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厂久了,你会慢慢摆正一个心态:别老想着能去哪家公司彻底不加班、不卷,除非你已经财务自由。
说句扎心的话,打工人存在的意义,本身就跟公司效率挂钩,所谓“加班文化”其实就是效率的另一种表达。
企业规模越大,竞争越激烈,你要说完全没有加班,那是骗自己。真正的区别在哪儿?
区别在强度,有的公司让你卷到凌晨两点还要写日报;有的公司卷也卷,但节奏可控、人还能喘口气。
可这点细微的差别,往往就是打工人能不能坚持下来的底气。
所以,跳槽很多时候不是为了“逃离卷”,而是为了找到更合适的卷。
有些人待在一家公司,明知道天天加班到半夜,可架不住薪资高、期权多,还能硬撑几年。
有的人受不了这种消耗,就挪去另一家节奏稍缓的,工资可能差点,但生活质量能拉上来。
到底哪个更好,没有标准答案,全看你更看重什么。
你要想钱多,那你就得认命;你要想身体和生活有点平衡,那就主动降级去换。
职场就是这样,选择和代价永远捆绑在一起,没有纯粹的爽。
前几天,看到一位比亚迪的员工爆料:
今天提离职了,下家是长安,薪资微涨,不知道卷不卷,但是个人感觉应该不会比迪子差了!
比亚迪的加班、拼劲,已经是业内出了名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汽车圈的“互联网大厂”。
大家都知道在里面赚得到钱、学得到东西,可就是太累。
这位朋友选择跳去长安,在行业里也是头部企业,但节奏确实比比亚迪看上去要稍微松一些。
长安会不会比比亚迪轻松?一定程度上会。但所谓轻松,绝不会是“摸鱼式轻松”,而是结构化的加班。
比亚迪很多时候是疯狂冲刺,项目周期短,任务压得狠;长安毕竟是老牌车企,底子厚,很多流程走得更稳,压力会被均摊掉一些。
对个人来说,心态上的压迫感没那么大。
但是话说回来,车企只要在搞新能源、搞智能化,就没有不卷的,不卷不可能跑出来。
但别误解了,就算长安稍微靠谱,人也不可能完全舒坦。一旦遇到大项目,你一样得周末加班赶节点。
行业的逻辑就是这样,新能源车的浪潮来了,每家都想跑在前面,时间窗口就那么短。
你不卷,对手就卷;你不拼,市场就会淘汰你。区别只在于——你在不同公司卷的时候,拿到的回报是不是成正比。
身边有个朋友,从华为跳去长安,本来想着能轻松点,结果发现节奏没他想的那样慢,还是要忙到十点多。
好处是,领导没那么喜欢半夜开会,也没那么多临时拍脑袋的变动,他觉得起码心态平衡得多。
说到底,大多数人想要的,只是“合理的卷”。
很多人对跳槽有个误区,总想着下一份工作要比现在好太多,不然就等。可实际情况是,大部分跳槽都是微调,不可能一步到位。
你在行业里横向走,其实是在换环境、换心态,有时候比薪资涨幅更重要。
真正能改变轨迹的,不是某一次跳槽加多少工资,而是你能否不断在合适的环境里成长,而不是被恶性内卷消耗掉。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