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P7+大批召回,转向助力失效,打胶补救引争议

有人说,买国产新能源车就像跟前任复合,嘴上说着已经改了,实际上手还是同一只,毛病也一样不改。前任至少还能送你点纪念品,国产车只会送你一堆召回通知和免费的电机。互联网是没有记忆的,但国产汽车厂商的失忆症比大家都严重。你敢相信,四万七千多辆小鹏P7+集体召回,原因竟然是“转向助力失效”,搞得好像小鹏是分分钟想让你练雷锋出事的光荣事迹。

小鹏P7+大批召回,转向助力失效,打胶补救引争议-有驾

据说,这次召回计划是在压力山大和投诉如潮水一般扑来的情况下才姗姗来迟。有意思的是,这年头汽车召回都是自助式的——你找点事儿,他们才想起来有条款。那些年学物理的时候,以为“转向失败”是四驱马车转过头去拉不动,其实新能源告诉你,就是线没插紧。四万多台车,排列起来,能绕小鹏的梦想一圈又一圈,缺陷的浪潮遥相呼应企业的毛利率。

小鹏P7+大批召回,转向助力失效,打胶补救引争议-有驾

老司机常说开车要掌正方,没想到正方是车厂利润表。小鹏官方给出的解释,倒是符合互联网时代的传统美德——做事要讲究缓慢而隐蔽。先来一波打胶封口艺术,补丁一贴,问题就没啦。至于是不是彻底解决,反正电机线束一旦松来松去,比感情线还不可靠,反正都是玄学。

榔头一挥,胶水一涂,有多少车主的转向机也被临时给糊弄过去了?售后来一记神操作,打胶也敢拿转向来搞DIY,车辆安全感都快成了幽默段子。新世相:你以为你开的只是车,实际上是车祸现场的体验券。车主们今后要怎么炫耀?拍抖音:看我打一把方向,助力在不在全凭缘分。

小鹏P7+大批召回,转向助力失效,打胶补救引争议-有驾

更绝的是,销售端口一边疯狂拉新,一边用旧电机顶包,出了事就紧急“免费更换”。这年头,免费两字已经没有了少有感,特斯拉学会了“降价致歉”、小鹏则专门研究“打胶疗法”。现在你要是没被召回过,都不好意思自称新势力车主。从“转向助力失效”到“新零售助推失信”,一条线串起来,全是现代汽车人的逆向奋斗史。

市场监管部门那边也不是没脾气,可号声一响,行动却总慢半拍。要不是车主一遍遍堆投诉堆到新闻都坐不住了,估计小鹏还在庆祝季度交付新高、毛利率“创新纪录”呢。人家生产线能卷到头顶冒烟,品控线却稳如老狗,出厂带胶就出厂带胶,总比没胶强?毕竟,胶水和信仰总归粘得不牢靠。

还有一波媒体大哥,专门整出“瞒天过海”这种刷酸文案,点名喊你出来摇一摇。官媒文章说得漂亮,“一边隐瞒缺陷,一边更换部件”,这口气都快写成犯罪悬疑剧了。小鹏内部只差一声老干部式劝解:既然舆论都冒烟了,咱召回一波呗。反正道歉、补救成本比修好还低,感知一下消费者的包容度,顺便测试人均幸运值。

新势力的市值逻辑里,销量节节攀升,亏损逐月收紧,表面看一片欣欣向荣,背后全靠心跳拉高精神阈值。上半年财报亮出一大波正向浮动,净亏损倒挂,然而谁也别问车子方向盘有没有准时拐弯,一不小心帮你拐进生命的下个路口。也难怪有车主说,买国产新能源,享受的不仅是出行自由,更是一场盲盒大冒险,今天没失误就是小确幸,明天刹车转向能不能配合,那都是缘分。

甭管你喜欢G6、G7、又或者那辆还自带流量大礼包的P7+,数据眼花撩乱、一夜冲上销量巅峰、官宣新车上市秒破万单。吹一吹罗永浩张大奕,顺便调侃一下身边朋友,发现朋友圈里晒的不是油耗不是配置,通通是“召回通知”截图和维权吐槽。过去各家比谁涨得快,现在流行比谁召回得多。你召回一万,我召回十万,净化社会空气,顺便检验一下生产合规难度。

等风头过了,片厂又拿销量大棒自信收割路人盘。新能源造车,就像写段子,忽悠点人群聚一波眼球。上个月痛批,今天点赞,明天还得排队预定。这年头,你说啥谁信?连电机都可能出走,线束都能罢工,小鹏的品控值得寄托吗?行业是卷出来的,安全是指望出来的,翻车却是必经的关卡。

“萝卜快了不洗泥”,这句老话本来是劝人人走慢点。可一到新能源圈,全变味儿了。快点交付、快点量产,快点讲个好故事,最好上一天班就能升旗舰。至于泥你洗没洗,谁管你车主死活?品控报告全仰仗良心没下线,出厂打胶也算是企业不忘初心,能动手绝不动心,能糊弄绝不多说。

殊不知,这泥一不洗,最后全溅自己身上。行业本来就像个“大缸洗澡”,每家都指望对面先掉进坑里自己踩锅沿。结果现在玩砸召回,赤裸裸暴露了创新能力还没来得及洗手,先用泥糊了一波准车主的脸。不是说搞技术创新吗,打胶算啥新四大发明?对不起,李时珍的车间不是你们开的。

作为观众,咱只能看着毛利率涨疯了、销量涨嗨了,最后一抽丝一缕全是人家的KPI,出问题了一句“我们非常重视”,事儿大了赶紧抱歉,出厂就按时糊胶水,人家巴不得下一轮热搜再涨点热度。任你车主吐槽到飞起,维权群如日中天,品牌口碑总有一天被薅得见底。

小鹏P7+大批召回,转向助力失效,打胶补救引争议-有驾

更可怕的是,关于“缺陷补救方案”,厂家永远比你会演戏。表面来看,召回是主动担当,实际更像是被流行的法术点名施法。道歉声明里,诚恳得让人差点信了。但真相往往不是补救得多彻底,而是看谁撑得住脸皮,谁能熬过第二天网络热点。风头一过,日子照样红火。

其实,所有新能源车主,都是被静悄悄裹挟的“探险家”。每次新车下线,意味一次新风险上线。今天是小鹏打胶,明天可能是某某厂又创新啥“黑科技”,后天再出啥OTA致命bug。大家习惯了把“免费更换”“终身质保”“以旧换新”当成常规操作,到头来发现,真正可换的只有钱包,可保障的只有心跳数。

所以,但凡还买得起国产新能源,咱都是乐天派。明知流量比车还快,梦想比质量还薄,前脚给你一大波售后关怀,后脚怕不是送你一张召回VIP年卡。国产新能源的明天,大概率还得靠“召回外交”维稳。要是实在不行,咱就组个“胶水失控互助联盟”,以后按月发放召回名额,体验一下年度大事件的光环。

小鹏P7+大批召回,转向助力失效,打胶补救引争议-有驾

其实,每一次调侃背后,无非是一种无奈。咱是奋斗不息的韭菜,厂商是盈利不眠的镰刀。从此后见面,最多就只是问一句:“你的车助力还在吗?没失效吧?”有的在,有的不在。最后都变成了自嘲和冷笑:“想开好方向,先问问胶水粘得牢不牢。”

愿你有车可开,方向自选,转助没失效,嘴角尚能上扬——反正,有失助力,有失口德,路还是别人铺的。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