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器砸向澳洲!200台“电动巨兽”创世界纪录,改写全球百年采矿格局

一辆重达240吨的“钢铁巨兽”爬上17%的陡坡,却只发出轮胎摩擦地面的沙沙声。

没有柴油机的轰鸣,没有黑烟滚滚,这座澳大利亚皮尔巴拉地区的铁矿山上,安静得仿佛能听到风声。

中国重器砸向澳洲!200台“电动巨兽”创世界纪录,改写全球百年采矿格局-有驾

这是徐工集团为澳洲矿业巨头福特斯库(Fortescue)打造的XDE240纯电动矿卡的工作场景。

2025年9月,这笔涉及200台超级矿卡的订单,不仅创下全球重型电动汽车交易纪录,更像一记重锤,砸向了由欧美品牌垄断百年的采矿装备格局。

“双供应商”策略背后的中国破局

福特斯库的采购策略暗藏玄机。 这家全球第四大铁矿石生产商,首次在零排放矿卡领域采用“双供应商”模式:中国徐工与德国利勃海尔平分了300-400台的需求量。

中国重器砸向澳洲!200台“电动巨兽”创世界纪录,改写全球百年采矿格局-有驾

这意味着,在高端矿卡战场,中国制造不再是“陪跑者”,而是与百年品牌同台竞技的“规则制定者”。

订单的规模折射出矿业的迫切转型。 徐工将在2028至2030年间交付150至200台矿卡,单台价值千万元级,总订单额突破30亿元人民币。

中国重器砸向澳洲!200台“电动巨兽”创世界纪录,改写全球百年采矿格局-有驾

这已是双方10个月内第二次牵手——2024年11月,福特斯库曾向徐工采购价值4亿美元的绿色设备,此次超级订单更像是前期合作通过严苛测试后的一张“信任票”。

技术突围:电池与扭矩的“双刃剑”

“这些车不是简单的柴油车替代品,”一位参与项目的中方工程师形容,“它们需要像骆驼一样耐旱,像山羊一样善攀爬。 ”

徐工矿卡搭载的磷酸铁锂电池组,能量密度达170Wh/kg,单次充电支持12小时连续作业。

中国重器砸向澳洲!200台“电动巨兽”创世界纪录,改写全球百年采矿格局-有驾

其独创的轮毂驱动系统可输出72万N·m扭矩,相当于普通柴油矿卡的三倍,彻底破解了重载爬坡的行业难题。

经济账才是矿企转型的硬道理。 行业数据显示,电动矿卡年均运营成本比柴油车低35%-40%。

中国重器砸向澳洲!200台“电动巨兽”创世界纪录,改写全球百年采矿格局-有驾

以200台车队计算,福特斯库每年可节省超5亿元成本。 而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已将矿业纳入管控,零碳装备从“可选项”变为“生存项”。

中国军团的“集团军作战”

这笔交易背后,是一支中国绿色技术舰队的协同出海。 比亚迪为矿卡定制高压电池系统,解决高温环境续航稳定性。

隆基绿能的光伏板在矿区搭建清洁发电矩阵,年发电量可满足半数矿卡需求;远景能源则用风电+储能构建“风光储充”网络。

中国重器砸向澳洲!200台“电动巨兽”创世界纪录,改写全球百年采矿格局-有驾

这种从能源生产到设备应用的全链条方案,让福特斯库的2030年陆地运营零排放目标从蓝图走向现实。

中国本土的实践已验证这一模式的可行性。 在华能伊敏露天煤矿,100台无人电动矿卡每年替代柴油1.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8万吨。

中国重器砸向澳洲!200台“电动巨兽”创世界纪录,改写全球百年采矿格局-有驾

内蒙古准格尔旗煤矿的电动矿卡,年减排量相当于4700亩森林的碳汇能力。

暗流涌动的挑战

荣耀背后暗藏危机。 徐工需在2028-2030年间,于全球供应链不确定性中保质保量完成交付。

皮尔巴拉矿区地表温度常超50℃,多尘环境对电池散热和机械耐久性构成极限考验。 任何系统性故障都可能引发巨额索赔,甚至摧毁来之不易的国际信誉。

中国重器砸向澳洲!200台“电动巨兽”创世界纪录,改写全球百年采矿格局-有驾

充电基础设施仍是全球性瓶颈。 矿卡所需的高压快充站建设成本是传统加油站的三倍以上,而偏远矿区的电网接入能力本就薄弱。

必和必拓因电动矿卡技术未达预期,已宣布将柴油车置换计划推迟至2030年后。

中国重器砸向澳洲!200台“电动巨兽”创世界纪录,改写全球百年采矿格局-有驾

地缘政治风险如悬顶之剑。 但中国企业已找到破局之道:中联重科通过欧盟CE认证进入德国市场,柳工借助东盟标准互认机制在印尼占据24%份额。

这种“标准先行”的策略,正悄然化解技术出海的壁垒。

沉默车队的深远回响

当福特斯库创始人安德鲁·福雷斯特在联合国会场宣布这份合同时,他特别强调:“中国正以空前速度扩大绿色技术生产规模,与徐工合作让我们直接获取了这种能力。 ”

这支即将驶入澳洲红土矿山的电动车队,沉默无声,却震耳欲聋。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