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变脸”迅速,辟谣没过多长时间,就要使用吉利插混技术?

奔驰和吉利这对"跨国CP"最近又传出新动静了。这事儿说来挺有意思,就像两个原本八竿子打不着的邻居,突然开始频繁串门,还互相借起了东西。这不,最近有风声说奔驰可能要借用吉利的插混技术,这事儿要是成真,那可真是汽车圈的一件大事。

咱们先捋捋这两家的关系。2018年那会儿,吉利花了90亿美元买了奔驰母公司戴姆勒将近10%的股份,成了奔驰的大股东。这就像是你突然成了邻居家公司的股东,说话分量一下子就重了。后来两家还一起捣鼓出了电动smart,这算是第一次在产品上合作。今年年初的时候,江湖传言奔驰新款CLA要用吉利的2.0T发动机,结果奔驰赶紧出来说"没有的事",说发动机都是自己研发的。但有意思的是,他们也没把话说死,留了个口子说零部件可能会跟吉利合作。

奔驰“变脸”迅速,辟谣没过多长时间,就要使用吉利插混技术?-有驾

现在最新的消息是,奔驰有款专门为中国市场打造的新车,可能会用上吉利的插混技术。虽然两家都还没正式官宣,但这事儿靠谱程度挺高的。为啥这么说呢?咱们看看奔驰现在的处境就明白了。

奔驰在新能源车这块,特别是插混车型上,确实有点力不从心。就拿奔驰C级插混版来说,卖40多万,纯电续航才126公里。这价格这配置,跟国产新能源车一比,简直就像拿着大哥大跟智能手机比。现在降价到26万左右,还是卖不动,消费者心里都跟明镜似的:花这么多钱买这车,图啥呢?

反观吉利,在插混技术上可是下了真功夫。他们家的混动系统热效率高达47.26%,百公里加速只要4秒多,亏电油耗不到3升,综合续航能跑2000公里。更厉害的是那个神盾电池,据说能扛住36吨坦克碾压都不带变形的。这技术要是真能给奔驰用上,那奔驰可真是捡到宝了。

奔驰“变脸”迅速,辟谣没过多长时间,就要使用吉利插混技术?-有驾

说到这儿,咱们聊聊买车人的小心思。现在消费者可精着呢,花几十万买车,不光要看牌子,更要看实际表现。你说奔驰标是好看,但要是续航短、油耗高、价格贵,谁愿意当冤大头?特别是现在国产车越做越好,配置高价格还实在,消费者自然用脚投票。奔驰上半年在国内销量下滑18%,吉利却增长30%,新能源车销量更是暴涨73%,这数据说明了一切。

其实奔驰自己也明白,光靠品牌光环撑不了多久。所以他们跟吉利越走越近,今年4月还合资成立了汽车软件公司。更劲爆的是,有传言说长轴版奔驰E级可能会用吉利的Flyme Auto车机系统。这要是真的,那奔驰可真是把"里子"都交给吉利了。

咱们来分析分析奔驰为啥要这么做。说白了就是三个字:不得已。现在汽车行业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电动化、智能化是大势所趋。奔驰在传统燃油车时代是老大,但在新能源赛道上明显落后了。自己研发吧,时间来不及;买别人的吧,又放不下面子。这时候吉利这个"中国合伙人"就派上用场了,既有技术又有市场,关键还是自家股东,合作起来顺理成章。

对吉利来说,这也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能让奔驰用自己的技术,这不就是最好的广告吗?以后跟别人谈合作,直接说"奔驰都在用我们的技术",这分量得多重?而且通过这种深度合作,吉利也能学到奔驰在高端车制造上的经验,对提升自己的品牌形象大有好处。

这事儿对消费者来说其实是好事。你想啊,以后可能花奔驰的钱,享受吉利的技术,这不是两全其美吗?既有了面子,又有了里子。不过也有消费者会担心:用了吉利技术的奔驰,还是那个奔驰吗?这个问题就见仁见智了。要我说,汽车行业正在经历洗牌,以后谁技术好谁就是老大,品牌溢价那一套慢慢就不吃香了。

现在的问题是,奔驰到底会在多大程度上依赖吉利的技术。是用个发动机,还是连平台架构都一起用?是用插混系统,还是连车机系统也打包带走?这些细节都关系到未来奔驰产品的定位和竞争力。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奔驰要想在中国市场翻身,跟吉利深度合作是最快捷的路径。

奔驰“变脸”迅速,辟谣没过多长时间,就要使用吉利插混技术?-有驾

最后说说这个事的行业影响。奔驰用吉利技术,这释放出一个强烈信号:中国汽车技术已经得到国际巨头的认可。以后可能会有更多跨国车企寻求与中国品牌合作,甚至直接采用中国技术。这对整个中国汽车产业来说,都是个值得骄傲的时刻。

不过咱们也得冷静看待,奔驰用吉利技术,不代表吉利就比奔驰厉害了。两家各有各的优势,合作是取长补短。对消费者来说,最重要的是以后能买到更好的车。至于这车贴的是奔驰标还是吉利标,其实没那么重要,关键是要物有所值。

这事儿后续会怎么发展,咱们拭目以待。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汽车行业的游戏规则正在改变,以前是外国品牌教中国车企造车,现在可能要反过来了。这种变化,正是中国汽车工业几十年奋斗的最好见证。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