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可能都感觉到了,身边开新能源车的朋友是越来越多了,国产车也好像一下子变得特别厉害。
但要说谁搞出的动静最大,那估计就是比亚迪了。
咱们可能在国内感觉还只是车多了,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比亚迪在国外,那真是干了些让人有点不敢相信的大事。
这事儿到底是怎么回事?
它到底是运气好,还是真有什么咱们没看明白的门道?
今天咱们就用大白话,好好聊聊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咱们先把眼光放到欧洲去。
就在几年前,你要是跟一个欧洲人提比亚迪,他可能得愣一下,然后摇摇头说没听过。
那时候比亚迪在欧洲一年的销量,也就一千多台,有时候一个月甚至就卖出去几辆,说实话挺尴尬的。
当时的欧洲媒体,一提到中国车,嘴里蹦出来的词基本就是“便宜”“廉价”,总觉得质量不怎么样,就是靠低价糊弄人。
可时间快进到最近,情况完全反过来了。
就拿西班牙来说,现在你要是去首都马德里市中心的街上转一圈,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路上跑的每十辆新能源车里,就有一辆挂着比亚迪的“BYD”标志。
一个月能卖出去上万台,这个增长速度快得有点吓人,达到了百分之七百多。
这个数字你要是发个朋友圈,估计朋友都得私信问你是不是多打了个零。
在意大利也差不多,比亚迪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了百分之十,一款叫宋PLUS DM-i的车,成了罗马街头的新风景,很多充电站前面都能看到它在排队,跟网红店等位似的。
几年前还被嫌弃的“中国车”,现在被欧洲人自己夸成了“性价比怪兽”。
这变化到底是怎么来的?
光靠便宜肯定不行,欧洲人买东西也精明得很。
关键在于比亚迪拿出来的东西,正好解决了人家的实际问题。
就说那个在意大利很火的宋PLUS DM-i,它不是纯电动车,是插电混动。
欧洲很多老城区,不像咱们这儿充电桩那么多,很多人家里也没法安充电桩,开纯电车总担心开到一半没电了。
可要是开油车,油价贵不说,也不环保。
比亚迪这个混动车就特别聪明,上下班这种短途,你就用电,跟用手机似的,花不了几个钱;要是周末想出远门自驾游,它又能烧油,完全不用担心找不到地方充电。
这种设计,简直就是为欧洲人的生活习惯量身定做的。
除了实用,安全感也给得足足的。
比亚迪没去砸钱请大明星拍广告,而是干了一件更实在的事:他们把自家“刀片电池”做针刺实验的视频放到了网上,全世界都能看。
视频里,一根钢针直接插进电池里,结果那电池既没冒烟也没着火。
这个视频光是在国外的播放量就几千万,底下的外国网友都在讨论,说这技术太牛了,为什么我们本土的汽车品牌做不出来?
这种实打实的技术展示,比你说一万句“我的车很安全”都有用。
当一辆车既安全又实用,价格还比本地的牌子划算,你说欧洲人会怎么选?
钱包是最诚实的。
如果说在欧洲是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那在南美洲的巴西,比亚迪干的事儿就更夸张了,简直像是在那儿重建了一套体系。
巴西的汽车市场,以前一直都是大众、雪佛兰这些老牌子说了算。
2022年的时候,比亚迪在巴西一年到头也就卖了二百多辆车,连个水花都算不上。
可三年之后,这个数字直接飙到了七万六千辆。
光是今年上半年,就卖了四万七千辆,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就是你把销量排行榜上从第二名到第十名的所有品牌销量加在一起,再乘以二,都还没有比亚迪一家多。
这已经不能叫逆袭了,简直就是换了个玩法。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比亚迪的思路很简单:不能只当个卖东西的“外人”,要变成“自己人”。
他们没有简单地把车从中国运过去卖,而是直接在巴西当地建了一个巨大的生产基地,一年能生产十五万辆车,是整个拉丁美洲最大的电动车工厂。
工厂投产那天,连巴西的州长都亲自去剪彩了。
但这还不是全部,他们不光建了整车厂,还把电池厂、座椅厂这些配套的零部件工厂,甚至连物流中心都一起建在了巴西。
这么一套操作下来,好处就太大了。
首先,在本地生产,就不用再交高额的进口关税了,车价自然就能降下来。
其次,也省下了一大笔从中国海运过去的运费和时间。
这样一来,巴西的消费者能用更便宜的价钱,更快地提到车,维修保养也更方便。
更重要的是,这给当地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当地政府当然欢迎。
你想想,一个巴西的球迷,可能刚在球场上看到比亚e迪的广告,第二天就能在家门口的4S店,用一个很惊喜的价格买到这辆车,享受的服务还跟本地的老牌子一样好,他自然会动心。
再把视线转回亚洲,像泰国、马来西亚这些地方,过去一直是丰田、本田这些日系车的天下,地位非常稳固。
结果比亚迪一来,直接就把这个格局给冲破了。
在泰国,比亚迪的纯电动车市场占有率达到了百分之三十五,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名。
一款叫ATTO 3的车,在首都曼谷特别受欢迎,很多人都说它是“地铁的替代品”。
为啥这么说呢?
因为曼谷的交通堵车是出了名的,每天堵在路上烧的油钱都让人心疼。
ATTO 3是纯电的,充电十分钟就能跑二百公里,用车成本一下子就降下来了,很多开了几十年车的老司机都说,开上这车,再也不用为油价发愁了。
在新加坡这个有钱人扎堆的地方,比亚迪的表现更让人意外,一度把奔驰、宝马这些豪华品牌都挤下去了,成了所有品牌里的销量冠军。
在中国香港,半年就卖了差不多五千台,一款叫海狮07的SUV成了街上最常见的新车之一,连开出租车的师傅都跑去问,这车充满电能跑多远,一天下来是不是能多赚点钱。
你看,无论是普通家庭,还是豪华车市场,甚至是营运车辆,比亚迪都能找到切入点,这靠的已经不是简单的价格优势了,而是产品本身的技术实力和对不同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
当然,这条路走得也并非一帆风顺。
之前欧洲那边不是说要对中国车加很高的关税吗?
英国也取消了对中国品牌的补贴。
面对这种壁垒,比亚迪没去硬碰硬地打价格战,而是用了更聪明的一招。
你说要加关税?
那好,我干脆直接到你欧洲内部来建工厂。
比亚迪在匈牙利买了一大块地,准备直接在欧洲造车。
等工厂建好了,车就是“欧洲制造”了,你再高的关税也管不着我了。
这就像人家要给你砌一堵墙,你干脆在墙还没砌好的时候,直接跑到墙里面去盖了座房子。
至于英国那边,他们不方便卖了,比亚迪就把原本准备卖给英国的右舵车,转头卖到了同样是右舵驾驶的香港,结果大受欢迎。
这种灵活的战略,让那些壁垒失去了作用。
所以说,比亚迪今天的成绩,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背后是长远的布局,是对技术的死磕,是对每一个海外市场深入骨髓的本地化努力。
它用行动告诉所有人,现在的中国制造,早就不再是只能靠低价竞争的吴下阿蒙了,而是真正靠智慧、靠实力在全世界赢得尊重。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