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咱们身边聊起买车,尤其是买新能源车,话题是不是都变得有点意思了?
大家好像不再是单纯地讨论这车能跑多远,省不省油,而是更关心车里那块屏幕有多大,能不能刷短视频;音响是哪个牌子的,能不能在车里K歌;甚至还有人专门问,车上带不带冰箱,夏天能不能喝到冰镇饮料。
这股风潮下,汽车好像越来越像一个长了四个轮子的智能手机或者一个移动的精装修公寓了。
车企们也特别懂大家的心思,发布会上花大篇幅介绍智能座舱、语音助手、自动泊车,恨不得把所有好玩的好用的电子产品都塞进车里。
这些东西看得见、摸得着,一进到展厅里体验,确实很容易让人心动。
就在整个市场的注意力都被这些“新潮”配置吸引过去的时候,一个我们可能有些日子没太关注的品牌——北京现代,却突然用一种非常直接,甚至可以说是有点“实在得过分”的方式,把大家的目光又拉了回来。
他们没有办一场热闹非凡的发布会,也没有请明星来站台,而是默默地发布了一份叫做《“新质力”造车安全白皮书》的文件,然后把自己旗下最新款的纯电动SUV,拉到了专业的测试场里,进行了一系列堪称“扒光了给你看”的公开安全测试。
这个举动,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在一场都比谁家装修更豪华的宴会上,突然有个人站起来,不聊装修,而是把自己房子的钢筋水泥结构图和消防安全报告拍在了桌子上,让大家看个明白。
这种做法,在当前这个热衷于讲故事、堆配置的汽车市场里,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但它却实实在在地触及了一个最根本,也最容易被我们忽略的问题:在一台车上,当我们把越来越多的成本和注意力放在那些“享受型”配置上时,那些在关键时刻能保护我们生命的“安全型”基础,还扎实吗?
北京现代的这次公开测试,就像是用实际行动,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一次毫不留情的检验。
比如,现在电动车普遍的一个特点就是加速快,踩下电门,那种推背感非常爽。
但是,车子跑得快,更要刹得住,这才是硬道理。
尤其电动车因为装了沉重的电池包,整车重量普遍比同级别的燃油车要重不少,这就对刹车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很多车主可能都有过体验,连续下长坡或者在紧急情况下多次重刹后,会感觉刹车变“软”了,这就是刹车系统过热导致的性能衰退,非常危险。
北京现代这次测试就专门针对这一点,他们把新车开到每小时100公里的速度,然后一脚急刹,测出来的制动距离是35.22米。
这个成绩在同级别的SUV里已经是非常优秀的了。
但更关键的测试在后面,他们紧接着又连续进行了9次这样的紧急刹车,总共10次,结果显示,刹车性能几乎没有出现明显的衰减。
这就证明,它在刹车盘的材质、刹车卡钳的规格以及轮胎的选择这些我们平时看不到的地方,是下了实实在在的功夫的,确保了在极端情况下,这套系统依然能稳定可靠地工作。
再说说操控性。
很多人觉得操控性就是方向盘好不好打,拐弯是不是灵活。
但真正的操控性,考验的是车辆在极限状态下,还能不能听你的话,保持稳定。
有一个测试项目叫“麋鹿测试”,是国际上公认的最能检验车辆底盘功力的项目。
它模拟的是你在高速公路上开车,前方突然出现一个障碍物,你需要紧急打方向盘躲避,然后再迅速打回来,回到原来的车道。
这个过程对车辆的悬挂支撑、车身刚性和稳定性都是极大的考验,特别是对于重心比较高的SUV来说,很容易在剧烈的转向中失控甚至侧翻。
北京现代的这台SUV,在这项测试中,以76公里/小时的速度稳稳地通过了。
这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成绩,意味着这台车的底盘经过了非常精心的调校,工程师们在背后付出了大量的努力,才让它在危险来临的那一刻,能够给你足够的信心去完成避险动作,而不是变成一匹脱缰的野马。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碰撞安全,这是车辆安全的底线。
现在很多品牌都喜欢宣传自己用了“热成型钢”、“高强度钢”,听起来很厉害,但到底用了多少,用在了哪些关键部位,对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就像个谜。
北京现代这次干脆把碰撞测试的全过程和详细数据都公开了。
他们进行了行业里公认难度极高的25%小偏置碰撞测试。
这个测试之所以难,是因为它只撞击车头的四分之一部分,冲击力会绕开主要的纵梁,直接考验驾驶舱的结构强度,尤其是A柱的坚固程度。
从公布的结果看,这台车在碰撞后,A柱几乎没有变形,驾驶舱空间保持得非常完整,侵入量比行业内的优秀标准还要低40%。
能做到这一点,靠的不是宣传口号,而是实打实的材料和设计。
资料显示,它的A柱采用了双层1500兆帕的超高强度热成型钢,整车的高强度钢和超高强度钢使用比例达到了77.5%,车底板下还设计了纵横交错的梁架结构,就像给乘员舱打造了一个坚固的“安全笼”。
这些我们平时看不见、摸不着,甚至可能一辈子都用不上的设计,正是在万一发生事故时,保护车内人员的最后一道屏障。
北京现代的这一系列举动,实际上是在向整个市场和所有消费者传递一个信息:请大家在关注那些炫酷的“看得见”的配置时,也别忘了花点时间,去了解一下那些“看不见”的安全品质。
一块大屏幕坏了,最多是影响娱乐体验;但如果在高速上刹车失灵,或者在碰撞中A柱弯折,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汽车的本质首先是一个交通工具,它的第一属性应该是安全,然后才是舒适和娱乐。
把成本优先投入到车身结构、底盘性能、制动系统这些关乎生命安全的核心领域,这应该成为所有负责任车企的共识。
这种把安全标准数据化、透明化的做法,不仅是对自己产品的自信,也是在推动整个行业回归造车的本心,引导消费者建立更理性的购车观念。
它提醒我们,在选购一辆将要承载我们和家人出行的汽车时,除了问问“冰箱能放几瓶可乐”,或许更应该问问,“它的麋鹿测试成绩是多少?它的A柱用的是什么材料?”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