么回事,对得起价格,但你也别指望能摸出什么高级感。
这笔账,比亚迪算得比谁都精。
它太清楚买这个价位车的人,心里那杆秤是怎么称的了。
什么L2级辅助驾驶、什么Nappa真皮,在每个月实打实能省下几百块的油钱面前,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这车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帮你用最低的成本,解决从A点到B点的通勤问题,纯粹得不能再纯粹。
而这,恰恰是所有合资燃油车最怕的。
过去,一台朗逸、一台轩逸,凭着“皮实耐用”四个字,加个还算过得去的油耗,就能舒舒服服地卖个十几万。
可现在,比亚迪秦PLUS DM-i直接跳出来掀了桌子,用一个比你还低的价格,提供了一个近乎于电车的使用体验。
这就好比人家还在用算盘,你直接掏出了计算器,这还怎么玩?
所以你看,这已经不是一台车和另一台车的竞争,这是两个时代的正面硬刚。
是内燃机最后的黄昏,遇上了新能源汽车的黎明。
当一台车,它长得不难看,空间够用,配置凑合,价格便宜到这份上,而且用车成本比坐地铁还低的时候,你告诉我,还有什么理由去选一台传统的燃油车?
这问题,我估计那些合资品牌的老总们,现在天天在会议室里挠头。
降价?
本来就没多少利润了。
不降?
展厅里能看到蜘蛛网。
这道题,太难解了。
所以,各位,如果你兜里正好揣着八九万,就想买台车安安稳稳过日子,你会怎么选?
评论区,咱聊点实在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