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买新能源车,本来以为是件挺划算的事,油钱能省不少,开着也舒服,动力还足。可用着用着,别的什么都不说,光轮胎那点事,真能把人整无语了。你像我这台国产SUV,原厂给我装的是米其林电动车专用胎。当时提车还挺美,结果上次去保养顺手看了一眼轮胎,已经磨到警戒线,再不换不行了,心里叨咕着得花个四千块,没想到一查价格给我看傻了——一条两千五,四条直接小一万,工时费还没算呢!
再一琢磨,这还不是个例。我那几个开比亚迪和理想的朋友,也是这毛病。一问轮胎,大家皱起眉头:油车正常胎一条五六百,我这电车怎么就得两三千?网上也有说法,说这个轮胎价格就是行业潜规则,反正普通人没法绕开。老百姓买车攒半天钱,好容易开上电车,这换轮胎都快赶上一次小修发动机,是真心伤不起。
咱们再仔细想想,这轮胎到底为啥贵?其实根子还真不是厂家直接“坑”,是这车本身重啊。新能源车一个最核心的技术就是电池,大半吨的电池组直接把整车重量拉到两吨甚至还往上。厂家肯定要考虑安全,轮胎绝对不能马虎。结果就是,配的全都是高载重、宽胎面、厚胎壁,加各种高科技材料出来的专用胎。
听说明面看上去就那么回事,实际怎么讲呢?里面那些什么纳米材料、静音棉、降噪层、特殊橡胶,价格都翻着倍往上飙。厂家解释说,这样才能让你平稳又安静,还不掉续航。我一开始也觉得交大牌智商税,可我朋友真的为了便宜,去换了个普通胎,直接苦不堪言。
他那车换完轮胎后,续航直接掉了一截,跑高速本来还能勉强来回,换完胎不到80公里就变红灯。关键,这种电动车本来续航焦虑就难受,再掉10%都想骂人。后来才知道,这些高级轮胎的低滚阻和优化设计,对续航影响很大。更别说有些车,高科技不光是噱头,你换便宜胎,动能回收系统都识别不了,电子稳定系统都可能报警,刹车距离变长,安全都成了问题。你开着家里人坐着,谁敢真省这个钱呢?
你想省钱还真不行。我去汽配城转过,和老板聊半天,普通轮胎便宜是便宜,老板一听我说要装电车,直接提醒我别折腾。“你那个系统敏感,换错了还报故障码,小心三包不给保。”身边也有不怕折腾的,论坛上看经验自己玩,成功了大多数还行,失败的就是出错报警、行车安全警告一大堆。咱这年纪,真不想拿大几百块冒这风险,多花点钱买安稳,心里踏实。
其实轮胎市场竞争挺黑的,像米其林、普利司通这些全球知名大牌,电动车专用胎近乎垄断,价格怎么定市场都得跟着走。你看上去加了静音标、搞个环保花边,实际测试和普通款差不了多少,但厂家说了就算好。实体店一对比电商,最多便宜二三百,都是赚信息不对称的钱。小牌厂家根本不敢做,没有市场和渠道,也没有质量保障。以前觉得自己买轮胎能省钱,现在摸清套路才明白,品牌早把肉吃干抹净,留下点“骨头”让你挑。
现在不少车主圈里都在倒腾攻略。有人换胎找熟人师傅,自己订轮胎,装完不给开发票,有事也没处说理。你真等到轮胎彻底废了,指望厂家免费换,客服会直接和你说:轮胎损耗,不在质保范围。大家一盘点,买新能源车省的油钱,最后全塞轮胎肚子里,合计还真不如买油车。里外里才明白,电车的“省”只是纸面数字,实际用起来还是有不少“坑”的。
有些人开始琢磨,能不能以后碰到更便宜的替代品。4S店说,三五年后会有国产“平替”,到时候估计价格能降下来,可现在想都甭想。市面上认可的新款替换胎还是不好买,一来不好匹配,二来也没大规模铺货。大部分人想省钱就盼着别跑长途,别压玻璃渣,日常小心点,能养成定时查胎压的习惯就多查查。
我有朋友干脆把轮胎当消耗品,一年预留三到五千块轮胎预算,反正迟早得换,全家用车不心疼。现在买车前,他都掂量一下轮胎开支,加油车加多少油、电车省多少油,再减去轮胎的钱。这一算,电车一年大约也就省个二三千油钱,看着挺多,其实都得补轮胎坑。就算老天爷照顾你,不扎钉来回跑,你多省出来的钱还能贴补别的呢?
而且,新能源车的咱还真马虎不得。油车以前老轮胎多换十万公里,一条胎两三百,轮胎用得心安理得。现在随便一换就得大几千,换得人肉疼。有时候想想,还真是技术进步带来的新烦恼。以前大家买车,顶多担心油价涨,轮胎坏了不心疼;现在变成油钱省了,换胎花更多,费心费力还让你心里堵得慌。
咱再说说184轮胎参数和系统的问题。越高科技就越麻烦,这些新车好多全都数字化了,胎压监测、四驱分配啥都和轮胎“绑定”,你换错型号连动力系统都不认,低级错误导致一身警报灯。普通小店没人给你保修,修理厂自己换也怕出事。你要不信,上网随便查查,特斯拉、蔚来换胎问题都是网上热门的话题。
现在想想,其实我们老百姓也没多少办法。一是不要让轮胎太快报废,能少磨点就少磨点。出门别走烂路,胎压一定别亏也别足,稍微多留点余量。平时代步用,少急加速,能延长个几千公里就是赚。二是多盯着电商活动,有时候大促能便宜几百块,该出手时要出手,果断一点反倒不吃亏。三是真有替代胎流行起来赶紧试,中规中矩别追新奇,安全毕竟是第一位。
其实大家也别老抱怨新能源车换胎贵。我没少琢磨,时代变了,技术升级总有些“隐形”代价。过去咱买油车,自己会修、会省,感觉当家。现在新能源汽车盛行,厂家不傻,政策也有导向,轮胎变“智能”变特供,咱就只能被动适应。要不这轮胎厂商赚疯了,电动车厂家也难说不捆绑吃点利润。
等以后国产替代品发力,估计电动专用胎的价格能下来一点。现在唯一能做的,还真就是自己多爱惜车,心里提前有个打算。买车哪是一次性花钱,开几年才知道不少“隐形费用”,哪怕新能源能免去加油的烦恼,这点辛苦和“智商税”也得琢磨清楚。
所以,眼下用新能源车,咱别总幻想零成本和终极节省,市场在变,轮胎的“连环坑”谁也绕不过。想扎扎实实一点,还是得:车买得起,养得起,能承受这些配件涨价的不可控因素;眼睛放长远点,能节省的地方就省一点,避免冲动消费;车轮胎跟油钱一样,迟早得花,认清现实才心安理得。
总之,我觉得新能源车这阵子就别指望换胎便宜,等国产替代真正成熟,轮胎的价格结构才有可能变。眼下轮胎价格贵是铁板钉钉的事,咱们买车之前多算一笔账,省下的油钱可别全投进轮胎坑里。最终还是那句话,有多大能力买多大车,能养得起才是王道。轮胎的事,大家都得头疼,但安全最要紧,别舍本逐末,能省则省,不能省的钱也得大大方方地花。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