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车圈有条大消息,咱们小米家的增程车型,好像得等到2027年才能真正量产上市。
这消息一出,不少准备“拔草”的朋友,心里头估计都得“咯噔”一下吧?
小米这几年在汽车圈那是真没闲着,从那辆“惊艳”了整个行业的SU7开始,造车步伐就没有停下。
纯电的轿车、SUV,一个接一个地推出。
SU7系列,那800V高压快充和智能驾驶,直接让不少同行“压力山大”;SU7 Ultra更是把性能拉满了,三电机、空气悬架,玩的就是心跳!
SUV方面,YU7也来了,双腔空气悬架、CDC减震,800V快充,这配置,看着就让人心痒痒。
不过,这增程车型,怎么就突然“跳票”了呢?
按理说,小米在增程技术上早有布局,招聘信息都爆出来了,采购经理都开始满世界“找粮草”了,还明确要求懂发动机、懂电力电子,这说明人家是认真的!
而且,网上那些路试谍照也早就有了,方方正正硬朗朗的造型,跟小米家现有的“流线型”设计语言不太一样,更像是个实实在在的“大块头”。
车头那个激光雷达,妥妥的最新智能驾驶“标配”。
最关键的是,这车尺寸比YU7还大,内部规划三排座椅,这明显就是奔着家庭用户去的,要空间有空间,要实用性有实用性。
据说还有后轮转向,这要是真能落地,想想看,这么个大家伙在城市里穿梭自如,得有多香?
那为什么现在突然传出要推迟到2027年量产的消息呢?
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让小米的增程大招延后了?
咱们今天就来好好掰扯掰扯,顺便猜猜,如果真要推迟,那这辆“姗姗来迟”的增程SUV,价格又会是个什么“段位”?
汽车研发可不是简单的“搭积木”,尤其是增程技术,说白了,就是把燃油发动机当成一个“充电宝”,给电动机供电,这样一来,既能享受纯电的静谧和加速,又能解决续航焦虑。
听着挺美,但要做到“又快又省又舒服”,这中间的技术门道可就多了去了。
发动机和电机的匹配,怎么才能做到平顺无感?
能量回收系统怎么优化,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
还有电池管理系统,怎么才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最大化续航里程?
每一个环节,都是学问。
你想啊,小米虽然在智能手机和智能家居领域玩得风生水起,但在汽车领域,尤其是在复杂的增程动力系统上,还需要大量的验证和调校。
会不会是小米在某个技术环节上遇到了“拦路虎”?
比如,发动机的NVH(噪音、振动和声振粗糙度)控制,增程车如果发动机噪音太大,那跟纯电的优势就大打折扣了。
又或者,是供应链上的问题?
现在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都挺紧张的,尤其是像发动机这种核心部件,要找到一个既能满足小米高标准,又能稳定供应的厂商,可能需要时间。
当然,也别排除是小米在玩“饥饿营销”或者战略调整。
毕竟,现在纯电市场竞争已经够激烈了,一款增程车型出来,如果不能做到“降维打击”,那还不如缓一缓,把产品打磨得更完美,再一鸣惊人。
要是2027年,小米的增程SUV能带来一些我们现在无法想象的黑科技,那这等待也值了。
咱们再来看看这辆曝光的增程SUV。
从谍照上看,这造型确实是“硬汉”风格,不像SU7那样“帅气逼人”,但这种方正硬朗的设计,往往更受一部分消费者的青睐,尤其是那些追求实用和力量感的家庭用户。
车身尺寸比YU7还大,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YU7本身就是一款尺寸不小的SUV了,再往大了做,就意味着内部空间更加宽敞。
三排座椅的设计,更是直接锁定了家庭用户的核心需求——能装下全家人,还能带上亲戚朋友一起出游。
现在市面上,真正能把三排座椅做得舒服,而且不牺牲第二排和第三排乘坐体验的车型,说实话,不算特别多。
小米如果能在这方面做得出色,那绝对是加分项。
想象一下,周末全家出游,或者接送孩子,再或者逢年节回家,一家老小都舒舒服服地坐在车里,后备箱还能装下满满的行李和年货,这画面,想想就让人觉得温馨。
而且,增程式的动力,意味着长途驾驶也能告别续航焦虑,想去哪儿就去哪儿,自由度更高。
这对于那些既想要大空间,又不想被充电桩束缚的家庭用户来说,简直是“量身定制”啊!
说到最后,大家最关心的,那不还是“多少钱”吗?
小米这几年给人的印象,总是在“卷”价格,用高性价比“教育”市场。
既然是增程车型,而且定位是三排大空间SUV,这成本肯定不会低。
参考一下小米SU7的价格区间,再看看市面上其他的增程SUV,比如比亚迪唐DM-i、问界M7这些,它们的价格都在20万到30万之间浮动,甚至更高。
如果小米的增程SUV也想走“性价比路线”,那么起售价很有可能就卡在20万出头。
想想看,20多万,就能买到一辆小米出品的、空间巨大、有三排座椅、还带智能驾驶的增程SUV,这画面,想想就让人觉得不错。
但是,咱们也得理性分析。
这车尺寸大,用料肯定不会差,再加上小米一贯的“堆料”风格,以及可能搭载的最新智能驾驶技术,成本压力是肯定存在的。
如果小米想在技术和体验上做得更极致,那价格自然也会往上提。
我猜啊,低配版本可能在22-25万左右,主打一个“入门即高配”的概念。
而高配车型,尤其是那些带空气悬架、更高级智能驾驶辅助的,价格可能会到28-32万。
不排除,如果它真的能带来一些颠覆性的增程技术,或者在内饰用料上“下猛药”,会有接近35万的“旗舰”版本。
但话说回来,小米最擅长的就是“卷”!
它可能不会直接去跟那些定位更高的品牌硬碰硬,而是选择在一个全新的价格区间,用自己的优势产品去“教育”市场。
所以,我觉得,20多万这个价位,是小米增程SUV最有可能落地的“甜蜜点”。
这“推迟到2027年”的消息,听起来确实有点让人失望,毕竟谁都想早点开上新车。
但换个角度想想,如果小米是为了把产品打磨得更成熟,更符合市场需求,那这等待也未尝不是好事。
毕竟,汽车不是小孩子玩的玩具,安全和可靠性永远是第一位的。
尤其是在增程这个技术细节多、用户期待高的领域,一旦产品出现问题,对品牌的伤害会非常大。
小米作为一家“年轻”的汽车品牌,稳扎稳打,把产品做好,远比急于求成要重要得多。
而且,2027年,又会是什么样的汽车市场?
技术又会发展到什么程度?
说不定到那个时候,小米的增程SUV还能带来一些我们现在无法想象的惊喜。
所以,咱们不妨给小米一点耐心,也给自己多一点期待。
毕竟,谁知道呢?
说不定2027年,小米这辆“姗姗来迟”的增程SUV,就能以一个让我们惊喜的价格,和更加成熟的技术,彻底“征服”我们呢?
不过话说回来,你们觉得,如果真要推迟到2027年,小米这辆三排增程SUV,会是什么样的价格才算“厚道”呢?
25万?
30万?
还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