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若崩盘,最惨不是车主,是这些人!

新能源车一旦完蛋,最倒霉的不是电车车主,而是“这几类人”!

新能源车若崩盘,最惨不是车主,是这些人!-有驾

想象一下,你花了几十万买的新能源车突然变成一堆废铁,真正惨的还不是你。 当高合汽车宣布停产、哪吒汽车破产重组的消息传来,整个行业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倒下。 而最先被压垮的,是那些藏在幕后的产业工人和小老板们。 他们可能一夜之间失去工作,工厂关门,投资打水漂,甚至背上一身债务。 电车车主最多亏点钱,这些人输掉的是整个生计。

在比亚迪的一家电池工厂里,工作了12年的王师傅最近每晚都失眠。 公司传出裁员风声,他愁得头发都白了。 “我这辈子就会搞电池,如果这行垮了,我去哪儿找活干? ”像王师傅这样的产业工人,全国有上百万人。 他们的技能高度专业化,比如调试电池包的温度控制系统,或者焊接电动车架的特殊工艺。 这些技术在传统汽车厂里根本用不上。 一旦新能源行业萎缩,他们面临的不是换工作,而是技能全部作废,得从零开始学新东西。 更残酷的是,年龄大了,转型更难。 一家招聘网站的数据显示,新能源行业裁员后,40岁以上的工人再就业率不到30%,很多人被迫送外卖或开网约车。

新能源车若崩盘,最惨不是车主,是这些人!-有驾

供应链上的小老板们更是度日如年。 老吴在浙江经营一家电控系统工厂,2021年他砸了将近一千万扩产,现在后悔莫及。 “订单说没就没了,工厂开工率不到三成,银行的贷款每月都得还。 ”中国有超过5000家中小企业靠新能源车活着,它们没有大集团的资金缓冲,主机厂一倒,它们可能几个月内就破产。 比如威马汽车倒闭后,拖欠供应商的款项高达数亿元,不少小厂直接关门。 更惨的是,这些企业前期投入的模具和设备都是专用的,主机厂没了,生产线就变成废铁,连二手卖都没人要。

充电桩运营商也在硬撑。 深圳的李工两年前还忙着扩建充电站,现在他苦笑着说:“当时抢着投,现在亏得想哭。 ”全国公共充电桩的平均使用率只有15%,远低于30%的盈亏平衡点。 一个快充桩成本5万多,每天得充8辆车才能回本。 现实是,很多桩一天都等不来一两辆车。 如果新能源车真的消失,全国180万个充电桩会彻底闲置,前期上万亿的投资全打水漂。 更麻烦的是,这些桩占着地块,拆了亏钱,不拆还得交租金,成了“钢铁垃圾”。

新能源车若崩盘,最惨不是车主,是这些人!-有驾

普通投资者和散户也被坑惨了。 刘先生去年听信分析师的话,重仓新能源股票,结果亏了80万。 “都说这是朝阳产业,谁知道跌起来这么狠。 ”新能源产业链涉及矿产、电池、整车等上百个领域,一旦行业下行,整个板块集体崩盘。 散户没有机构那样的对冲手段,只能眼睁睁看着本金蒸发。 比如哪吒汽车破产前,股价从高点跌去90%,不少跟风的小散血本无归。 甚至一些地方政府的产业基金也深套其中,投了几十亿补贴,最后换来的是一地鸡毛。

有趣的是,那些天天唱衰新能源的“油车信仰者”,可能最后也笑不出来。 如果电车真的退出市场,油车行业很可能回到十年前的老路:加价提车、配置缩水、服务态度差。 更直接的是,油价可能会暴涨。 中国七成石油靠进口,新能源车本来分流了部分需求,帮压住了油价。 如果电车没了,汽油需求猛增,油价涨到15元一升也不是没可能。 到时候,油车车主加油的钱,可能比电车充电贵好几倍。

新能源车若崩盘,最惨不是车主,是这些人!-有驾

行业内部的矛盾也在加剧。 传统车企如东风、上汽,过去靠合资品牌赚得盆满钵满,现在合资优势没了,自主品牌又跟不上,整体利润下滑。 经销商更是惨淡,全国有超过4000家4S店关门,退网速度比前两年翻倍。 这些店很多是燃油车品牌,新能源冲击下,连传统业务也受拖累。 库存积压,资金链断裂,老板们只能裁员减薪硬扛。

一些企业试图自救,比如向上游延伸,控制原材料成本,或者向下游布局充电业务。 这种转型需要巨额资金,小企业根本玩不起。 行业“内卷”已经从价格战蔓延到全产业链,每个环节都在承压。 数据显示,全国近一半汽车产能闲置,144家车企连续两年开工率不足20%,有的已经停产半年多。 这场危机不是短期波动,而是深层结构问题,淘汰赛才刚刚开始。

新能源车若崩盘,最惨不是车主,是这些人!-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