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花两万买100km续航?这车还能卖得动

当零跑B01纯电轿车以72小时破万锁单的成绩震动市场时,一个看似矛盾的消费现象浮出水面:在充电桩密度最高的北上广深杭,七成消费者宁愿多花两万元,也要选择650km长续航版本。更耐人寻味的是,48%的女性用户比例,悄然揭开了家庭第二台车需求爆发的序幕。这不禁让人思考——续航里程的竞赛,是否正从单纯的数据比拼,转向更精细化的需求匹配?

---

一、续航焦虑的本质:数字游戏还是体验缺口?

表面上,用户对长续航的执着源于里程焦虑。但深挖零跑B01的订单数据会发现,80%用户来自充电便利的一线城市,日均通勤却高达80km,周末还需跨城出行。这意味着,焦虑的根源并非充电桩稀缺,而是生活节奏与补能效率的错配。正如车主反馈:"标称续航每增加100公里,实际相当于多扛着两个成年人体重的电池跑,反而让电费账单偷偷膨胀"。

零跑的破局之道在于:用精准定位切割市场痛点。650km续航版本定价11.98万,比比亚迪秦PLUS EV 510km版本多出140km续航,价格却低近3万元;对比小鹏P5 550km版本的14万售价,性价比优势更为显著。这种"续航升维、价格降维"的策略,恰好击中消费者对"够用且不浪费"的精准需求。

多花两万买100km续航?这车还能卖得动-有驾

---

二、田忌赛马战术:如何让"多花两万"变成超值选项?

零跑的产品布局堪称教科书级市场切割:

- 入门版(430km/8.98万):价格锚点,吸引预算敏感用户

多花两万买100km续航?这车还能卖得动-有驾

- 主销版(650km/10.98万):比550km版本贵1万,续航提升100km,每公里成本仅10元

- 智驾版(+激光雷达/贵1万):预埋硬件支持未来OTA升级,满足科技尝鲜群体

这种阶梯式配置让消费者自发算账:多付1万元获得18%续航提升+100km实际冗余,相当于为每周减少1次充电时间买单。而预埋激光雷达的策略,更将30万级智驾配置下放到10万级市场,形成"人无我有"的代际优势。正如工程师透露:"8295芯片+5nm制程的组合,就像用iPhone15对战骁龙888,根本不在同一维度竞争"。

---

多花两万买100km续航?这车还能卖得动-有驾

三、用户画像揭秘:谁在为长续航买单?

零跑B01的消费群体颠覆了传统认知:

1. 都市通勤族:日均80km高强度用车,周末200km跨城需求,使650km续航成为"刚需保险"

2. 家庭第二辆车:48%女性用户选择长续航,因接送孩子、购物等碎片化出行无法承受电量预警

多花两万买100km续航?这车还能卖得动-有驾

3. 科技敏感群体:72%用户为8650芯片+端到端智驾下单,显示年轻群体愿为技术冗余付费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用户所在城市的充电桩覆盖率超90%,但"充电5分钟续航300公里"的超充技术尚未普及。因此长续航本质是补能效率的过渡方案——当5C超充全面铺开时,市场对电池容量的执念或将让位于"充电速度+网络密度"的组合价值。

---

四、续航竞赛的终局:焦虑化解后的新战场

多花两万买100km续航?这车还能卖得动-有驾

当零跑将650km续航打入12万区间,意味着长续航正从奢侈品变为普惠配置。但行业的下一步竞争已转向:

1. 能耗精细化:如小鹏MONA M03以11.5kWh/100km超低电耗,实现515km续航(51.8kWh小电池)

2. 补能革命:超充技术使"5分钟300km"成为现实,深圳出租车队借此月省万元电费

3. 续航真实性:CLTC标准与实际落差催生第三方测评,冬季续航打折率低于35%成硬指标

多花两万买100km续航?这车还能卖得动-有驾

---

结语:回归需求的本质

消费者用三天一万张订单宣告:续航焦虑的化解不在电池容量本身,而在于精准匹配场景的技术方案。零跑B01的成功印证了市场的新逻辑——当家庭第二台车需要"零妥协"体验,当都市通勤族追求"周充制"自由,多花两万元买的不仅是100km数字,更是一种掌控感的生活升级。而随着超充网络扩张与能耗技术优化,未来的续航之争终将回归本质:用更轻的负担,承载更远的向往。

(注:文中数据及案例均来自行业实测与消费者调研,车型参数以官方发布为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