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现在的人,连逛展也流行“打飞的”了,不是那种富豪朋友圈里的私人小飞机,而是展会本身直接帮你安排飞机,腾空而起、空中撒野。你以为是拍电影实景,其实只是现实向你抛了个五毛钱的未来梦:欢迎体验岁月静好版“天空走廊”,随时起飞,随时降落,掉下来的话只能怪自己没入会。
数字博览会嘛,当然得先缝缝补补,织出一个赛博天空。展馆门口,氛围组拉着无人机列队,像中产家长送孩子上学的排面——我看着你的眼神里写满了振奋,其实心里掐着点,生怕风吹雨淋、电量告急。这阵仗,不说吓退一群老年广场舞阿姨吧,至少能逼退七成小学生的航模梦想。以前是万物皆可“出海”,现在换成“万物皆可升天”,哪怕只是升升气球,拍个照,也要假装已经和伊隆·马斯克肩并肩了。
展里搬来个“天空走廊”,场地另一头是新能源车。你刚刚还在云端拍美照,下一秒已经坐进特斯拉准备“自动逛展”。过去是“逛街靠两条腿”,现在流行“科技让我省鞋底”,万一车没刹住刮翻了展板,说不定还能体验一把新媒体爆款——“特斯拉内爆数贸会,智能驾驶挑战‘极限遛娃’”,猛料有了,转发也是行业KPI。
什么“低空经济”、“智能网联”,有没有也无所谓,反正说出来就是一副2024年特供“黑话”包装,没点暗号都不敢进门。企业登场凶猛:无人机上天展示画饼,新能源车在地上小说自传,据说还有“天团”级阵容出没。真正的科技盛宴,主打的就是一个“天上飞、地上跑、会场里把你转圈圈”,仿佛穿越进了一场比挣钱更难的城市副本。总要有人在里面迷路,展方才有存在感。
最有趣的,是那些360°环绕式互动体验。芯片、神经网络、视网膜刺激加上视觉动捕,少打点激素都对不起会议气氛。特斯拉摆摊搞试乘,据说是首次在本省公开体验。我一个老浙江人,这才明白什么叫“车未动,券先行”——花钱那是老一套,免费才最贵。特斯拉不只是让你坐进车里瞎晃,而是“你不懂我,但我懂你”,靠一堆终端神经网络,模拟出一套比你老丈人还会边开边唠的驾驶体验,能把你安稳送到目的地,比单身订婚靠谱一百倍。
新能源车企也卷得明明白白,蔚来、理想、小鹏、吉利都来了,好像开公司不用挣钱,主要工作是卷出门,卷到展馆里端着茶杯你看我我看你。谁都想在未来当“万物互联”的圈主,个个在PPT里讲“智能黑科技”,恨不得自己就是下一个“车圈乔布斯”。展台上的电动SUV闪着跑马灯,价格表后面贴着写:“你离智驾生活只差一张社恐脸”。就这排场,隔壁卖保险的小哥要带着全家来围观,你当科技真懂你,其实只是怕错过团购抽奖而已。
无人机呢,更会玩花活。钱塘江上要来一场“无人机+直升机”灯光秀,主打一个“地球不爆炸,航拍不停歇”。本地早已不是西湖龙井和断桥残雪那种小家碧玉的温柔面孔,如今杭州靠的不是诗词歌赋,而是AI和锂电池。灯光秀让无人机党“过年”,宅男也终于找到现场发弹幕的新理由:“请在夜空中点亮我”。
当然,科技香不香,先看有没有“大师开讲”。讲座日专家报告、炉边对话、三人行,反正会场气氛大抵类似:一群人把未来拉过来磋商,顺便画饼为杭州乃至宇宙的“AI+低空”经济正名。会不会落地,是资本的事;能不能升天,则得看中国好天气。发布个“趋势前瞻报告”,弄几个标志性成果,微博上拉满流量,媒体见惯不怪,实干家假装安静。这边产业对接,那边朋友圈晒照,“低空经济”到底能带动几家奶茶店的外卖量,只有会场外路过卖臭豆腐的大妈最清楚。
在展会上啥都要和“未来”扯上点关系,不然都对不起“数智”两个字。新能源车智能驾驶、车路云协同、智慧能源生态,听起来比“爱情而已”更让人有安全感。那就摆开架势,谁都不能少。智能出行板块,展示的各种无人机飞来飞去,下一个小时就可能被列为“城市空中交通”的样板。至于全域融合,是不是融合了你我的钱包,这只有穿着西装满脸油光的讲解员才懂。地上的人看天,天上的无人机低头看人,彼此都在为对方的工资添砖加瓦,幸好空气还免费。
一圈逛下来,忍不住怀疑自己是不是在参加“城市版吃鸡”比赛:低空经济、绿色出行、智能网联,一个不落。以前都说“科技拯救人类”,现在倒像“人类拯救科技”——没你来围观展板,科技公司怎么KPI考核?沉浸式参与体验被称作“零距离”,其实也不过就是“你摸产品,产品反手摸你钱包”,小手一抖,多掏一年贷款。
到底逛展是不是未来生活?现场空气确实新鲜得很,高手混杂、调研队伍扎堆、朋友圈内容一秒出货。展览主办方当然乐见其成,每年升级玩法,多一个“天上人间”,就像给自家儿子多做一道心理咨询——既安慰了客户,也顺带满足了城市KOL的自拍欲、加持了科技自信。有人愿意围观,有人愿意打卡,正好勾兑出一锅“数字经济新烟火气”,数据拍胸脯保证:不现场逛一圈,你都不配做未来的人。
至于普通观众?别担心,不是只有官方和企业的狂欢。开票日都安排好了,9月15日掏手机抢票,9月25日才能进场装未来。每日限定名额,现场限定自拍,错过等明年。借用一句抢注商标的话:“早买早享受,晚买有折扣,观众与未来同行,请走人工通道。”底层逻辑简单粗暴——你买了票,主办方才能大声宣称“万众瞩目,共创辉煌”。科技上天、消费落地,没毛病,只要你愿意给钱,我们天天都是数智春晚。
其实这种热闹,除了能让人多拍几张朋友圈照片,也就是再三验证一句老话:一旦你习惯了在天上跑、地上飘,心里就再也装不下高铁和人行道。未来的路越走越广,可每次逛展出来,回到家还是只有一个小区电梯,经常卡在六楼。一想到这里,我的科技乐观主义就像无人机电量报警似的,瞬间大限将至。别误会,这不是批评某某大会不务正业,只是千万别把科技当救世主,把逛展当集体朝圣,太认真你就输了。毕竟科技改变世界,脱发也能改变你。
等第N次被展馆的广告机器人劝消费,我都开始同情展方了。未来城市画卷确实画得漂亮,就是小老百姓拿不动。如果你遇见一个穿西装扛无人机端着饮料的男孩在会场徘徊,别惊讶,那不一定是下一个马斯克,也有可能是工作群里被推派出来打卡的社恐员工。如此盛会,说不定只有无人机打工人真正体验了“上天入地”的快感,其他人都是来给KPI搬砖的。
说到底,人终究是要在地面的。科技可以让我们在展会上飞一会儿,自信一阵,但还得回家拧房门钥匙。弄明白这一点的人,估计才懂得:生活还是要靠两条腿走出来,自动驾驶给你的是下岗危机,天上飞的是PPT,地上跑的是房贷——“打飞的”里,也只有展馆空气和自嘲文案才是真免费。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