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不了高端发动机吗?日企拆开红旗车,发现中国早已可以技术突破

免责声明:本网发布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文章观点仅供参考,所涉及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为提高文章流畅性,文章可能存在故事编译,读者请自行辩解!如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

【中外对“中国制造”汽车偏见】

过去好多年,不管国内消费者还是国外市场,一提到“中国制造”的汽车,不少人都觉得样子做得再好看,内饰堆得再豪华,核心的发动机、变速箱这些关键部件还得靠进口,从欧美日老牌车企买现成的技术装到自己壳子里。说白了就是个“技术空心”的组装厂,哪怕车卖得再好,外观内饰再亮眼,真正的核心技术还是捏在别人手里,自己根本没掌握发动机研发制造的真本事。

【日本拆红旗H9见中国芯】

直到日本一家老牌车企带着这种固有认知,悄悄搞了个“摸底测试”——把刚上市的红旗H9运回本土,从头到脚拆了个底朝天,本想找出“进口核心部件”的证据,结果拆开发动机舱一看彻底傻眼了:这台代号CA6GV30TD的3.0T V6机械增压发动机,从缸体铸造到涡轮叶片加工,从燃油喷射系统到电控单元,全是中国团队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连一颗关键螺丝都没依赖进口,技术参数比他们自家同排量机型还领先一截,这下才算真正让国际社会明白,中国汽车早就不是那个“组装厂”了

造不了高端发动机吗?日企拆开红旗车,发现中国早已可以技术突破-有驾

【红旗发动机技术进阶突破】

红旗发动机的突破不是突然冒出来的。早几年H5用的1.8T和2.0T发动机,就是团队啃下的第一块硬骨头——那会儿还得对着国外图纸一点点琢磨,零件公差都得反复试错调整,但好歹实现了核心部件国产化。

到H7搭载的3.0L自然吸气发动机,才算真正开始发力:参考原型机原本只有190多匹马力,团队硬是通过优化进气道设计、升级电子控制单元,把动力提到了231匹,油耗还降了1.2个油,第一次让外界看到中国发动机不只是“仿造”。

真正的大跨越是H9这台3.0T V6机械增压直喷发动机,国内首款量产的机械增压机型,不用涡轮迟滞,低转速就能爆发出400牛·米扭矩,缸内直喷压力做到200bar,喷油嘴孔数从6孔加到12孔,雾化效果比老机型提升30%,这些都是实打实的技术突破,不是靠堆配置堆出来的。

造不了高端发动机吗?日企拆开红旗车,发现中国早已可以技术突破-有驾

【新V12发动机顶尖技术成就】

而最新亮相的V12发动机,直接把中国汽车动力技术拽进了全球第一梯队。这台机器能爆发出762匹马力,扭矩冲到1100牛·米,比之前红旗L5用的那台400匹V12性能翻了快一倍。

技术上玩的是涡轮增压加直喷,双涡轮布局让动力输出更平顺,低转速就能释放90%的扭矩,缸内直喷压力提到250bar,喷油嘴雾化精度比老机型高40%,燃烧效率提升到42%。

现在主要装在高端礼宾车和特种车型上,光看参数,跟奔驰S65 AMG、宝马760Li的V12比也不落下风,算是真正摸到了全球顶尖发动机的门槛。

造不了高端发动机吗?日企拆开红旗车,发现中国早已可以技术突破-有驾

【技术突破源于研发创新】

团队刚开始搞发动机时,也是对着国外图纸一点点琢磨,连零件公差都得反复试错调整。

为了啃下智能水温控制这块硬骨头,他们在零下30度的寒区和零上40度的热区来回跑,发动机台架试验做了2000多次,光传感器就换了300多个型号。

多孔高压喷油系统更是磨了五年,从6孔喷嘴到12孔,喷油压力从150bar提到250bar,每次调整都要拆开发动机重新校准,手上的烫伤和油污就没断过。

就靠这种“死磕”,团队硬是把一个个“卡脖子”的技术难题变成了自己的“拿手好戏”,从一开始的模仿学习,到后来能独立设计,再到现在部分技术反超,这背后没有什么捷径,就是无数次失败后依然咬牙坚持的自主创新。

造不了高端发动机吗?日企拆开红旗车,发现中国早已可以技术突破-有驾

【国际认可开启合作新篇】

这两年国际市场对红旗发动机的态度,早就从当初的怀疑变成了现在的抢着合作。日本那几家老牌车企,现在隔三差五就派人来长春考察,想在混动系统、电控单元这些领域搞联合研发,不再是过去那种带着傲慢的技术输出方姿态。

国外的订单也明显多了起来,中东某国一次性就订了200台搭载V12发动机的防弹车,东南亚一些国家的皇室用车采购清单里,红旗也取代了部分欧洲品牌的位置,连欧洲一些小众豪华品牌都主动找上门,想采购我们的3.0T发动机装到他们的跑车上。

之前欧盟那边还质疑我们的发动机排放数据造假,结果派人来检测了三次,发现实际排放比申报值还低12%,现在已经顺利拿到了欧盟的排放认证,德国某权威检测机构的数据显示,我们的V12发动机在NVH性能上,比奔驰的M279还要低2.3分贝。

造不了高端发动机吗?日企拆开红旗车,发现中国早已可以技术突破-有驾

【正视差距紧握技术创未来】

当然咱们也得承认,跟奔驰、宝马这些有百年历史的老牌车企比,红旗在品牌积淀、全球市场布局上确实还有差距,人家吆喝一声就能让消费者掏腰包,咱们还得靠实打实的技术参数说话。

但从H5的1.8T到H9的3.0T机械增压,再到现在762匹马力的V12,这一步步突破已经证明,中国汽车工业不是只会“拿来主义”,咱们能造出全球顶尖的发动机,能把“卡脖子”的技术变成自己的“撒手锏”。

说到底这世界还是靠实力说话,就像中美博弈里咱们靠战略定力和产业底气赢得尊重,汽车产业也一样,只要死死攥住核心技术这个“命根子”,别想着走捷径买技术,一步一个脚印把发动机、变速箱这些硬核本事练到家,未来别说在国内市场跟外资品牌掰手腕,就是开到欧美街头,让那些曾经瞧不上“中国制造”的人竖起大拇指,也不是没可能。

红旗发动机的逆袭,不过是中国制造业从“跟跑”到“领跑”的一个缩影,后面还有更多惊喜等着咱们。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