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北京车主阿远在交管12123的“新车选号”页面里输入车架号,系统竟跳出“小米牌”选项。他惊讶地截图发群:“难道小米汽车已经拿到独立资质?”群里立刻炸锅,有人说是“部委特批”,也有人说是“借壳北汽”。为了一探究竟,我连续三天刷工信部公告、发改委目录,再跑北京亦庄工厂门口蹲点,今天把结论一次说明白。
一、什么是“造车双资质”?先弄清门槛
在中国,想合法造整车必须拿到两张“门票”:
发改委项目核准:允许你建厂、做样车;
工信部生产准入:允许你批量生产、上市销售。
两张证缺一不可。以往新势力大多“借壳”——收购有资质的老厂曲线救国。小米的做法却不太一样。
二、小米的两条路:收购+新批文并行
收购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公司
2023年8月,小米以13.5亿元收购北汽越野北京分公司100%股权,继承其“北京牌”资质,解决发改委关卡。
工信部新建纯电动乘用车资质
2023年11月,工信部第377批公告出现“小米牌”——企业名称为“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这意味着工信部已为其新增独立目录,而非简单借壳。
结论:资质不是“特批”,而是“并购+新建”的常规路径,只是节奏快,被外界误读为“特权”。
三、12123系统已能查到小米备案
打开交管12123 → 新车选号 → 品牌栏输入“小米”即可看到SU7四个配置,备案型号分别为XMA7000BEV01/02/03/04,车身颜色、轴距、电机功率一目了然。系统能显示,说明小米已完成公安部备案,可正常上牌,无需额外批文。
四、为何“特批”流言四起?时间差惹的货
8月收购到11月上公告仅隔3个月,而同行新建资质平均耗时1年以上;
工厂封顶即投产,亦庄基地从动工到试生产仅用600天;
高层多次调研,被误读为“绿色通道”。
实际上,小米项目早在2019年就被北京市列为重大工程,前期审批并行推进,只是对外界低调,导致信息真空。
五、消费者最该关心的三件事
上牌流程:与普通新能源一致,12123预约、验车、选号,无额外手续;
二手车残值:独立资质意味着小米牌可在公告体系内持续迭代,不再受“借壳”品牌限制;
后续车型:工信部目录已预留XMA7001、XMA7002代码,暗示SUV、MPV已在路上。
写在最后
你觉得小米的“并购+新建”模式会成为新势力标配吗?评论区打出“会”或“不会”,并说说理由!关注我,下期带你用12123抢先查看小米下一款车型的备案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