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内卷现状,汽车圈价格战,技术创新成出路

最近聊到中国企业,总躲不开“内卷”这词,你看谁都说这行业卷得不行。老有人问内卷到底是个坑,还是机会?是不是企业都快卷破产了?其实这个问题没那么简单,咱得一分为二看,你只要看看身边企业的沉浮,就知道内卷不全是坏事,有时候还是摆脱平庸、走向更大舞台的必经之路。

说白了,内卷有两种:一种瞎折腾、就为了市场份额把利润全搭进去了,这叫消耗型卷,基本没啥正面效果;另一种,是为了提升自己,练好本功夫,然后出海跟外国的企业干,这叫进化型卷,反正拼到最后受益的是自己。这俩卷法根本不是一回事。

你比如现在汽车圈,卷得最狠的莫过于价格战。我身边有朋友就是做合资车的,他跟我说他们那几款车原来卖三十多万,现在估计快要跌破二十万,还打着“史上最低价”的旗号卖。德系日系那些老牌企业,当初在中国牛得不行,可现在一个个都得靠不断降价、送优惠去抢客户。宝马、丰田在中国都大降价,说白了这就是你死我活的消耗型内卷。

这套玩法,表面看消费者好像捡了便宜,实际谁都没赚着。品牌价值、利润空间全被压缩,创新能力还被拖累。你这么卷,行业里有点技术积累的企业也都躲不过去。你再看比亚迪现在要求供应商降价,虽然说是“规模化采购”,但供应商也得苦着脸配合。其实这样的竞争,只把大家逼到利润越来越低,没人能搞持续创新,最后一地鸡毛。

反过来看,你会发现还有个别企业选择了不一样的道路。像吉利,就没在价格战里瞎混。他们把国内拼杀积攒下来的技术和供应链能力,转化成了出海的核心优势。比如,他们在欧洲不是直接卖整车,而是搞零部件组装工厂,这叫“前端本地化”,后端全用中国自己的核心技术。这样绕过了欧盟进口车关税,直接用技术和供应链做护城河,同时还能保证产品的竞争力。现在吉利跟领克、极氪在欧洲都越来越受欢迎,这就是用好内卷成果、升级到全球市场的套路。

有不少类似的案例,比如中国扫地机器人行业。几年前,大家还在争吸力大、续航强,现在呢,“智能”“自动化”才是市场主战场。你看新出来那些带机械臂的扫地机器人,简直快跟人工智能似的,能主动去掏墙角、把地上的袜子夹走,连地线都能识别。从简单吸尘到复杂环境自适应,一升级就是个大台阶,这就是用技术创新“卷”,而不是拼价格卷死对方。你这样一来,整个行业都被逼着搞研发,最后还是中国品牌真正提升了产品力,消费者也尝到了科技进步的甜头。

其实中国这种进化型内卷,背后靠的是自己的体量优势和产业链协同能力。中国市场够大,老百姓又挑剔。谁家新技术做得不好,当场就被吐槽,企业没把产品做到极致根本混不下去。大家都在同一个市场拼,你搞个小改进,说不定别人很快就能跟上。这并不是简单抄袭,而是我们整个制造水准、工程能力都在进步。你行业里卷来卷去,结果大家一起成长,谁也拉不开大差距,这就是咱们中国独有的“系统性护城河”。

更关键的是,现在大家都意识到,靠卷价格干不过去,得拼智能化升级和技术创新。你看电动车行业,原来都说新能源就是个电池,有点里程优势就行了。现在不一样了,中国企业发现你光电池没啥用,智能辅助驾驶、智能座舱才是真正“杀手锏”。比亚迪最近把高阶智能驾驶下放到7万块钱的车,之前大家默认20万以下用不上高技术,现在直接打破了,这就是用技术创新做竞争,而不是打价格战。

不过话说回来,企业拼得那么辛苦,最后还得想办法把国内练出来的本事带到全球去。现在全球化趋势有些倒退,关税、地缘政治各种限制来了,单靠原来那套出海模式很难玩转。所以,现在中国企业除了产业链优势,还得进一步往全球品牌文化、组织能力、供应链整合这些方面发展。你只靠降价,总有一天国外那些做品牌的企业会用文化去堵你,只有你打造系统性的技术壁垒、形成全球协同,才有长期胜算。

还有一说,大家别光看汽车、扫地机器人,就连家电、手机这些行业也都在变化。你早些年中国手机厂商打价格战,整个行业利润都很低,现在OPPO、vivo都在拼影像技术、拼智能生态,卷得方向就变了。你今天在国内扎扎实实卷智能、搞体验,把技术积攒够了,明天去国外跟三星、苹果干,就真不是白打。

实际上,中国企业的底气是十四亿人口的市场和完善的产业链。美国和欧洲的企业很难在短时间里完成从产品研发到生产到市场推广的快速响应,他们还得跑来中国做代工,依赖我们的供应链。咱们能把工艺和创新都卷到全行业共享,外面想学都学不来。长期来说,我们只要方向不跑偏,拼的是技术升级和全球品牌力,那内卷就是动力,而不是陷阱。

中国企业内卷现状,汽车圈价格战,技术创新成出路-有驾
中国企业内卷现状,汽车圈价格战,技术创新成出路-有驾
中国企业内卷现状,汽车圈价格战,技术创新成出路-有驾
中国企业内卷现状,汽车圈价格战,技术创新成出路-有驾

当然,大家伙还得保持清醒。出海只是第一步,国外市场情况复杂,规则也变得快。你能不能建立真正的全球品牌认知、打造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还得看后面的路怎么走。技术壁垒是起点,全球用户的心智才是终点。你别到时候还是停留在低价、供应链上,那终究就是别人的配套商。

最后我想说,内卷这事儿,其实就是能量的转化。你用对了地方,那就是让企业进化,走向国际;你用错地方,就全陷在零和消耗里,大家一起亏损。当下这个阶段,越来越多中国企业都在调整打法,寻找突破点,把中国市场的需求、速度、创新能力,慢慢推动到国际市场上去了。这不是嘴上一说那么简单,真得沉下心来搞研发,打造长期价值。

你是不是感觉你所在的行业也在卷?你觉得是瞎拼价格呢,还是靠创新积攒实力?其实这也是咱们这个时代大问题。你可以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大家交流下,别让自己的努力白费。如果能把卷的力量用到创新和出海,那就是中国企业全球竞争力的真正源头。内卷,就看你怎么用!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