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补贴新政:为何宁给中产锦上添花,不给刚需雪中送炭?

最近这个汽车补贴政策,讲真,有点行为艺术。什么以旧换新最高补贴一万五,翻译过来就是,家里没个破铜烂铁当“信物”,你连上桌吃饭的资格都没有。隔壁老王开着他的老帕萨特换了辆理想L9,不仅享受了厂家骨折,还领了一万多补贴,美滋滋。而刚毕业的你,揣着辛辛苦苦攒的几万块,想买个小电驴代步,对不起,你不是目标用户。这个操作属于什么呢,属于不装了,摊牌了,我们这个补贴,就是给有钱人锦上添花的,穷鬼别来沾边。这哪是拉动消费,这是在搞精准筛选,三体人看了都得打个问号,你们地球人这么会玩的吗?

当然,你问制定政策的大聪明们,他们会给你一套完美的飞升秘籍。什么环保啦,淘汰国四啦,什么产业闭环啦,一套一套的,逻辑天衣无缝,跟压缩毛巾一样,看着小,泡水里就涨老大。听着都对,但你一落地到现实,就坏了菜了。现实是什么?现实是领补贴的主力,都是那些家庭年入二三十万往上,住在一二线城市,琢磨着把家里那台还没开坏的凯美瑞换成蔚来ET5的中产。补贴对他们来说,就是一顿海底捞的钱,锦上添花。而真正需要这笔钱托底的,那些刚上班,每天挤地铁挤到心态爆炸的年轻人,那些在县城里想买个五菱宏光MINI接孩子刮风下雨都不怕的家庭,他们瞪着眼看,一分钱没有。这种感觉就好像修仙门派搞活动,说拿旧的飞剑来换新的,奖励一千灵石。结果呢,有飞剑的长老们人手一把新宝贝,山下连木剑都买不起的砍柴少年,只能看着流口水。写到这里我自己都觉得这个比喻有点扯,但现实就是这么魔幻。就问你气不气?

汽车补贴新政:为何宁给中产锦上添花,不给刚需雪中送炭?-有驾

最骚的操作是,这帮人好像真的觉得,车市的未来,就靠这帮有钱人换来换去了。他们完全忘了,或者说假装忘了,还有一个叫“首次购车”的巨大兵源地。每年三成,每年几百万辆的市场,就这么被当空气了。这根本不是存量竞争,这是要把锅端了,不给新人留活路。我作为一个被社会毒打过的中年人,我看得很清楚,车企和政策制定者在这里达成了诡异的默契。说起来我那台老车也该换了,但一看这政策就来气。他们一起发力,把所有资源都砸向了那个最容易出单、客单价最高的换购市场。因为服务这帮人最省心。而那些第一次买车,抠抠搜搜算首付和月供的年轻人?太麻烦了,性价比太低了,直接放弃。你去4S店问问,销售都快哭了,说年轻人来看车的特别多,两眼放光,结果一听置换补贴跟自己没关系,那光“唰”一下就没了,跟断了电的灯泡一样。这等于什么?这等于打仗的时候,指挥官说,我们只给老兵发新枪,新兵蛋子们自己拿木棍上。这仗还打个屁啊?

汽车补贴新政:为何宁给中产锦上添花,不给刚需雪中送炭?-有驾

所以现在喊着要给首次购车也来点补贴,不是说要搞大水漫灌,而是你得把水浇到快渴死的根上,而不是对着游泳池继续放水。操作起来难吗?一点都不难。你完全可以搞骚操作。比如15万以下的车,特别是新能源,你第一次买,给你补个几千块,不用多,意思一下,让年轻人感觉自己被爱了。对于县城和农村市场,力度加大加大再加大,让他们知道,开上车不只是城里人的专利。再跟征信挂个钩,谁是真·首购一查便知,想薅羊毛的黄牛直接傻眼。现在这个时间点多好啊,2025年车企自己都打疯了,价格战打得天昏地暗,比亚迪都快把车卖成手机价了。这时候政策再轻轻推一把,临门一脚,效果直接拉满。这不比给那些本来就要换车的中产发优惠券强一百倍?

说到底,汽车消费政策的本质应该是什么?是给快饿死的人一个馒头,而不是给饱汉子再上一盘鲍鱼。当隔壁老王因为置换了一台新势力而沾沾自喜,朋友圈九宫格都放不下的时候,别忘了那些还在为第一台车的首付而拼命加班的年轻人。他们才是市场的未来,是车企品牌忠诚度故事的开端。给他们一点阳光,他们就能灿烂。你非不给,那也行,大不了人家不玩了,转身去买老头乐。反正自动驾驶的未来不在特斯拉,就在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你永远不知道一个被排除在游戏规则外的年轻人,会用什么方式,把桌子给你掀了。这,才是最需要担心的。

汽车补贴新政:为何宁给中产锦上添花,不给刚需雪中送炭?-有驾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