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销量暴跌中国市场信任崩塌

短短4年,销量下滑45.44%。本田在中国市场的表现,真的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2021年,它还能轻松卖出156万辆,堪称日系车的“扛把子”;到了2024年,全年销量缩水到85万辆左右,直接掉了将近一半。更扎心的是,曾经的“神车品牌”,现在居然被国产新能源按在地上摩擦:比亚迪两个月的销量,已经超过本田一整年。乍一看,这种下降幅度吓人得很,似乎本田要凉了。但这事真有这么简单吗?

先别急着下结论,咱们把账捋一捋。销量确实是大跌了,但销量背后还有营收、毛利、利润这些关键指标。这些数字其实才是看一个企业到底“危险”还是“正常”的窗口。根据有限的公开数据,本田中国的营收虽然也受到影响,但和销量跌幅相比,营收的降幅没那么夸张。这说明什么?说明它的单车售价并没有完全崩盘。换句话说,即便销量下滑,本田的品牌溢价还在发挥作用,至少还能保持一定的市场韧性,不至于直接掉进低端市场的恶性竞争里。

本田销量暴跌中国市场信任崩塌-有驾

再看毛利率。日系车本来就是以成本控制见长的代表,尤其是本田,擅长优化供应链和生产效率。但问题是,新能源车的兴起,直接拉高了整个行业的研发投入。比如动力电池、智能驾驶、车载芯片这些东西,堆钱堆得非常夸张。新势力造车动辄亏几十亿,大家也见怪不怪了。但本田的研发节奏明显没有那么激进,新能源上的投入还比较克制。这就导致它在转型过渡期里,毛利率看起来还“挺稳”,但稳得有点危险——因为它的产品竞争力已经被国产新能源车拉开了差距。表面上没亏太多,实际上是在吃老本。

本田销量暴跌中国市场信任崩塌-有驾

再聊聊利润。这里就更有意思了。本田的利润确实明显下滑,但并不代表它是个“亏本买卖”。日系车的传统优势依然在,比如耐用品质、成熟的供应链管理,还有全球市场的分摊效应。也就是说,中国区的销量下滑,并没有直接拖垮本田的全球业务。它还能靠北美、东南亚市场继续回血。但问题是,全球范围内,新能源的渗透率都在快速提升,本田的这一套传统打法,撑得了几年,撑得了多久?这才是更大的隐忧。

本田销量暴跌中国市场信任崩塌-有驾

看到这,你可能会问:是不是全行业都这样?其实未必。我们可以拿几个同行对比一下。比如丰田,它是日系车里转型动作最快的。虽然也有销量下滑,但它推出了自己的纯电平台,而且在插混领域深耕多年,市场口碑还不错。再看日产,它的处境比本田还惨一些,新能源布局慢、产品力被压制,销量和利润双双缩水。至于国产新势力,完全是另一套逻辑了。像比亚迪、特斯拉这种,玩的是高研发投入、高销量爆发,短期利润率看着不好看,但长期来看,它们是在抢占市场份额。简单说,本田的危机,既有行业共性,也有自身的问题。

本田销量暴跌中国市场信任崩塌-有驾

那问题到底出在哪?本田是在“乱花钱”还是“抓机会”?其实两者都不完全对。从它的动作来看,本田还没进入全面转型的状态,更多是试探性布局新能源,偶尔推一两款纯电车型,试图稳住用户的信任。但问题是,新能源市场的竞争节奏太快了,“慢打稳”这套策略显然跟不上。再加上传统燃油车研发部门的利益纠葛,想全面切入新能源,本田内部的阻力不小。你要让一个做发动机的人转型做电池?让变速箱部门直接归零?难度可想而知。这种内部博弈,拖慢了它的转型进度。

本田销量暴跌中国市场信任崩塌-有驾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供应链的对抗。新能源时代,核心技术已经从发动机、变速箱转移到了电池、电机和智能化上。这里面,国产车企的供应链优势太强了。宁德时代、比亚迪电池早就站稳全球前列;智能驾驶芯片和传感系统,国产品牌的研发速度惊人;再加上软件生态的迭代——这些领域本田几乎没什么优势。它的选择只有两个:要么砸钱追,要么找到新的突破口。但目前来看,它似乎还没选好方向。

本田销量暴跌中国市场信任崩塌-有驾

那本田真的没救了吗?也不至于。全球范围内,它依然是个庞然大物。传统燃油车市场还能撑几年,新能源领域也有技术储备。但关键在于,它能不能从内部梳理清楚思路,把转型加速提上来。如果还在惯性里挣扎,那下一个诺基亚可能真的会是本田。

本田销量暴跌中国市场信任崩塌-有驾

总结一下,销量下跌确实吓人,但拆开来看,本田并不是没有希望。这事表面看似危机四伏,实则是整个行业的转型阵痛。要紧盯的,不是一个季度、一个年度的销量数字,而是它未来能不能找到突破方向。毕竟,汽车行业从来没有“躺赢”的牌局,每一步都得比别人算得更明白、更快才行。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