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车展豪华汽车集体退场,中国品牌与新势力成主场焦点

门外是一排保安,西博城展馆之外,挡着八月尾巴的躁热。你挤进人影晃动的展厅,耳朵里是宣讲、鼓点和闪光灯的开火声。凭经验,你的第一感觉会是“今年怎么怪安静的?”没有宾利的镀铬,没有保时捷拧着下巴的销售讲述发动机——连劳斯莱斯都不玩“小惊喜”,原本是全场气势最厚重的地带,现如今被几只扫码送礼品的青春笑脸淹没。如果你要在豪华车阵脚里等一场金碧辉煌的夜宴,恐怕得先掏出手机地图查查,这到底是不是成都车展的门口。

也许你会纳闷,“那些年几十万、几百万一辆的车都去哪儿了?”今年的第16号馆不是灯光暗、车漆亮的熟脸阵容,而是一大堆小米、红旗、宁德时代这样的科技公司和新势力牌桌,台上翻新概念、劲舞机器人、端着智舱演示。你会发现,这里“排场”依然在,但和以往“以外资豪华品牌为主角”的局面,像是一起悄无声息的遗体交换。

客观来讲,各路超豪华汽车品牌的沉默退场并非偶然。数字不会骗人:2025年头五个月,中国进口车销量18万辆,同比下跌33%。比对2014年历史高点的143万辆,萎缩得就像夏天快化掉的冰淇淋。保时捷的销量跌到9471辆,同比暴跌42%,十年难见的“新低”。玛莎拉蒂、阿斯顿·马丁、宾利、兰博基尼、劳斯莱斯,一众耳熟能详的风光,也成了“只活在有钱人朋友圈”的传说。

不只是高端大佬离席,中档豪华也没怎么撑住门面。雷克萨斯、捷豹路虎、捷尼赛思连报名都省了。东风本田、起亚、雪铁龙、雪佛兰等合资品牌同样悄悄消失于观众视线之外。如果你还在车展里寻找“那辆十年前想都买不起的外国新车”,只怕会一路逛到商展区,然后迷迷糊糊买回一盒成都风味的方便面。

话事权在变,牌桌主角也换了。豪华品牌的淡出,其实是销量数据与市场逻辑双重驱使下的结果。进口车的黄金时代一去不返,更大的矛盾在于,中国本地市场汽车消费结构已然悄悄“翻篇”,电动化、智能化成为主旋律,燃油豪华市场被边缘化成了记忆碎片。简单说,他们要么适应潮水,要么学会游泳——否则只能爬上岸了事。

缺席背后,是豪华品牌难以适应中国消费者“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能用AI陪聊”的全新需求。你不能拿一台3.0T V6的BBA对抗家门口新势力牌桌上3秒破百,还能实现“无人驾驶自动泊车”的奇瑞或比亚迪。科技是新的奢侈,性能再高,价钱再狂,情绪价值比不过一个大彩电般的中控屏。

此消彼长,自主品牌与新势力的进击姿态,才是今年成都车展的“场面担当”。你很难忽略展馆内铺天盖地的比亚迪、长安、奇瑞、吉利、长城大Logo。小米参展首秀就铺了1000平米,鸿蒙智行热闹地打包“五界”,连展位都像在开公司年会。比亚迪自带的“包馆”操作,王朝、海洋、腾势、仰望等热点产品一字排开,用科技感和视觉感营造出了一种“拿不下你算我输”的气质。

别以为中国品牌只会大排场。各种“智能座舱”“高阶辅助驾驶”“无人机互动体验”,你可以在比亚迪、领克、极氪甚至长安等任何一家大展台上反复见到。内容足够“杂”,门槛却想方设法“降”。你懂新能源车吗?没关系,讲解员给你一句话科普:“纯电、混动、增程,随便你怎么选。”科技新词翻来覆去,小到小米SU7露一手无框车门,中到比亚迪演示“天神之眼”,大到鸿蒙智行集体秀肌肉,家家有戏。

成都车展豪华汽车集体退场,中国品牌与新势力成主场焦点-有驾
成都车展豪华汽车集体退场,中国品牌与新势力成主场焦点-有驾
成都车展豪华汽车集体退场,中国品牌与新势力成主场焦点-有驾

在这个舞台下,行业旧秩序的崩塌与新势力的崛起,不过是市场规律使然。中国本土品牌“借势上位”,更像是多年的蓄力与补课终于迎来反攻时刻。产品迭代速度快、定价够厚道,科技配置拼得花,用户体验搞得新潮,从展台到产品,每一细节似乎都在提醒观众:“国产的,不仅能买,还能买得起。”

当然,这样的热闹并非没有隐忧。如同侦查现场,表象之下,暗潮依然。一边是新能源领域厮杀渐白热化,“卷价格、大模型、AI、智驾”,“技术领先”这张牌被打得越来越薄;一边是消费结构矛盾,大家愿意尝鲜的热情有多高,观望和萎缩的风险也就有多大。车企包馆、组团秀肌肉背后,更像是一场针对未来市场的排兵布阵。——牌桌上的赢家从没有永远定格。

不得不说,进步总带着一点讽刺色彩。短短十年里,那些曾经高不可攀的进口豪车黯然退出,内生动力的中国品牌借势猛追,连展台布置都比当年豪华品牌更花里胡哨。以往“谁没去车展看过保时捷、宾利,还敢说自己混过成都”的年代结束了,变成了“谁没在BYD包场转两圈,还敢说关心中国未来智能出行”。有那么点荒诞,又有点宿命,“车展看中国”的标题,终于在一声不吭的展台更替中名副其实。

至于未来,超豪华品牌会不会回来?自主品牌能风光多久?新能源如何不陷入同质化“内卷”?这大抵不是一届车展、几千台新车可以判定的。从警界转型造车、舆论到数据,谁也没法断言终局。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汽车圈的流行病始终如一——不会推陈出新的,习惯了高傲慢行的,终究连展览的位置都保不住。

或许,这场结构巨变只是中国制造升级、市场洗牌的大众喧嚣缩影。长路漫漫,谁都在不断选择立场,也都在等待新一轮验证。毕竟,无论燃油还是电动、豪华还是自主,我们每个普通人,在买车这件事上,最终都是自己命运的侦探。

弱弱问一句:等下一届车展,还会有人站在劳斯莱斯门口打卡发朋友圈吗?或者只是走进比亚迪包馆,问一句“下订这一款能免费升级智驾大包吗”?——你,怎么看?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