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去眼镜店换了副眼镜,以为这件小事会有售后保障。没想到几个月后再访原址,门面已改卖蛋糕,原本的眼镜售后无处寻觅。眼镜损失不大,可若是买车,价值数十万,售后岂能如此儿戏?很多人在选车时,死盯配置性能,却常常疏忽了决定长期体验的核心:售后服务。看似理智,其实是信息失衡——缺乏权威渠道揭示品牌服务的真本事,导致“买得起开不起”的尴尬局面并不稀罕。
今年,《2025年度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品牌售后服务能力研究》横空出世,算是给行业和消费者吃了一颗定心丸。连续七年发布的这份权威报告,不仅以科学方法、真实数据和大样本为底气,还用事实告诉我们,谁才是真正的售后王者。结果有点出人意料:问界服务能力指数高居第二,更是将服务权益满意度冠军挂在了门口招牌上。
想要让一份调研报告有公信力,三大硬指标不能少。调查方法得经得起推敲,样本量必须大到足以覆盖主流用户,又要避免幸存者偏差;数据要真实,分析要客观;调研机构得具备权威认证。杰兰路作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顶级数据机构,这一次的研究全维度覆盖:从回店体验、技术质量到服务权益,再到官方渠道与产品认可度,无死角审查品牌各个售后“关卡”。3500多名近半年内有回店经历的新能源车主,横跨29个品牌,样本庞大且真实,足以让结果有说服力。
结果显示,问界用半年时间跃升六个名次,力压传统豪华厂商,一举拿下服务权益满意度第一。四年不到的品牌,能有如此成绩,不靠口号,靠的是“绝学”真把式。
问界为什么能赢?归结起来,三招称王:
第一招:渠道下沉,服务无盲区。问界火力全开,硬是把服务网络织进了全国220多个城市,360多家用户中心加700多家体验中心,速度和跨度令人牙痒。豪华品牌苦心经营多年都未必能做到的地级市覆盖,问界几年就搞定了。不只如此,问界还用移动服务车队挺进新疆、青海、西藏等“传统服务无人区”。不仅有配件,有技术,有救援体系,有人有车,“用户在哪,服务到哪”不是嘴皮子上的承诺,而是地毯式落地。其务实态度,比某些四处喊“用户至上”的品牌,靠谱得多。
第二招:技术赋能,服务预见。别以为智能汽车只有驾驶模式玩得花哨,问界把数智化直接融入维保流程。维保全程可视化、服务进度节点实时推送,让客户像看直播一样盯着技师修车——透明度比部分医院高多了。更亮眼的是它的主动预警系统:大数据云算力扩展到云端管理和车辆状态监控,提前预判潜在问题,有故障不等你发现,系统先提示你。堵住问题于无形,这种“预见式服务”,让传统厂商望尘莫及,也让用户省心。
第三招:用户中心,灵魂上线。问界的服务逻辑是真正以用户真实需求为底层依据。以今年青海德令哈无人区救援为例,一辆问界M9爆胎困在无信号、高海拔、“叫天不灵叫地不应”的戈壁。车主用车辆自带卫星通讯联系救援,问界五名技师带补给品和修复工具千里驰援,经过8小时救援让车辆脱险。期间通过卫星保持61分钟稳定通话,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首个卫星通信救援案例。这个动作没有成本敷衍,不计投入,服务到底,远比市区里“请喝杯咖啡”的伪关怀管用。“以用户为中心”被问界做成了骨髓基因,而不是空洞标语。
总结下来,问界的成功是:“够狠,够快,够懂用户”。零距离覆盖全国,数智化赋能主动服务,救援不论成本与难度,全方位保障用户权益。传统厂商守着老路数,问界另辟蹊径,服务宽度深度和温度齐飞,让消费者不仅“买得到用得爽”,而且“遇事有人管”。这才是服务的终极意义,也是行业进化的新标准。“三绝学”合一,不只是行业竞赛的制胜密码,更是用户忠诚度的底牌。
问界登顶,昭示下一阶段新能源汽车竞争已非冷冰冰参数之争,而在于谁能让用户感受到“以人为本”的承诺有分量。只要肯为一位困在戈壁的用户调动资源,品牌才算真心实意。未来的车企,如果只会吹技术和堆配置,大概率会输在无处不在的服务“细节”上。这场看似无形的较量,最终决定了用户到底选谁站队。
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