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了份英国9月汽车销量榜单,挺有意思。起亚居然排第二了,9月卖了1.81万辆,超过宝马、福特、丰田这些老牌劲旅。说实话,我之前没想到起亚能在英国火成这样,去年国内起亚销量还算是挣扎期——这反差不小。人和市场真是差别巨大啊。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9月销量前二十当中,有三款国产品牌就冲进来了:上汽名爵、比亚迪和吉利旗下的沃尔沃。上汽名爵最猛,9月卖出1.45万辆,1-9月累计了6.53万辆,估计全年能冲10万辆。比亚迪也不差,到9月累计销量估算接近个位数万辆。这个状况说实话让我有点惊讶。毕竟,比亚迪去年在欧洲市场的认知度还不算高,更别说英国这种英系、德系强势的地方。
这背后其实藏着不少故事。卖车本质是供应链和渠道博弈的结果。就像研发一个新车,不仅仅设计好开着舒服,更重要是配件能靠谱供给,价格能压得住,渠道和营销到位还能形成持续买卖。我听一位在英国经销商工作的朋友说:起亚这几年在欧洲的供应链优化做得挺好,零部件稳定又不造那么复杂的花头,维护成本低,客户满意度高。这点特别关键,尤其在英国这种对维修保养相当敏感的市场,玩家惯了买车就是买服务的理念。起亚和上汽名爵这种性价比品牌,直接给买家省了不少心和钱,这种影响力慢慢就发酵了。
相比之下,像本田这种老牌日本品牌反倒有点掉队。听说他们在欧洲的营销和渠道调整缓慢,新款车型更新节奏不够快,品牌形象没持续刷新,消费者开始转向新兴品牌。这让我疑惑:本田曾经多么风光,现在怎么就开始落后了?难道是供应链没追上新能源汽车趋势?这还真得再查查底细。顺便说个猜测——我没细想过,觉得可能本田在英国甚至欧洲的零部件依赖造成了成本压力,进而影响了价格竞争力(估算误差大,纯猜)。这段先按下不表。
说起同价位的对比,我就在跟一位同事聊,9月份我姐买了一辆名爵ZS,入门版,约1.7万英镑,和本田CR-V低配版本差不多。结果她告诉我,名爵的配置其实挺丰富,车机系统和安全辅助配置都很到位,开着也舒服,保养便宜。对比本田,厂家直接告诉她,维修保养一年的预算要高出20%左右。市场感受很直接,谁不想买耐用还省心的?这就造就了销量上的差异。
我还记得有一次进厂修车,修理工跟我说:英国买车最难的是心态,花了钱不能老盯着家门口和维修站,得信任那辆车。这点国产品牌临近三年质保给了消费者精神安慰,这不小。这种精神安慰我觉得也是卖点之一。
说回起亚,虽然销量亮眼,但我其实对它的研发深度还有点保留。起亚在供应链安排上是典型的稳健派,设计坚持大局观,不追求爆款花哨设计,倒也容易制造和维护。从研发流程角度说,他们更像是把重点放在适用性和一致性上,供应链柔性不强但抗风险挺不错。有人说这种策略缺点是市场表现可能会遇到瓶颈,但起码避免了大幅波动。我想,这也是他们在英国这块市场延续增长的一个原因。
同时间,名爵车型调校相对年轻、时髦,适合年轻家庭用户。内饰和动力表现让我姐挺满意。按她说法,供应链没那么复杂,零件更换方便,渠道反馈快,购车体验相比传统日系车差异明显。能看到中国品牌快速适应西方市场细节其实挺有料。
这个话题让我不禁想到:如果说英国市场都像现在这样接受更多中国品牌,未来这些品牌是否会把研发重心更多放在适应欧洲消费者口味,甚至带动设计和技术创新的方向?毕竟,供应链优势和渠道开拓是基础,能不能玩出花样还有待观察。
算起来,起亚9月1.81万辆销量,在英国市场这个体量相当不错。英国2025年前九个月汽车总销量估算接近100万辆(样本少),起亚占比将近1.8%。按年预测起亚大约卖15万辆,不算小数目。再看看上汽名爵预计10万辆量级,也出乎意料。国产品牌确实正在逐步打开西方市场,不再只是价格杀手,而是品质性的选择。
能否继续保持这种势头?我个人还挺好奇的,因为英国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本来就挺高,像丰田、宝马这种品牌炸出来的沉淀不是一两年能轻易抢走的。或许起亚和国产品牌更像是搅局者,一开始靠价格和配置赢得了市场份额;后续得看他们是不是愿意折腾研发、做品牌升级了。
我建议关注下未来两年,起亚和名爵的产品线变化,以及它们在电动车、新能源上的动作。尤其是充电基础设施和政策对中国品牌进入欧洲市场的加持效果,可能是个关键变量。
顺带一提,销售人员跟我感叹:英国这地,能买车得掂量的东西不少,别光盯价格,还得看维修和残值情况。我心里盘算了一下,按目前起亚的保值率(粗算约55%三年),其实挺挺算实在的。比较丰田(日系可靠牌子)大概60%-65%,差距不算大。但相比传统德系车70%以上的高残值价钱,国产起亚依旧处于追赶阶段。
问题来了:在这个品牌忠诚度+供应链稳定性+价格与品质平衡的复杂公式里,你觉得哪个因素对你买车影响最大?这事恐怕单一说哪条最重要是站不住脚的。消费者到底更在乎什么,又怎么会影响未来中国车企在海外的走向?这值得玩味。
我刚才翻了下相册,顺便插个嘴感慨一句,今年英国街头看到的名爵和比亚迪车明显多了,尤其是名爵的红色外观,挺扎眼。那种感觉,像是曾经只听说在中国买的品牌,现在就在你身边开着。谁会想到这几年汽车市场的黑马竟然跑到国外抢风头?市场竞争果然没个定律。
这话题聊多了又绕回供应链,我就先搁这儿,给你留点想象空间。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