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车友,今天用车社要聊聊电动车这事儿!
这玩意儿大家伙儿都门儿清,不过从九月起,电动车圈子可要变天了!
新国标磨刀霍霍,听说时速一过25公里,直接给你“电闸拉闸”,车身塑料用料也得精打细算。
这…这还是咱们印象里那灵活轻便的“小电驴”吗?
先别急着开喷,咱们今天就来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这新规究竟是啥来头,对咱老百姓的出行又会带来哪些实实在在的影响。
电动车,那可是不少老百姓短途代步的优选。
通勤、买菜、接娃,图的就是个方便省事。
可这些年,由电动车引发的交通问题也着实不少,乱停乱放堵塞交通、超速行驶险象环生、非法改装更是屡见不鲜,看着就让人捏一把汗。
因此,管理部门要出手规范,这道理咱也明白。
这不,新版《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就来了。
核心内容就两条:一是速度设限,二是材料设限。
先说说这速度。
25公里/小时?
这速度,身手矫健的骑友蹬两下自行车也能达到吧?
以后骑着电动车,感觉像是在“慢镜头回放”,超个自行车都得费点劲。
更严苛的是,新规还增加了防改装设计,想偷偷“解除封印”?
没门儿!
速度一超25公里,电机立马歇菜,想体验风驰电掣?
想都别想!
还没完,软件层面也给你安排得明明白白。
“一车一池一充一码”,每块电池都有专属“身份证”,运行数据全程监控。
这下好了,想私自更换电池来提升速度,也得掂量掂量后果了。
再聊聊这材料。
新规明文规定,塑料部件总重不得超过整车重量的5.5%。
这又是出于什么考虑?
还不是因为电动车起火事故频发!
减少塑料用量,确实能降低燃烧风险,减少财产损失。
然而!
问题也随之而来。
塑料少了,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车辆外形设计受到限制!
往日那些造型前卫、外观炫酷的“电摩范儿”可能就要和我们挥手告别了。
设想一下,未来大街上跑的都是“朴素风”电动车,是不是感觉少了点个性?
当然,并非全是坏消息。
例如,铅酸电池车型的总重上限放宽至63公斤,这意味着续航里程有望从50公里延伸至70公里。
对于需要长途骑行的朋友而言,这无疑是个福音。
此外,脚踏骑行装置不再是强制配置,同时鼓励加装后视镜与转向灯。
这些细微的调整,也算是增添了几分人性化考量。
眼下,市场上的头部品牌,像雅迪、九号等,已经开始行动起来,纷纷下架旧款车型,线下门店也启动了清仓促销。
由此可见,这次新规并非纸上谈兵。
那么问题来了,九月新规正式实施后,各位会考虑入手新标准的电动车吗?
是选择速度稍慢、安全系数更高的新标准车型,还是选择外形更具个性、速度稍快但即将成为“绝版”的旧标准车型?
用车社在此给大家提供几点参考:
如果您追求速度带来的快感,且所在城市对电动车的管理相对宽松,那么不妨考虑在年底前购入一辆旧标准车型,但务必记得及时办理牌照。
如果您更看重骑行安全与合规性,那么不妨耐心等待九月即将上市的新标准车型。
虽然速度有所降低,但至少不必担心被交警“重点关照”。
如果您所在的城市并未禁摩,且经济条件允许,那么电摩或电轻摩或许是更优选择。
毕竟,在速度、续航以及舒适度等方面,它们都较电动自行车更胜一筹。
平心而论,此次新规对整个电动车行业的影响颇为深远。
对速度与材料的双重限制,表面上是为了提升安全性,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用户的骑行体验。
但话说回来,安全始终是第一位的。
正如《礼记·大学》所言:“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只有保障安全,才能享受骑行带来的乐趣。
因此,对于这项新规,各位有何看法?
是支持还是反对?
又会倾向于选择哪种类型的电动车呢?
欢迎各位在评论区畅所欲言,一同交流探讨!
有趣的是,这项新规还催生出了一些“段子”。
有人调侃道,以后骑电动车上班,恐怕要与“迟到”为伍了;还有人戏称,未来的电动车只能用来“慢节奏巡游”了。
归根结底,安全至上!
期望这项新规能够切实提高电动车的安全性能,让大家的出行更加安心无忧。
最后,用车社想向各位征集一下意见:如果能给电动车进行改进,您最希望在哪些方面有所提升?
是速度、续航、外观,还是其他方面?
期待各位的积极参与!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