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车 | 搭图灵AI驾驶辅助系统,小鹏MONA M03 Max新车型5月28日上市
5月22日,距离小鹏MONA M03 Max上市倒计时6天,汽车圈已被一场关于「智能平权」的讨论点燃。这款定价15万级的纯电轿车,以全系标配图灵AI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和双Orin-X芯片508TOPS算力的硬核配置,将原本专属于30万元高端车型的智能驾驶技术,直接拉入主流消费市场。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社交媒体上直言:“MONA M03 Max的使命,是让中国家庭第一辆车就能享受科技普惠的红利。”
一、技术越级:从「堆料」到「智变」的底层逻辑
当行业还在为“激光雷达是否必要”争论不休时,小鹏MONA M03 Max选择了一条更务实的路径——用算法革新破解成本困局。其搭载的图灵AI辅助驾驶系统,通过前视双目摄像头+5颗毫米波雷达+12颗超声波雷达的多模态感知架构,配合行业首个端到端车端大模型,实现了城区道路的「无图智驾」。这意味着,即便没有高精地图覆盖的乡道、县道,车辆也能自主完成车道保持、行人避让等动作。
更值得关注的是双Orin-X芯片带来的508TOPS算力。这一算力水平不仅远超同级车型普遍采用的30-100TOPS方案,甚至高于部分40万元级豪华品牌车型。在实际场景中,这种冗余设计让系统能同时处理更多突发状况——例如突然横穿马路的电动车、暴雨中模糊的车道线,或是夜间逆光行驶时的鬼探头风险。
二、市场裂变:15万级轿车的「智能分水岭」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正面临结构性变革。乘联会数据显示,2025年1-4月15万级车型销量占比已达43%,但其中具备完整L2+级智能驾驶能力的车型不足5%。小鹏MONA M03 Max的入场,直接打破了「智能=高价」的消费认知。全场景辅助驾驶覆盖+持续OTA升级能力,让这款车成为年轻家庭用户的首购优选。
从产品策略看,小鹏显然深谙下沉市场痛点。针对三四线城市充电设施不足的现状,MONA M03 Max在CLTC 520km续航基础上,新增了800V高压快充,10分钟补能即可满足200公里通勤需求。而针对南方潮湿天气和北方极寒环境,其电池包还通过了IP68防水和-30℃低温启动测试。这种「一地一策」的适应性设计,或许正是其敢喊出「全域普及智能电动车」口号的底气。
三、行业冲击波:鲶鱼效应倒逼技术普惠
MONA M03 Max的定价策略,本质上是一场「技术降维打击」。当特斯拉FSD选装费仍高达6.4万元时,小鹏直接将高阶智驾系统作为标配,这倒逼合资品牌不得不重新评估产品价值链条。某自主品牌工程师透露:“双Orin芯片+大模型算法的组合,让15万级车型的BOM成本增加约8000元,但小鹏通过规模化订单和软件订阅分成,已找到盈利平衡点。”
资本市场对此迅速作出反应。5月21日官宣当日,小鹏港股涨幅超7%,创三个月新高。摩根士丹利在最新研报中指出:“MONA系列有望复制小米SU7的爆款路径,其「硬件标配+软件服务」模式或将重构智能电动车利润结构。”
四、用户价值重构:从工具到「智能伙伴」的进化
在绍兴从事服装批发的车主李伟坦言:“以前觉得自动驾驶是噱头,但试驾时系统在批发市场窄路自动绕开三轮车,真的惊到我了。”这种体验的背后,是满血版AI天玑系统对复杂场景的精准学习能力。系统通过海量驾驶数据训练,已能识别全国95%以上的方言指令,甚至支持农贸市场、工业园区等特殊场景的语义理解。
更值得期待的是其情感化交互设计。当驾驶员连续变道时,车机会用方言提醒“别心急,安全第一”;而当车辆检测到儿童上车,会自动切换为亲子模式,调低空调风速并播放儿歌。这种「有温度的科技」,正是智能汽车从机械代步工具进化为生活伙伴的关键跨越。
“好钢用在刀刃上,小鹏这步棋走得妙!”在走访皖北农村市场时,老乡们用这句俚语道破玄机。当某些车企还在用“冰箱彩电”堆砌豪华感时,小鹏选择把成本砸在看不见的算法和芯片上。这就像种庄稼,与其花钱刷漆篱笆,不如深耕土壤育良种。MONA M03 Max的爆单潜力,不在配置表里那些冰冷参数,而在让县城青年也能用半个月工资,开上比省城老板更聪明的车。要俺说,这才是真·乡村振兴——科技下沉,人心向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