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老百姓现在天天都能听到“自动驾驶”、“智能汽车”这些词,感觉挺高科技的,但说实话,很多人心里还是有点犯迷糊。
这东西到底离我们有多远?
是不是还得等个十年八年的?
平时开车上班,堵在路上的时候就想,要是车能自己开,我还能在车上补个觉,那该多好。
这个梦想,到底什么时候能照进现实?
最近在深圳开的一场大会,好像给我们这些普通人递上了一份非常实在的“时间表”和“说明书”,告诉我们,那个聪明的、会自己找车位、自己充电、让我们在路上彻底解放双手的汽车时代,可能真的不远了。
事情是这样的,前不久,在深圳举办了一场“第一届自动驾驶出行生态论坛”。
你一听这名字,可能觉得挺专业、挺遥远,但其实它讨论的事儿,跟我们每个开车或者将来要买车的人都息息相关。
来参加这场会议的人可不一般,有政府负责交通的领导,有顶尖的行业专家,还有来自汽车制造、能源、汽车保养、保险、移动支付等各个领域的企业代表。
大家坐在一起,不是为了空谈概念,而是为了解决一个核心问题:怎么让未来的自动驾驶汽车,真正好用、方便,无缝地融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们先来理解一个词,叫“生态”。
这个词听起来很大,但用个例子就明白了。
想象一下,现在你开车去商场,最头疼的是什么?
找停车位。
你开着车在地下车库里一圈一圈地绕,好不容易看到个空位,开过去发现要么太窄停不进去,要么已经被别人占了。
未来的“生态”是什么样的呢?
当你快到商场的时候,你的车就已经和商场的停车场系统“聊”上了。
停车场系统告诉你的车:“B3区58号车位是空的,而且那个车位旁边就是你常去的那家餐厅的电梯口。” 然后,你把车开到商场门口,下车直接去逛街,你的车会自己慢悠悠地开到B3区的58号车位,一把就停得整整齐齐。
等你逛完街,在手机上点一下,车又会自动从车位开出来,到门口接你。
这整个过程,需要你的车、停车场、商场地图、支付系统等等,大家互相配合,信息互通。
把这些零散的服务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顺滑的体验,这就是“生态”。
这次大会的目的,就是要打通这些环节。
会上,车百会理事长张永伟先生就提到了一个数据,他说预计到2028年,咱们国家汽车相关的服务业市场规模,可能会超过8万亿元人民币。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这说明以后汽车产业赚钱,可能不光是靠卖车了,更多的是靠这些围绕汽车的各种服务,而这一切的基础,就是智能化。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全场的焦点人物,引望智能驾驶产品线总裁李文广先生,发布了一个可以说是“王炸”级别的消息。
他宣布,华为体系下的引望公司,将正式推出一个名为“乾崑智驾生态开放平台”的东西。
我们先解释一下,“引望”这家公司,其实就是从原来华为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部门独立出来的,所以它的技术底子是非常硬的。
而“乾崑”这个名字,取自《易经》里的“天”和“地”,寓意着包罗万象,可见其雄心。
那这个“乾崑平台”到底是个啥?
李文广解释说,它是一个“开放平台”。
这个词是关键。
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我们手机里的安卓系统或者苹果的iOS系统。
华为提供这个最核心的底层技术平台,然后,所有做停车场APP的、做充电桩的、做汽车保养连锁的、卖保险的公司,都可以加入进来,基于这个统一的平台去开发自己的服务。
这样做最大的好处是什么?
就是避免了“各搞一套”。
以后不管你买的是哪个品牌的汽车,只要它用了乾崑的系统,那它就能和所有加入了这个生态的停车场、充电站、保险公司无障碍地“对话”。
这就好比大家都在说普通话,沟通起来就顺畅多了。
为了让这个合作更顺畅,他们还配套推出了一个“智驾生态openlab”,也就是一个开放实验室,欢迎所有合作伙伴一起来这里做测试、搞研发,共同把产品打磨好。
当然,光有平台和理念还不够,我们老百姓最关心的还是,这东西到底什么时候能用上?
李文广这次给出了一个非常明确的时间规划图,让大家心里有了底。
第一步,到2026年,要实现高速公路场景下L3级别自动驾驶的规模化商用。
L3级别是什么意思呢?
通俗点说,就是当你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时,在大部分路况下,你可以把手从方向盘上拿开,脚也可以离开油门和刹车,车子会自己保持车道、自己跟车、自己超车。
你可以看看手机信息,或者和副驾驶聊聊天,精神上可以放松很多。
只有在遇到一些极端天气或者复杂路况时,系统才会提醒你接管。
这对于经常跑长途的人来说,绝对是个巨大的福音。
第二步,到2027年,要实现城区道路的L4级别自动驾驶落地。
这一步的难度就大得多了。
城市里的路况比高速复杂一百倍,有红绿灯、有乱穿马路的行人、有外卖小哥的电动车。
L4级别意味着,在城市里划定的一些区域内,车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能实现完全的自动驾驶,甚至可以没有方向盘。
这就意味着,未来你在市中心上下班,可能真的可以实现上车就睡觉,下车就到公司了。
第三步,到2028年,要实现无人干线物流的商业化应用。
这个主要是针对长途货运。
我们都知道,长途货车司机非常辛苦,而且人力成本也很高。
如果能实现无人驾驶的货车在高速公路上日夜不停地奔跑,那整个国家的物流效率将会得到质的飞跃,我们网购的东西到手可能会更快,运输成本降低了,商品的价格或许也会更便宜。
从高速到城市,从载人到运货,这份时间表清晰地勾勒出了中国自动驾驶产业发展的路径。
这不是凭空想象,而是基于我们国家强大的基础设施、庞大的数据量和领先的技术实力制定出来的“中国方案”。
这背后体现的,是中国在汽车产业这个百年赛道上,希望通过电动化和智能化这两条新路,实现“换道超车”的坚定决心。
我们不再是简单地模仿和追随,而是开始尝试去定义和引领未来的出行方式。
这不仅仅是一家企业的规划,更是我们整个国家产业升级和科技自立自强的一个生动缩影。
随着像“乾崑”这样的平台不断完善,一个更加智能、便捷、安全的出行新时代,正在加速向我们走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