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每次我打开发动机盖,看到那个又黑又重、好像从上个世纪穿越过来的大疙瘩,我都感觉自己的智商受到了侮辱。
都什么年代了,手机芯片都快干到3纳米了,你一台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燃油车,那个负责点火启动的“心脏起搏器”,居然还是个铅坨坨。
这合理吗?这简直就是对现代工业文明的一种行为艺术式嘲讽。
锂电池的好,还需要我再强调吗?能量密度高,体积小,重量轻,寿命长。随便哪一条拎出来,都像是修仙小说里主角拿到的天阶功法,而那个铅酸电瓶,就是村口王大爷练的祖传铁布衫,笨重、落后,唯一的优点就是硬。
但就是这个铁布衫,硬生生在汽车行业里当了快一百年的主角。为什么?车企都是傻子吗?
不,他们不是傻子,他们是人精。他们比谁都清楚,在如今这个掀桌子都算文明的汽车市场里,活下去的关键,不是你用了什么神功,而是你的命够不够硬。
第一个原因,也是最真实的原因,叫成本,也叫“我穷,我装的”。
锂电池性格暴躁,跟个青春期的雷电法王似的,一言不合就想给你表演个物理飞升。你想把它塞进常年高温、还得应付各种碰撞测试的发动机舱里当“点火器”?
那不是装电池,那是请了个祖宗,是给发动机旁边放了个太上老君的炼丹炉。
为了伺候好这位爷,你得给它配上一整套复杂的温控系统、防爆结构、BMS电池管理系统,里三层外三层用金钟罩铁布衫把它裹起来。这一套操作下来,成本直接原地起飞,太阳看了都要一个趔趄。
现在汽车行业卷成什么样了?价格战打得狗脑子都出来了,车企恨不得把车上的螺丝都换成塑料的,你让他为了一个你平时根本看不见的电瓶,多花几百上千块?
他只会觉得你疯了。
而铅酸电瓶呢?那哥们简直是电池界的得道高僧,主打一个皮实耐操,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你把它扔火堆里,它都懒得燃烧,突出一个情绪稳定。这种稳定,对于每年要卖几百万台车,面对几百万个开车习惯千奇百怪的用户的车企来说,不是优点,是圣经。
用铅酸,意味着省钱,省心,省官司。这笔账,傻子都会算。
第二个原因,叫配套,也叫“路径依赖的引力陷阱”。
燃油车用铅酸电瓶这套体系,运转了快一个世纪了。整个产业链,从生产、供应、到维修、回收,已经熟得不能再熟了,熟得都快包浆了。
它就像一个庞大而古老的帝国,规矩森严,等级分明。你现在一个新上任的车企CEO,大手一挥说:“兄弟们,我们换锂电,我们要做时代的弄潮儿!”
你猜你的供应商会怎么看你?他们会觉得你被外星人附体了。
你合作了几十年的电瓶供应商,他们的生产线就是为了铅酸设计的,你让他去搞锂电?这不亚于让一个顶级的铁匠去绣花,他不是不会,他是根本就没那个设备和技能点。
于是你得重新招标,找新的供应商,新的供应商要为你重新研发、开模、测试、过审……这一套流程走下来,时间、金钱、精力,都是无底洞。讲真,夏天发动机舱那个温度,别说放电池了,放个鸡蛋进去,三分钟就是溏心蛋。我上次修车,师傅忘了块抹布在里面,拿出来的时候都快碳化了。
对于车企来说,这就叫不务正业,整这些花里胡哨的有什么用?有这功夫,我还不如多研究几个颜色的氛围灯。
第三个原因,也是最扎心的原因,叫“你不在乎,我为什么要改?”
我作为一个开了十几年车的中年人,我可以非常负责任地告诉你,在我换过的几台车里,我从来,从来没有主动关心过它的启动电瓶是什么牌子,什么技术。
它对我来说就是一个黑匣子,只要能打着火,它就是好同志。
今天的消费者,买车看什么?冰箱彩电大沙发,屏幕够不够大,语音助手傻不傻,座椅带不带按摩。你跟他说,嘿,我的车换了锂电瓶,比别人的铅酸轻了10公斤!
他只会回你一句:哦,所以呢?能优惠多少钱?
这就是现实。一个看不见、摸不着、感知不强的升级,在营销上等于零。车企花大价钱把铅酸换成锂电,对产品力的提升,可能还不如多送一套脚垫来得实在。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把铅酸电瓶说得这么一文不值,好像有点对不起它。但没办法,现实就是这么个糙汉。
投入产出比,这是一个悬在所有商人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所以你看,奔驰为什么是奔驰?因为它最值钱的是那个三叉星标,是品牌玄学,所以它可以从容地在你看不到的地方继续用着铅酸电瓶,而你依然觉得它很高级。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而那些新势力,为什么拼了命地卷冰箱彩电?因为他们没有玄学光环,只能用这些你看得见的东西来堆砌价值感,来完成这场“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的自爆式攻击。
所以,燃油车不用锂电池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不是技术不行,不是成本太高,也不是供应链不成熟。
真实的原因是,在车企的价值排序里,那个“能量魔方”的优先级,被排在了最后。他们觉得你,不,是咱们,不配为这点“性能提升”买单。
就是这么简单粗暴,典中典。就问你气不气?但你就得忍着!就得忍!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