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还在谈L2,华为直接掏出了“加特林”:一个酒驾案例,打穿

讲真,最近华为整的这个活儿,属于典型的“不装了,我摊牌了”。

在一个世界级的新能源汽车大会上,华为车BU的老大靳玉志老师,一脸严肃又带着一丝得意地,讲了一个用户案例。说是一个大哥,喝了酒,上了自家的车,然后启动了辅助驾驶,潇洒地从主驾爬到副驾,直接睡过去了。你敢信?这哥们儿是把车当成可以移动的压缩毛巾了,上车一躺,到地儿自动展开。

结果呢,这台“懂事儿”的车,自己默默开了二十多分钟,最后系统可能觉得这剧本有点超纲,选择了报警并停在路边。结局是大快人心又带着一丝黑色幽默:大哥喜提拘役一个半月,外加罚款四千。

典中典来了。

换做任何一个脑回路正常的车企,这都是一个需要立刻切割、马上公关、连夜发三篇声明稿撇清关系的负面案例。什么“用户违规操作”、“严禁危险驾驶”、“技术有边界”等等套话早就准备好了。

但华为的靳总,他没有。

他反手就把这个案例,当成了一个闪亮的军功章挂在了胸前。他的逻辑非常清奇,堪称车圈的道诡异仙。他说,你看,这事儿一方面说明,我们华为的辅助驾驶系统实在是太牛逼了,如果没有我们,这哥们儿可能已经去另一个世界报道了,坟头草都开始进行光合作用了。另一方面说明,用户对这个功能的需求是多么的迫切,有了我们,以后喝酒都不用叫代驾了。

当然,最后他还是找补了一句,说现阶段大家喝了酒还是要叫代驾。

我听到这里,太阳都要一个趔趄。

这已经不是在卖车了,这是在开坛做法,现场表演一个大变活人。靳总的精神状态,非常值得我们关心。因为他一不小心,把所有车企都想说但又不敢说的潜台词,用大喇叭给喊了出来。

大家都在卷智能驾驶,卷算力,卷激光雷达,但卷到最后,到底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有一天,我们这些被996折磨得半死不活的社畜,能在车里获得片刻的安宁,哪怕是喝了酒之后,也能像个废人一样被安全地运回家吗?

所有车企都在那假装正经,说我们这是“辅助”,是L2,是L2.9999,你手不能离开方向盘,眼不能离开路面,恨不得让你连呼吸都得按它的节奏来。说白了,就是给你配了个脾气巨差的电子教练。

同行还在谈L2,华为直接掏出了“加特林”:一个酒驾案例,打穿-有驾

但华为不这么玩儿。

它直接把底牌掀了:什么辅助不辅助的,大家心里想要的不就是个“赛博代驾”吗?我今天就告诉你,我的东西,关键时刻真能顶上。虽然法律不允许,虽然用户被抓了,但技术上,它扛住了。

但能扛,就是能扛。

这个逻辑就像什么?就像两个人在华山之巅比武,所有人都还在一招一式地比划剑法,突然有一个哥们掏出了一把冒蓝火的加特林,对着天空一顿扫射,然后说:“我的剑,很快。”

同行看了也得傻。

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华为现在这个玩法,就是直接把餐厅爆了,告诉所有食客,以后吃饭都来我家,我家不仅菜硬,还能帮你挡子弹。

这是一种典型的掀桌子式竞争法则。在当下这个车圈的黑暗森林里,活下去是第一要务,体面是什么?不存在的。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

最有意思的是,这个案例完美地解构了“技术崇拜”这个事儿。

我们总以为,决定自动驾驶成败的,是什么高精地图,是算力平台,是算法优化。是是是,这些都重要。但真正的终极考验是什么?

是老头乐。

你得让你的车,能在一个布满了逆行、急停、突然左转、并且驾驶员平均年龄超过70岁的“老头乐”车队里,杀出一条血路,毫发无伤。只要能征服老头乐,那什么路况都是弟弟。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

而这个喝醉酒的大哥,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比老头乐还猛。他直接把驾驶员这个最大的变量给干掉了,他用自己的肉身和自由,完成了一次最极端、最混乱、最不讲理的现实场景压力测试。这哥们儿是真的牛逼,也是真的不要命!

同行还在谈L2,华为直接掏出了“加特林”:一个酒驾案例,打穿-有驾

我作为一个开车十几年的老司机,讲真,我非常理解这种冲动。中年人的崩溃,有时候就是从半夜应酬完,在路边瑟瑟发抖等一个不知道在哪里的代驾开始的。那个时候,你会觉得,要是这车能自己开回去,我愿意给它磕一个。

华为精准地捕捉到了这种隐藏在心底的、上不了台面的龌龊欲望。

它没有去宣传那些花里胡哨的参数,而是用一个活生生的、甚至有点违法的案例告诉你:你看,那个你只敢在梦里想的场景,我,能实现。

这就是品牌玄学。

为什么有人会无脑买奔驰?因为那个三叉星徽,在过去几十年里,就代表了成功、体面和“我比你强”。为什么有人会死挺特斯拉?因为马斯克给他们构建了一个关于未来、科技和火星的宏大叙事。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现在,华为似乎也“悟了”。它开始构建自己的玄学。它的玄学,是一种更本土、更实用、更流氓的叙事:我,华为,就是那个能在你最狼狈、最脆弱、最不靠谱的时候,给你兜底的“电子保姆”。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你仔细想想,是不是又有点那个味道了?它卖的不是一个冰冷的功能,而是一种“关键时刻靠得住”的承诺,一种近乎兄弟义气的情感价值。

同行还在谈L2,华为直接掏出了“加特林”:一个酒驾案例,打穿-有驾

当然,从法律和道德上来说,这事儿离谱到家了,简直是在玩火。这种宣传一旦失控,会带来多少马路杀手,简直不敢想。我突然想起来我家楼下那个卖煎饼果子的大爷,他那个三轮车走位比谁都风骚,要是满大街都是睡着了的司机,大爷的生意还做不做了?

但商业竞争,有时候就是这么不讲道理。

华为这一招,堪称闪电战,直接绕过了所有关于技术路线的争吵,一脚踹开了关于伦理道德的讨论,直奔主题,把一个最刺激、最危险也最诱人的果子,摘下来,递到了消费者面前,然后问你:

就问你怕不怕?或者说,就问你想不想要?

三体人看了都得重启一下,因为这个逻辑已经超出了他们的理解范围。这不是在做产品,这是在渡劫。要么成仙,飞升到下一个品牌维度;要么成盒,被舆论和法规拍得死死的。

所以你问我这事儿对不对?我告诉你,在车圈这个修罗场里,活下来才是唯一的对。其他的,都是狗屁。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