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最近汽车巨头扎堆重庆这个事儿,有人问怎么一下子那么多大牌车企跑去重庆了?其实这要是细说起来,真不是一件突然的事儿,而是重庆这几年一直在闷头发力,终于到了厚积薄发的时候了。尤其是随着中国长安汽车集团在重庆成立总部,这意味着重庆第一次有了自己的“一级央企车企总部”,这可是对整个万亿汽车产业集群的动能直接上了一档。“重庆汽车制造重镇”的名号,绝对不是喊出来的,现在更是真刀真枪地往智能网联、新能源这条路上狂奔。
你要说今年重庆的“期中考”成绩咋样?咱们看看数据就知道了,汽车总产量121.85万辆,全国第三,还增长了,这说明重庆不是光靠“以前的那一套”,而是通过不断创新来巩固老本行。尤其那新能源汽车,上半年销量突破12.43万辆,同比增长30.7%,渗透率甚至超过54%!有一半多的新车都变成新能源了,这实实在在说明重庆不仅“会做”,而且越来越“会卖”,在老百姓更愿意掏钱买电车的浪潮里,重庆没掉队,反而越走越前。
谁都知道这背后,重庆是想真正做到产业上档次,产品有竞争力,品牌能打响,整个链条自成系统。这“新长安”落户重庆,绝对是个头炮,意味着上下游配套企业也更加乐意在重庆扎根了。大家伙都来了,产业规模不但大了,还更完整了。以现在的节奏,到2027年,重庆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领域,产销目标根本不虚全国各地,甚至要突破两百万辆,出口份额也要搞到全国十分之一,这架势可见真不是闹着玩的。
重庆的区位优势其实一直被看好。很多人以为重庆地形复杂,交通咋这么难搞?其实正因如此,重庆成为全国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路测的试点城市,所有自动驾驶之类的新技术,在重庆这种一会儿上坡一会儿急弯的地方经过考验,走出去简直就是降维打击。企业愿意扎堆,研发的效率自然有保障,创新也不会纸上谈兵,这是重庆得天独厚的竞争力。
关于出口,重庆的平台也越来越牛了。铁海联运直接通中东,还有各种跨境物流通道,现在搞“渝车出海”,运输效率提升不止一点点,不管是电动车、摩托车还是手机,出口额杠杠的。上半年电动汽车出口额暴增五成以上,彻底证明重庆造在国外也能打。
下一个被大家关注的事,就是吉利把研发团队搬到重庆,这其实是汽车产业链越来越往西部转移的信号。纵观整个行业,过去高端研发都往长三角、珠三角跑,现在重庆用事实证明自己产业基础扎实,能力也够得上,这样一来不仅仅整车厂扎堆,连软件和算法工程师都“西迁”,重庆变成汽车创新的主战场。
为啥吉利愿意这么干?重庆工业基础太硬核了。早在几十年前,“三线建设”就把大批军工企业落地重庆,从此产业链越做越完善,汽车、摩托车、零部件全都有配套。过去虽然燃油车是主力,转型电动化遭遇过阵痛,但这两年重庆下狠心挖坑布网,新能源一上来,赛力斯问界M9动不动就是十几万的销量,在高端市场直接把老牌豪华车甩在后头,这种势头别的地方还真学不来。
不仅产品卖得好,重庆在充电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也一点不含糊。全国要数“充电自由”的城市,重庆绝对算得上。超充站、充电桩全是按最高标准搞,到今年上半年,数量和密度基本和上海持平,甚至还超过了很多沿海城市,这就是整套产业链一步步拼出来的结果。
别忘了地方政策也是重庆产业腾飞的重要因素。政府不断出台各种政策,资金补贴、人才引进、技术改造,全都想方设法帮企业减负搞创新。这两年,重庆建了超千个智能车间和工厂,甚至还搞了零的突破的灯塔工厂,这些实打实的投入让技术“飞起来”,让“重庆造”真正变成品牌而不是单纯贴牌。

其实产业变革最怕只讲硬件,其实软件才是灵魂。这两年重庆非常重视汽车芯片和软件研发,不再满足仅仅是组装和生产,而是要拼“智能化”。芯片领域,重庆西永微电园已经吸引了大批的头部企业,国产车规级芯片开始稳定供应,中高端芯片不断量产,卡住了新能源智能车的“脖子”环节,让可靠性和安全性都有保障。软件方面,重庆同样在布局车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说白了就是要让智能网联汽车真正变成科技产品,各种创新平台、研发团队云集,数字化转型如今已是重庆汽车产业标配了。
软件和芯片双重发力,带来的效果就是,重庆现在不仅可以自己生产,更能掌控核心技术,而且还能聚合上下游整个生态。创新能力和产业链完整度,已经变成重庆的独门绝技。
再看看重庆未来咋布局,各级政府也都算计得很明白。第一是要车企整零协同,主机厂和零部件厂家配合到位,谁也离不开谁,相互拉动成长。第二就是软件和硬件一起发力,整车厂带头搞新技术,专精特新企业当跟班,把数字化、人工智能真正用起来。第三就是打造完备的能源网络,超充、快充、换电一体化服务,真正做到买电车不发愁,比起有些城市充电瞎找、续航焦虑,重庆用基础设施先把短板补齐了。最后还有物流、金融、检测全链条服务,买出国门不发愁,出口通道敞开,让重庆车企敢闯敢拼。
重庆的故事不是靠喊口号,而是用行动拼出的。从数据看,产量、销量都在冲高,虽然有些目标还要加把劲才能完成,但产业结构优化和动能转换已经实实在在发生了。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落户重庆,越来越多的高端人才扎堆“山城”,重庆的汽车产业集群,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已经慢慢走到了上升期,下一个迈进全球市场的智能网联高地,很可能就出在重庆。
这么说下来,“汽车巨头扎堆重庆,万亿产业集群加速雄起”不是偶然,也是市场和技术选择的双重结果。既有扎实的产业基础,又有政府推动变革,还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真正的生态链,这让重庆不仅在中国能打,在世界汽车版图也开始有了自己的声音。谁能想到以前靠摩托车、燃油车出名的地方,如今成了智能汽车创新的“聚集地”呢?未来几年,等新赛道“重庆造”继续讲好新故事,谁敢说汽车产业下一个奇迹不会在山城出现?
说到最后,这山城并不是在原地等风来,而是一直在造风。等行业风口真的起来,重庆已经提前把地基打牢了。不光能把别人带进产业链,更能引领中国汽车新方向。智能网联、新能源、出口体系,各个环节都抓得很紧,技术进步和政策支持一环扣一环,未来再看重庆跑起来,根本就不是一片孤立的工业高地,而是一个超级“产业集群巨轮”,带着上下游成千上万企业和工人一起远航。所以,重庆汽车产业之路,还远远没有到顶峰,这才刚刚拉开大幕:“雄起”的字,还会越写越大。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