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上汽大众为老牌车企打样

近年来,汽车行业可谓是风云变幻,智能化与电气化的浪潮汹涌袭来,传统车企似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不过,像上海大众(上汽大众)汽车这样拥有深厚底蕴的品牌,地位却依旧稳固。仅2024年,其累计销量成功突破 120 万辆。其中,大众品牌的销量更是高达1144242辆,在合资单一品牌销量排行榜上独占鳌头。这一成绩,对于许多造车新势力而言,至今仍是难以跨越的高峰。而这也证明了传统车企即便在行业变革的浪潮下,依然具备强大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的潜力。
如何应对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上汽大众为老牌车企打样-有驾
如何应对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上汽大众为老牌车企打样-有驾
上海大众(上汽大众)汽车“有技巧”的降价,向消费者展示满满诚意
当市场竞争过分激烈时,“降价”成为很多品牌优先考虑的一种“存活”方式,但同为降价,上海大众(上汽大众)汽车却选择了一种“有技巧”的降价方式,那就是“加量不加价”。
以上海大众(上汽大众)帕萨特Pro为例,新上市的版本更加智能,而且全系配备380高功率版本,但是起售价限时一口价18.99万元起。而上一代的帕萨特则全系焕新为出众款,全系降价1万元多元。这样不仅避免了单纯降价给品牌价值带来的影响,也保持了上海大众(上汽大众)汽车一贯的好品质,展示出了品牌的满满诚意。
如何应对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上汽大众为老牌车企打样-有驾
不仅如此,上海大众(上汽大众)汽车还在2024年首推一口价模式。比如途岳新锐,其上市时便推出了一口价7.99-10.69万元。这样不仅将产品的优惠价直接、透明地呈现给用户,还简化了购车流程,为品牌进一步吸引了更多用户。
如何应对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上汽大众为老牌车企打样-有驾
更富有巧思的是,上海大众(上汽大众)汽车不仅考虑到了“购前”这一步,也考虑到了“购后”。为了解除消费者购买新能源车所担心的保值率问题,上海大众(上汽大众)汽车首创用车成本概念,通过保值焕新政策维稳车辆三年后的保值率,让用户换车无忧,并推出全系燃油车动力总成终身质保,保障整车中成本最高且结构最复杂的部分使用无忧。这一操作无疑从侧面达到了“降价”效果,并为用户提供了坚实的用车保障,让用户对品牌产生更多的信赖和信心。
努力实现油电同智,上海大众(上汽大众)汽车用实力征服消费者
当然,在汽车市场采用“降价”这一策略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并不是长久之计,唯有保证出色的产品实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长盛不衰。上海大众(上汽大众)汽车自然深知这一点,在新产品上应用最新的智能科技配置,用好产品来征服消费者。
2024年,上海大众(上汽大众)汽车打响了“油电同智”的第一枪,除了电动车智能化发展,对燃油车也做了智能化大幅升级,提升了燃油车的驾驶体验。以新款途观L Pro来说,这款车型不仅源自大众MQB Evo平台,搭载了高通骁龙8155芯片和5G网络,支持Apple Car Play、百度Car Life、华为Hi Car三种车机互联方案,还与大疆车载联合开发的IQ.Pilot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实现了多种智能辅助驾驶功能。这些配置大大提升用户的驾乘体验,也让消费者明白,“智能”并非是“新势力”专属,老牌车企在这方面也能取得新突破。
如何应对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上汽大众为老牌车企打样-有驾
延长合营合同,上海大众(上汽大众)汽车以合资续写未来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4年,上汽集团与大众汽车集团在上海签署了延长合营合同协议,将上海大众(上汽大众)汽车的合资合营期延长为55年,至2040年。这份协议的签订,不只是简单的期限延长,更是双方对未来深度合作的坚定承诺。在如今竞争激烈、飞速发展的中国汽车市场,合资早已不再局限于共同注资,共同经营、携手共进才是制胜的关键。
如何应对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上汽大众为老牌车企打样-有驾
在合资经营模式下,上海大众(上汽大众)汽车与中国大疆基于中国道路的路况开启了战略合作,并与百度、科大讯飞等中国企业一起引入了AI大模型,并根据中国消费者用车习惯开发语音控制系统。这些举措帮助提升上海大众(上汽大众)汽车的市场竞争力,同时标志着合资公司正式从过去单纯的 “技术引进” 模式,上海大众(上汽大众)汽车迈入了 “技术共创” 的合资合作2.0全新阶段。
如何应对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上汽大众为老牌车企打样-有驾
如何应对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上汽大众为老牌车企打样-有驾
可以看出,上海大众(上汽大众)汽车在新时代浪潮中,始终将消费者需求置于首位,从营销策略的精心策划,到产品的全方位升级,每一步都紧密围绕消费者展开。上海大众(上汽大众)汽车深知,唯有依靠技术赋能,开创技术合作新模式,打造出更具前瞻性、性价比优势突出的产品,才能在市场中站稳脚跟。未来,相信上海大众(上汽大众)汽车会为广大消费者创造出更多惊喜,给消费者带来更美好的出行方式。
(本文来源:河北网络广播电视台。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对文章事实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或与本网联系。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