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界销量领先,智界定位尴尬,享界资源分散

华为的“带货”能力曾令无数同行艳羡。看看问界月销数字,怎么看都是新能源车圈的“尖子生”。可神奇的是,同为华为深度参与的智界、享界,销量却远远落后于问界,两家加在一起还不到1万台。原以为华为能手把手复制成功剧本,现在下来才发现——成功是个偶然数,不能简单套模板。

先把背景摆清楚。问界,华为加持、赛力斯保驾,一登场就瞄准“家用大SUV”20万—30万元的细分市场,对标理想ONE这个现成的成功案例,趁着理想定价虚高,自己踩准空档杀入,一下子建立了品牌口碑。再加上高性价比、圈粉无数。可以说,问界就是华为汽车业务的亲儿子。无论产品定位、市场时机、营销资源,全都压上去了。

反观智界和享界,怎么看都是“别人家的孩子”。一个主攻轿车市场,一个打行政大车。智界S7,正面硬刚特斯拉Model 3,市场极度内卷;享界S9更别提,四五十万的定价在国内新能源市场,是脱离群众的新贵。家用市场本就红海,新增赛道对销量提升助力有限。说白了,这两款车压根没挤进“买车刚需”用户心智,反倒落了个“知名度有限、定位尴尬”的下场。

问界销量领先,智界定位尴尬,享界资源分散-有驾
问界销量领先,智界定位尴尬,享界资源分散-有驾

高下立判,还要看华为分发资源的“亲疏之别”。华为发布会,每到新问界车型发布,余承东总是一身战袍亲自坐镇;对比之下,智界、享界低调多了,营销曝光、广告预算直线下降,连华为强调技术背书都不舍得多说两句。试问买车的人,谁不是冲着“华为制造、质量过硬”四字金箔去的?问界,售后、服务、升级、体验都是全套的华为标准。智界、享界呢?除了马甲不同,连车主自己都没完全反应过来是华为力作,普通消费者经常一脸懵:这车谁造的,靠谱不?

技术更新上,问界握着“第一发射权”,新系统永远最快推送。智界车主还在论坛“催更”,导航慢人一拍、充电站布局比人家差出一截。据说享界车主的用户体验,还要向后缩半年。像极了班里两个同学,一个成绩总上报,老师天天盯着,另一个自习自管,好坏靠天意。可买车这事儿,信任最重要,一旦体验不佳,口碑就会变成无情的大风刮走路人缘。

有人说市场定位是硬伤,但政策也是变化莫测。华为不是没作调整,智界也出过增程版,试图扩大覆盖人群。无奈纯电轿车市场已变成人才济济的搏杀现场,行政用户注重品牌调性,更别指望一车跨越阶级壁垒。需求有限,定价高昂,早晚撞山——销量自然上不去。

问界销量领先,智界定位尴尬,享界资源分散-有驾
问界销量领先,智界定位尴尬,享界资源分散-有驾
问界销量领先,智界定位尴尬,享界资源分散-有驾

在知乎、微博,网友们一针见血。有人说,“赛力斯听华为的话,愿意照搬标准,把控质量毫不手软,其他大厂拉不下脸,一会求自主、一下要创新,最后华为去哪他们还没商量明白。”也有人调侃,“问界是余承东亲生儿子,享界智界是表兄弟,不能一个待遇!”还有人直接点破关键,“鸿蒙车机买问界,因为全部沿用华为生产管理,服务体验最有保障。”

归根到底,华为最擅长“以小见大”:用细致的流程把控、强势的技术支撑、无死角的营销资源堆出一个新品牌标准,把赛力斯这个“小角色”捧成了大赢家。可是换个赛道、换套合作模式,各路玩家意见不一,标准难以统一,华为最多只能充当外援,无法完全掌控节奏。问界好比老师管得严、资源到位、孩子上进,成绩自然出众;其他品牌像是寄读陪读,教法各异、成绩参差不齐。

未来怎么样?谁也说不准。厂商口口声声要加大宣传、拓宽市场,智界、享界自己也在推新款、降价促销。但决定成败的,恐怕还是那一句老话:你能不能让消费者信你、敢买你、用得顺心?华为技术、品牌、口碑齐发力,必有爆款。资源分散、协调分歧,只能眼睁睁看着销量原地踏步。

所以,那句老话还是在耳边响起:一招鲜吃遍天是人们的想象,实际生意场上,结构、节奏、运营之分,一点都不能少。等智界、享界真能复制问界的成绩,也许不仅靠华为点石成金,更靠自我修炼、步步为营。至于现在,只能说,“好汉难带三界”,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问界销量领先,智界定位尴尬,享界资源分散-有驾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