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对安世半导体的“十月夺权”,已将越来越多相关方卷入其中。
虽然中国、荷兰均表示重视双方经贸关系,愿意密切沟通寻找解决方案,欧盟也在从中斡旋,但显然很难在短期内彻底解决。这场已持续近一个月的争端,正日益陷入僵局。而就像中国商务部提示的,“严重影响全球产供链稳定”的风险已经有所显现。
一场以“国家安全”为名的“夺权”
安世半导体(Nexperia)原为荷兰恩智浦的标准件事业部,而后者则脱胎于飞利浦公司半导体事业部,曾为全球TOP10的半导体公司,也一度是全球最大的汽车芯片供应商。2017年,恩智浦分拆安世为独立部门,此后几经波折,终被中国手机代工龙头闻泰科技全资收购,也成为后者最重要的半导体业务承载实体。
根据闻泰科技此前的公告,荷兰经济事务与气候政策部于当地时间9月30日下达命令,要求安世及其下属所有子公司、分公司、办事处等一年内不得对资产、知识产权、业务及人员等进行任何调整。
随后,公司荷兰籍法定董事兼首席法务官在德国籍首席财务官和首席运营官的支持下,于10月1日向企业法庭提交了启动对公司调查与采取临时措施的紧急请求。企业法庭未经审核即采取紧急措施,中方股东实际上暂时失去了控制权,闻泰科技创始人张学政作为安世半导体董事和CEO的职务、职权均被暂停。
10月7日,企业法庭裁决基本延续了上述紧急措施,作为唯一股东(通过香港全资子公司控股),闻泰科技对安世半导体的控制权和大部分股东权利均被冻结。
10月中旬,闻泰科技通过公告、媒体陆续披露了事件经过,称荷兰方面的举措是针对中资企业的歧视,基于地缘政治偏见的过度干预。公司将全力维系员工队伍、生产秩序和销售渠道的基本稳定,缓解外部冲击,并采取一切行动,最大限度维护公司及全体股东的合法权益。同时,该公司也表示相关事件走向和潜在影响尚难具体量化。
10月18日,安世半导体中国公司公告拒绝执行“外部指示”,并强调其是独立经营、决策的中国企业。
而随着相关法庭文件的公布,美国在这次“逼宫夺权”中的角色也愈发受到关注。相关文件显示,美国曾在今年6月告知荷兰政府安世半导体只有更换中国籍CEO才能寻求豁免美国实体清单限制。而荷兰政府以“国家安全”为名对安世的下令的当天,美国商务部也“恰巧”发布新规,将“实体清单”级别的出口管制措施延伸到实体清单企业控股超50%的子公司。
而实际上,在全球经贸持续动荡、中美贸易关系愈发紧张的这一周期内,被列入“实体清单”的闻泰科技早已深受其扰。2022年,公司刚“纳入囊中”一年多的英国NWF晶圆厂就被英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要求剥离,2023年闻泰科技出售了全部相关股权。2024年12月,闻泰科技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公司经营、股价均受影响,还出售了代工业务,并以此为节点全面押注半导体。今年7月公司管理层还因此“大洗牌”,董事长、副总裁、董秘等纷纷离职。
而就在公司“忍痛”转型之际,就遭遇了堪称毁灭性打击的“夺权”事件。
谈判仍在进行
在10月12日晚的公告中,闻泰科技曾表示将主动对接政府相关部门,以争取支持。实际上,早在10月4日,中国商务部就针对安世半导体中国公司及相关国内产品实施了出口管制。此后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也回应称坚决反对荷方以行政手段查收企业内部事务的做法,并表示将采取必要措施,维护中国企业合法权益。
10月21日晚22时许,中国商务部官网接连发布商务部部长应约与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通话,以及商务部部长与欧盟委员会贸易和经济安全委员谢夫乔维奇举行视频会谈的公告。安世半导体相关事宜在两次谈话中都成为了关键问题。
在与荷方通话中,公告称中方敦促荷方从维护全球产供链安全稳定的大局出发,秉持契约精神和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尽快妥善解决问题,保护中国投资者合法权益,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而在与欧盟的视频会谈中,公告称,中方坚决反对泛化“国家安全”概念,希望欧方发挥重要的建设性作用敦促荷方。
根据公告内容,对方也均有相应回应。此外,公告还明确提及,“升级版”中欧出口管制对话机制会议会尽快在布鲁塞尔召开。
不过,根据财新网报道,就在对话前两天,卡雷曼斯还在当地电视节目中表示,虽然荷兰并非与美国配合行动,但安世十分依赖美国技术,目前正和美国沟通以寻求豁免实体清单限制。
欧洲车企供应链危机显现
就在博弈持续拖长,局面渐渐陷入僵局之际,半导体供应链危机已经逼近欧洲。
安世的产品覆盖汽车电子产品、消费电子产品、工业及电力产品等诸多行业客户,尤其常见于各大主流车企。
虽然公司德国籍高管在“逼宫”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断供”的危机也可能会率先影响德国车企。
当地时间10月21日,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总裁穆希雅(Hildegard Mueller)发布声明称,如果不能尽快解决安世半导体芯片供应中断的问题,德国汽车产业将会被严重扰乱,厂商可能会面临停产。10月22日德国经济部发言人也表示正在关注相关问题,强调其可能会产生重大影响,对德国的产业非常重要,政府会尝试找到解决方案。
此前,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也曾警告称,安世半导体的交付中断可能会冲击零部件供应商的生产,并导致车辆装配线停工。
根据德国汽车行业专家斯特凡·布拉策尔(Stefan Bratzel)的说法,安世的产品虽然并非高性能芯片,但价格相对便宜,“几乎所有德国车企都会使用”,他认为,如果未来两到三周内问题无法解决,德国汽车行业的生产线可能就会陷入停滞。同时,部分机构已预判四季度汽车芯片价格会明显上涨。
近两日来,梅赛德斯-奔驰、大众、宝马等众多车企都发布了警惕断供的提示或表示正在评估相关事件的影响。此前还有报道将大众停产高尔夫和途观车型的原因归结为芯片断供,虽然公司已经辟谣,但也提示短期内无法排除安世半导体产品断供带来的停产风险。彭博社报道则援引业内人士表述称,相关影响预计将延伸到欧洲之外,美国汽车制造商可能也会受到冲击。
目前,虽然也有观点认为车企可以寻找其他供应商补位,但布拉策尔认为,汽车芯片无法全面更换,即使有其他供应商可供选择,也要通过符合规范、资格认证等多道流程,短期内很难实现。
“目前的重点,应该是寻找快速务实的解决方案。”穆希雅在VDA声明中所述,也成了不少欧洲车企的希望。(本文首发于巴伦中文网,作者|胡珈萌,编辑|蔡鹏程)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