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分钟充到80%续航只掉两成,这台小鹏G6在服务区让三台特斯拉车主围过来问了半小时

20分钟充到80%续航只掉两成,这台小鹏G6在服务区让三台特斯拉车主围过来问了半小时

服务区充电桩前停着三台车,我插上枪准备刷手机打发时间。旁边那哥们开的特斯拉Model Y刚充到60%,我这边车机就跳出来提示80%了。拔枪的时候,那哥们凑过来问我开的啥车。我说小鹏G6,他愣了一下:“这么快?”

20分钟充到80%续航只掉两成,这台小鹏G6在服务区让三台特斯拉车主围过来问了半小时-有驾

后来又围过来两个人,都是特斯拉车主。聊了半小时,从充电聊到续航,从续航聊到智驾。走的时候他们还在那充电,我已经开出去四十多公里了。

这事让我想明白一个道理——电动车这玩意儿,到了现在这个阶段,拼的不再是谁家PPT做得漂亮,而是这些细碎的用车场景,到底有没有人真正想清楚。

20分钟充到80%续航只掉两成,这台小鹏G6在服务区让三台特斯拉车主围过来问了半小时-有驾

G6那套800V的东西,听起来很技术流,但你得开过才知道差别在哪。它不光是充电快,整条高压链路都跑在800V上,电流降下来了,线缆发热就少。这带来的好处,除了补能效率,还有个很多人忽略的——高速巡航时电耗更低。我跑120定速,表显掉得比预期慢,能多跑十来公里。别小看这点余量,堵在高速上,够你撑到下个出口。

冬天的时候更明显。

20分钟充到80%续航只掉两成,这台小鹏G6在服务区让三台特斯拉车主围过来问了半小时-有驾

去年在东北出差,租的那台电动车,暖风一开续航腰斩,冻得我宁愿少开空调多穿衣服。这次开G6,倒是让我对热泵这东西有了新认识。它不光从空气里搬热量,还能把电机、电池散出来的废热收集起来,给座舱供暖或者给电池预热。零下七八度的天,23度自动模式开一路,续航衰减比我之前开的车少了快两成。

充电前预热这个功能,第一次用的时候没太在意,后来才发现这是个狠活儿。以前冬天充电慢,就是因为电芯温度低。它会提前把电池加热到25度左右,充电速度直接快了四成。这些东西,不是天天开体会不到,但一旦遇上了,就知道什么叫差距。

20分钟充到80%续航只掉两成,这台小鹏G6在服务区让三台特斯拉车主围过来问了半小时-有驾

智驾我本来是不信的。

见过太多高速能用、城市抓瞎的半成品,吹得天花乱坠,实际就是个定速巡航plus。但这次回老家县城,我特意试了下G6的XNGP。那种地方,车企根本不会去采集数据,路边临时堆的建材、突然拐出来的三轮车,它都能认出来,该刹车刹车,该绕行绕行。

20分钟充到80%续航只掉两成,这台小鹏G6在服务区让三台特斯拉车主围过来问了半小时-有驾

这背后是双芯片加激光雷达在撑着。说白了就是多套系统互相盯梢,一套看不清,另一套补位。当然它也不是完美的,复杂路口偶尔会犹豫个两三秒,但至少在“能用”这个门槛上,算是过线了。那些说智驾没用的,大概率是没在真实路况下试过。

地库停车那会儿,我发现了个有意思的事。

20分钟充到80%续航只掉两成,这台小鹏G6在服务区让三台特斯拉车主围过来问了半小时-有驾

G6有后轮转向,低速时后轮跟前轮反着转,转弯半径小得跟A0级小车似的。商场地库那种窄道,一把就能掉头。上了高速又不一样,后轮跟前轮同向转,变道稳得像被钉在车道上。这东西以前都是四五十万的车才有,现在二十多万就能用上,算是个意外之喜。

电池安全这块,我不想聊那些碰撞测试的数据,太枯燥。但有一点得说——它底部有钢板加蜂窝铝,能扛住30km/h的底盘撞击;电芯之间填了气凝胶,出问题也不会连成一片。这些东西平时看不见,但真遇上事儿了,可能就是保命的家伙。

20分钟充到80%续航只掉两成,这台小鹏G6在服务区让三台特斯拉车主围过来问了半小时-有驾

开了小半个月,我对电动车的认知多少改变了一些。

以前总觉得续航够长、智驾够炫就行。但真开起来才发现,那些琐碎的日常场景——充电等不等得起、冬天掉不掉电、城市路况敢不敢撒手、停车方不方便——这些才是决定你后不后悔的关键。G6未必是最好的答案,但至少在这个价位,它把这些问题想得比较明白。

20分钟充到80%续航只掉两成,这台小鹏G6在服务区让三台特斯拉车主围过来问了半小时-有驾

说到底,买车这事儿得自己去试。数据再好看,也抵不过方向盘握在手里那种踏实感。如果你正好在二十万出头这个预算纠结,找个周末去试驾一把。有些东西,光听别人说是感受不到的。就像那天在服务区,那几个特斯拉车主围着我聊了半小时,最后还是说得自己去开一圈才知道。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