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又一位技术大牛“出走”! 自动驾驶算法核心负责人樊昊阳被曝离职,内部消息称其团队与感知部门在技术路线上掐得你死我活。
这位北大数学系出身、带火国内PNC技术圈的“顶流工程师”,曾主导蔚来NOP+系统的关键突破,如今却因公司战略转向黯然离场。
更扎心的是,蔚来自动驾驶研发已落后小鹏3个月,现金流仅够烧2.7个季度——技术路线分歧背后,藏着李斌输不起的生死局。
2024年4月底,蔚来北美办公室传出一封离职邮件。 自动驾驶规控算法总负责人樊昊阳的工牌被注销,他主导的端到端PNC(规划与控制)项目紧急换帅。
一位蔚来员工透露:“两边从去年吵到今年,感知部门认为大模型能包办一切,但樊博坚持模块化分工更靠谱。 ”
翻开樊昊阳的履历,活脱脱一部技术精英成长史。 2010年北大数学系毕业,5年后拿下威斯康星大学统计学博士,先后在百度美研、自动驾驶鼻祖Aurora磨练。
2021年加入蔚来时,他带着B站50万播放量的《PNC技术精讲》光环空降,连理想汽车现任端到端负责人都是他当年在百度带出来的小弟。
技术路线分歧在2023年彻底激化。 蔚来将自动驾驶部门拆成大模型部和交付部,规控团队被划入“执行层”。
一位研发人员吐槽:“现在感知部门一句话就能推翻规控方案,我们写的代码全要给大模型让路。 ”
樊昊阳力挺的模块化路线(先感知再规控)遭遇边缘化,他本人也在今年3月被移出核心决策群。
数据暴露了蔚来的窘境。 截至2024年4月,蔚来NOP+系统累计行驶里程1.2亿公里,仅为小鹏XNGP(3亿公里)的40%。
在雨雪天气接管率上,蔚来比小鹏高出23%,夜间匝道通行失败率更是达到行业平均值的1.7倍。
内部文件显示,原本计划2024年Q2交付的BEV+Transformer架构,因部门扯皮已延期至Q3。
人事地震早已埋下伏笔。 2023年至今,蔚来自动驾驶团队流失超20名核心成员,北美团队规模从300人砍到90人。
一位离职工程师透露:“现在做决策的不是工程师,而是玩PPT的。 ”更糟糕的是财报数据:蔚来2024年Q1现金流仅剩87亿元,按每月烧32亿元的速度,2.7个季度后就会见底。
技术路线之争背后是赤裸裸的生存压力。 特斯拉FSD V12已实现纯视觉端到端落地,小鹏XNGP城市覆盖率突破98%,而蔚来NT3.0平台还在纠结“用不用激光雷达”。
李斌在内部会上强调“2025年必须盈利”,但现实是:蔚来每卖一辆车亏损11万元,自动驾驶研发投入回报率仅为特斯拉的1/3。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