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势力年度KPI大曝光:小鹏提前4个月稳了,你买的品牌能交货吗?
2025年已悄然滑过八个月。车市的硝烟味却愈发浓烈。尤其是新势力阵营。表面平静。实则暗流汹涌。
销量。是唯一的硬通货。
KPI。像一把悬在头顶的剑。
你卖多少。你说的不算。市场说了算。
小鹏汽车。突然冲上了完成率榜首。77.6%。这个数字刺眼吗。不。是耀眼。
他们定下了35万辆年度目标。如今已卖出27.16万辆。
77.6%。什么概念。意味着——再用三分之一的时间。完成不到四分之一的任务。
稳了。真的稳了。提前四个月。
可你记得年初的舆论吗。
谁在说小鹏掉队。谁在质疑G6之后再无爆款。
谁认为他们会被零跑、理想甩在身后。
结果呢。
零跑。卖了32.89万辆。绝对销量第一。
但——年度目标50万辆。完成率65.8%。
高基数。高压力。每一步都像踩在钢丝上。
目标激进。是野心。也是枷锁。
理想呢。26.32万辆。听着不少。
可目标是64万辆。完成率——41.1%。
还不到一半。
李想敢定这么高。底气在哪。家庭用户?增程无焦虑?还是MEGA之后的全面反攻?
没人知道。但时间不多了。
问界。23.49万辆。带着“+”号。可能更高。
华为光环依旧耀眼。但60万辆目标。完成率仅39.1%。
后面四个月。月均得卖9万辆以上。
现实吗。
小米汽车。来了。像一场风暴。
21.75万辆。62.1%完成率。
雷军说不求第一。但数据不骗人。
年轻人为“生态”买单。为“性价比”疯狂。
可接下来。产能跟得上吗。交付会不会卡壳。
我们再看一圈。
领克。53.5%。深蓝。39.7%。蔚来(含乐道)37.8%。
极氪。39.2%。腾势。34.4%。
岚图、阿维塔、极狐、智己。34%到51%之间徘徊。
这些名字。有的曾万众期待。有的默默耕耘。
可KPI面前。没有故事。只有数字。
小鹏的目标。真的定低了吗。
回头看。年初月销刚过万。谁敢想半年后月均三万+。
他们或许保守。但——保守也是一种智慧。
避免画大饼。不给团队制造焦虑。
留足余地。才能在变局中腾挪。
而理想、问界。选择高举高打。
赌的是产品力。赌的是品牌势能。
可一旦后劲不足。市场信心瞬间崩塌。
资本市场。从不讲情面。
目标完成率。不只是数字游戏。
它背后是——供应链的韧性。
是工厂的节拍。是门店的转化率。
是用户从“感兴趣”到“付定金”的最后一厘米。
小鹏稳了。但真的可以松口气吗。
别忘了。明年。后年。目标只会更高。
消费者不会因为“去年完成得好”就多买一辆车。
口碑。产品。服务。缺一不可。
而你。作为消费者。
你买的那个品牌。真的能按时交车吗。
看看它的完成率。看看它的产能公告。
甚至。去论坛翻翻车主的抱怨。
交付延迟。四个字。比任何财报都真实。
小米SU7的等车周期。一度超过七个月。
这背后。是产能爬坡的艰难。还是规划失误。
新势力造车。不是发布一场PPT就结束。
真正的考验。在交付之后。
我们总说“格局未定”。
可数据不会撒谎。
77.6%。65.8%。41.1%。
这些数字在无声地重塑着行业地位。
有人笑。有人急。有人装淡定。
但每个车企的会议室里。都在盯着倒计时。
最后四个月。
拼的不是理想。是执行力。
是每一个焊点。每一台电机。每一个交付专员的微笑。
小鹏提前稳了。
可这场战争。远未结束。
下一个爆款。下一款车。下一个市场。
谁能在2026年继续领跑。
答案。不在KPI表里。
在用户的选择里。
在每一辆开出工厂的车轮下。
你信吗。
我信。
数据从不说谎。
但人心。才是最终的裁判。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