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初,捷豹4S店挂出的一张海报让整个车圈不淡定了:“捷豹XEL直降14万,18.98万开走英伦豪车! ”这还不是终点,到了6月,北京、成都等地的经销商进一步放价,部分门店打出“16.73万裸车”的标语,比官方指导价32.98万低了整整16.25万,相当于5.1折甩卖。
这个价格甚至比本田雅阁顶配(20万)和大众迈腾高配(22万)还低,彻底击穿了豪华车的价格底线。
消费者反应两极分化:有人连夜带着现金冲进4S店,高呼“16万买纵置后驱豪车,还要啥自行车”;另一拨人却冷笑:“买得起修不起,这豹子专坑老实人! ”一位广州车主晒出账单:提车当天加装1.2万装潢包、贷款手续费8000元,落地实际花了19万,但对比指导价仍觉得“血赚”。
掀开引擎盖,捷豹XEL的硬件堪称同价位“天花板”:
2.0T高功率发动机爆出250马力,匹配采埃孚8AT变速箱,7.3秒破百,比宝马320Li(156马力/9秒加速)猛得多;前双叉臂悬架直接移植自跑车F-TYPE,后驱布局+50:50配重比,过弯时车身稳得像轨道车;75%全铝车身轻量化设计,比钢制车轻200公斤,操控更灵敏。
坐进车内,配置也毫不含糊:12.3英寸液晶仪表、翻毛皮混搭座椅、英国之宝音响,甚至全系标配L2级辅助驾驶和膝部气囊。 对比同价位的雅阁或凯美瑞,这些配置堪称“降维打击”。
但槽点同样尖锐:一块矩阵大灯报价3.8万,撞坏相当于报废一辆宏光MINI;全铝车身钣金维修费比普通车贵40%,保险费直接翻倍。 网友吐槽:“买它得像供祖宗,碰一下心滴血”。
尽管价格腰斩,捷豹XEL的销量却惨不忍睹:2025年1-4月全国仅卖出1182辆,3月更是跌至263辆,不到宝马3系的零头。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三大致命伤早已埋下祸根:
1. 品牌溢价崩塌
“七折豹八折虎”的调侃流传十年,频繁降价让捷豹从“英伦贵族”沦为“打折王”。 二手车商见到捷豹直摇头:三年残值率仅45%,比宝马3系(65%)低20个百分点,收车等于砸手里。
2. 空间和智能的双重短板
车长仅4778mm,比雅阁短了足足142mm,后备厢343L容积连婴儿车都塞得勉强。 更扎心的是智能化:10.2英寸中控屏操作卡顿,语音识别率不足70%;对比同价位的小鹏P7(12.8英寸屏+全场景语音),仿佛诺基亚遇上了iPhone。
3. 新能源的致命绞杀
18万价位段已被国产新能源霸占:比亚迪汉DM-i油耗0.2元/公里,比捷豹9.5L/100km的油耗省出一部手机钱;问界M5标配华为鸿蒙座舱,高速智驾自动变道。 某捷豹销售苦笑:“年轻人进店第一句就问有没有大屏幕,听说要手动调空调转身就走”。
捷豹的困境绝非孤例。 2024年,凯迪拉克销量暴跌37.8%,CT5降价至20万仍无人问津;林肯冒险家插混版全国月销仅1辆;沃尔沃靠“安全牌”勉强守住15万年销量,但经销商已开始退网。
曾经加价10万的雷克萨斯ES,如今优惠5万甩卖;讴歌直接退出中国,英菲尼迪年销量仅6069辆。 一位汽车行业分析师直言:“国产新能源均价突破30万,理想L7月销5万辆,谁还为‘伪豪华’买单? ”
当大多数消费者逃离时,仍有小众群体在“抄底”:
操控党:预算20万内追求后驱乐趣,甘愿忍受空间缺陷的年轻玩家。 上海95后程序员小陈的案例很典型:每天独自通勤,周末跑山,年行驶里程不到8000公里,“加油比修电车电池便宜”。
反BBA族:反感宝马3系、奔驰C级沦为“街车”,想要小众标签的都市白领。 杭州广告总监王女士的说法代表这群人:“开捷豹见客户,对方至少会多看你两眼”。
但4S店技师老张的警告很现实:“北方用户慎选! 铝车身冬天脆,磕马路牙子可能裂底盘;南方雨季模块电路易短路,修一次等零件半个月”。
这场大甩卖的背景耐人寻味:捷豹早在2023年宣布2025年全面电动化,XEL这类燃油车已成“清仓弃子”。 类似剧情在BBA同步上演,奥迪延长燃油车生产至2035年,奔驰CEO公开承认“电动车卖不动”。
深层的是渠道崩塌:全国捷豹4S店从142家缩至不足80家,部分城市售后需跨省;而蔚来已建成3000座换电站,理想直营店开进商场。 当传统豪车连基础服务都无法保障,“豪华”二字便只剩讽刺。
18万的捷豹XEL像一面照妖镜,映出中国车市的荒诞:
务实派手握20万,直奔比亚迪汉DM-i:“绿牌免购置税,油耗1L,保养一次300块”;
情怀党咬牙买捷豹:“这辈子总要开次后驱车,油车死了就绝版了! ”
某二手车直播间主播算过一笔账:16万买新车,开三年残值剩7万,年均亏损3万;同价位的特斯拉Model 3三年残值仍有11万,还省了6万油费。 评论区瞬间刷屏:“穷人买不起,富人看不上,中产当冤种”。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