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长安启源Q05现身,轴距超2米73,还带激光雷达,最高506km续航
先唠唠最近的新闻——2025年8月底到9月初,比亚迪刚官宣海豹06 GT要上"天神之眼"高阶智驾,小鹏MONA M03靠着激光雷达把售价压到12万内,连合资品牌都开始慌得连夜改配置。
就在这时候,长安汽车甩出一张:全新启源Q05实车曝光!轴距干到2米735,还装了激光雷达,续航最高506公里。
2025年9月长安亮剑,为啥选这时候推带激光雷达的紧凑型SUV?
重点来了!
2025年9月中旬,有媒体拍到长安启源Q05的无伪装实车图,最抓眼球的不是那流线型的车身,而是车顶那个"小鼓包"——激光雷达!
要知道,这玩意儿以前可是20万以上高端车的标配,比如蔚来ET5、小鹏G6,现在出现在一款定位"家用紧凑型SUV"的车上,还是10万级市场,这操作让同行坐不住了。
为啥长安非要这时候"卷"激光雷达?
咱得往前倒倒时间线:2025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车渗透率已经冲到44.3,其中10-15万区间的销量占比接近一半,但大部分车还在玩"低价+大电池"的老套路。
长安启源作为长安主攻新能源的子品牌,之前Q05靠增程版月销破万,但面对比亚迪宋Pro DM-i、吉利银河L6这些对手,光靠省油已经不够打了。
所以这次升级,明显是冲着"智能化+空间"来的——激光雷达一上,高阶智驾有了;轴距超2米73,后排能跷二郎腿,这不就是戳中年轻家庭用户的痛点吗?
激光雷达+长轴距=真香定律?
这俩配置到底有多能打?
先说激光雷达——这东西可不是摆设!
简单来说,它就像车的"千里眼",能360度扫描周围环境,连路边窜出来的电动车都能提前识别。
以前只有高端车才用得起,是因为成本太高(单颗雷达以前要大几千),但现在国产供应链发力,成本砍半,长安这次敢装,说明他们要么自己消化了成本,要么和供应商谈了"打包价"。
而且,激光雷达是高阶智驾的"刚需硬件",有了它,后续OTA升级自动泊车、城市NOA(高速领航辅助)都更方便,相当于给车主"预埋了未来几年的科技升级空间"。
再看轴距2735mm——这数据啥概念?
对比一下:同级别的比亚迪元UP轴距2620mm(短了115mm),比亚迪元PLUS轴距2720mm(短了15mm),吉利缤越COOL轴距2600mm(短了一截135mm),而合资的本田XR-V轴距才2610mm(短了125mm)。
别小看这十几厘米,后排坐三个成年人时,膝盖前至少能多出5-10厘米空间,后备箱塞婴儿车+行李箱也不用"硬挤"。
再加上启源Q05本身是紧凑型SUV,车长控制在4米435左右,停车比中型SUV更方便,完美平衡了"大空间"和"灵活性"。
长安为啥敢"掀桌子"?
背后是技术储备还是市场逼出来的?
有人可能会问:激光雷达+长轴距,成本肯定不低,长安就不怕卖贵了没人买?
其实这背后藏着长安的"小心机"。
技术上长安早有铺垫——启源系列本身就是长安新能源的"试验田",之前的Q05增程版用的是长安自研的"蓝鲸iDD混动系统",电驱效率超过四成,这次换纯电/增程双版本,技术迭代更成熟。
其次,市场压力逼的!2025年8月的数据显示,10万级新能源SUV销量前三全是"配置卷王":比亚迪宋Pro DM-i靠亏电油耗3.79L/百公里霸榜,吉利银河L6用神盾电池安全系统吸粉,就连五菱星光S都靠"7座+长续航"抢市场。
长安要是再不拿出点"硬货",分分钟被拍在沙滩上。
而且,长安这次明显是"刀法"——激光雷达可能只出现在高配版(比如续航506km的版本),低配走量款还是主打性价比,但"我可以不用,但你不能没有"的策略,能让消费者觉得"花同样的钱,长安给得更实在"。
第四部分:网友吵翻了:激光雷达是噱头还是真有用?
续航506km够用吗?
消息一出,网上立马分成两派:
支持派说:"2米73轴距+激光雷达,这配置放在12万级,长安是要硬刚比亚迪啊!"
"续航506km够我通勤一周了,周末充一次电,比加油还方便!"
质疑派也有:"激光雷达是不是智商税?"
"普通摄像头+雷达不也能实现智驾?"
"续航506km冬天打折,实际能跑400km就不错了。"
咱来客观分析下:激光雷达确实不是万能的,但它是高阶智驾的"加速器"——没有它,车辆只能靠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盲猜"障碍物,遇到雨雾天容易误判;有了它,系统能更识别距离,后续升级城市NOA时体验更稳。
至于续航,506km是CLTC标准(理想工况),实际夏天开空调大概能跑450km左右,冬天如果开暖风可能掉到400km内,但日常通勤完全够用,而且启源Q05大概率会支持快充(目前没官宣,但同平台车型充电半小时能充八成),补能焦虑没那么大。
结语:长安启源Q05,会是10万级SUV的"搅局者"吗?
总的来说,2025年的新能源车市场,已经从"拼价格"升级到"拼配置+拼体验"。
长安启源Q05这次带着激光雷达和2米73轴距杀进来,明显是要在10万级市场"撕开一道口子"——对消费者来说,花更少的钱买到更高配的车,这事儿谁不心动?
对行业来说,长安这一招"技术下沉",可能会逼着其他品牌加快升级节奏,最终受益的还是咱们老百姓。
至于它能不能成为"爆款"?
就看上市后的定价了——如果能控制在11万起,顶配不超过14万,那可真就是"闭眼入"的节奏!
各位老铁,你们觉得这车值得等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