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东风柳汽、中国汽研三方突然就和解了?

理想、东风柳汽、中国汽研三方突然就和解了?-有驾

2025年7月29日,理想i8纯电SUV的聚光灯下,一段惊心动魄的碰撞视频引爆全网:2.6吨的理想i8以100公里/小时撞向8吨乘龙卡车。刹那间,卡车四轮离地、驾驶室与货箱撕裂分离,如同纸盒般翻倒在SUV车头。网友通过卡车方向盘未打码的标识,迅速锁定主角——东风柳汽旗下的乘龙卡车。

舆论海啸随即席卷而来。抖音评论区涌动着戏谑:“卡车连理想都撞不过?”东风柳汽连夜反击:“被摆了一道,聪明人一眼看出假!” 短短48小时内,商用车巨头亮出法律武器,指控理想“严重侵权”,更搬出《反不正当竞争法》作为武器。而理想高管隔空喊话“欢迎复测直播”,火药味弥漫整个汽车圈。

一、和解的伏笔

三方声明看似突然,实则危机早已侵蚀各自根基

  • 理想销量断崖式下跌:7月批发量仅30731辆,同比暴跌39.7%,股价五日蒸发17%,i8首秀遭遇信任危机。

  • 东风柳汽遭受品牌重创:网友调侃“王者败给青铜”,卡车圈层用户对“驾驶室分离”画面产生安全性质疑,迫使技术团队紧急发布液压锁止系统解析视频救火。

  • 中国汽研公信力遭拷问:尽管声明测试符合规范,但“企业自定大纲、二手卡车改装”等细节曝光,公众质疑其第三方中立性。

二、和解声明里的关键妥协

联合声明字斟句酌,每个道歉都直指要害

  • 理想低头认错:首次承认“对东风柳汽品牌损害预估不足”,特别向卡友群体致歉,切割测试与卡车质量关联,强调“绝无质疑乘龙安全性本意”。

  • 中国汽研自揭短板:坦承未阐明卡车“移动壁障车”属性,流程管控存在漏洞,承诺坚守“科学、客观、中立”。

  • 东风柳汽展现格局:未追究侵权责任,转而重申“自立自强、为国为民”企业精神,将矛盾升维至产业高度。

三、突然和解的多重动因

  1. 商业利益的天平倾斜:理想承受不起销量三连跌,东风柳汽商用车基本盘不容动摇,中国汽研更需维护检测权威——三方都输不起持久战。

  2. 监管利剑高悬:业内专家早已指出,此类非标测试处于监管空白地带,若工信部、中汽协介入调查,可能引发全行业测试标准重构。

  3. 技术争议无解:动量守恒定律成舆论焦点(2.6吨SUV碰撞后竟逼停8吨卡车),但卡车锁止机构是否被动过手脚?空载卡车能否代表真实场景?这些争议永远说不清。

  4. 用户信任崩塌风险:理想车主不规范停车、肇事逃逸等负面新闻被密集曝光,品牌面临“饭圈化反噬”;而卡车司机群体对乘龙安全性的怀疑,更危及东风柳汽生存根基。

四、和解背后的行业真相

这场大和解本质是中国汽车产业从营销内战转向技术竞合的拐点。联合声明中三方倡议“杜绝贬损性对比”、“聚焦核心技术创新”,直指行业沉疴。当新能源渗透率突破50%的今天,企业较量已从参数噱头升维至安全体系、电池技术、智能驾驶的硬实力之争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汽研承诺“完善测试管理机制”背后,暗含行业标准缺失的警示。目前全球没有任何NCAP体系设立乘用车与卡车正面对撞标准,车企可自定义场景打造“安全神话”。缺乏第三方监管的测试宣传,终将反噬行业公信力

理想汽车展厅里,那台碰撞后A柱完好的i8仍矗立在C位,但围观者目光已变。展厅经理私下透露:“现在十个客户有八个会问——这测试是不是动了手脚?” 这场和解看似平息了风波,却在消费者心中埋下了怀疑的种子。

当三方握手言和的照片传遍网络,中国汽车产业的成人礼才刚刚开始。告别营销捷径、回归技术长跑,才是这场碰撞风波留给行业最深的刹车痕。毕竟,安全不该是实验室里的魔术秀,而是千万车主握在方向盘上的生命线。

#图文打卡计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