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块买新车?京东这步棋,谁看了不说一句“刘强东实在太敢了”
刘强东最近又搞了一件大事——不是降价,不是快递加速,这次是京东联合宁德时代和广汽集团一起推出新车,定价直接砸到10-12万元,网上一片哗然。按理说,汽车圈早已是兵荒马乱,造车新势力一波接一波,谁能闹出新动静?结果京东突然冲了进来,还是顶着“国民好车”的名号,价格比很多人想象的还亲民,不少人的心理防线一下子就被击穿了。
这年头,10-12万到底意味着啥?先说说这价格的逻辑,市场上10万级车型正是家用车最核心的区间,是绝大多数普通家庭能接受的梯度,也是大家买第一辆车经常纠结的门槛。京东这次联合宁德时代和广汽,就是冲着这个价位去的。说白了,就是要给早不知该选啥车的“刚需族”上点实在货。
有网友调侃,电商卖车这风早吹起来了,现在连京东都亲自下场,难不成哪天能在拼多多看到造车项目?虽然听着好笑,但这场创新确实不只是“给消费者看”的面子工程。京东选这个价格,是给整个行业一个新信号:拼的是资源整合、用户体验,谁都别想光靠牌子混日子了。
不少人第一反应就是:“京东要造车了?”其实仔细一看,这里面的门道还挺多。京东是联合广汽和宁德时代一起做产品,自己主要负责销售和用户需求洞察,制造并不是京东搞的事。也就是说,这款车的真正“造血”环节还是由广汽和宁德时代掌舵,京东则充分发挥电商平台的流量和大数据优势。毕竟做制造业,风险大、周期长,京东就选了自己最擅长的活——懂用户,能卖货。
刘强东之前就曾说过,京东每项业务都只围绕供应链展开。这次横插一脚汽车圈,就是用供应链的整合,把上游的生产和下游的销售吃得死死的。即便不是直接造车,但“主导定义+销售+售后服务”这三步齐抓,还是让不少传统车企感到压力。
真的要说京东的新车为什么能砸场子,除了价格打得狠,更大的亮点其实是模式。京东在汽车领域已经耕耘了快十年,投资蔚来、开线上卖车平台、搞“京东养车”,门店直接覆盖全国。现在干脆用联合造车的方式,把“买、配、养、用、换”整个汽车生态闭环打通,这等于是从原本的“我卖啥你买啥”,变成了“你想买啥我来帮你制造”。
另外,京东拥有庞大的用户数据,能把用户的真实需求直接反馈给制造端,所谓的“由你定义国民好车”就是这个意思。原来衣服、家电能定制生产,现在连汽车也能实现C2M(用户直连制造),这淘汰赛的速度也太快了。
说到卖车方式,京东想做的是打破传统4S店的繁琐,线上独家销售,把诸如中间商、层层加价的套路一锅端。买车不光是裸车,还有车衣、配件等“套餐”一站式配齐,估计以后买车就跟网购差不多,点点手机就能全搞定,还不怕被忽悠。
至于售后,京东全国线下已有超过3000家养车门店和4万家合作网点。按京东自己的规划,买了车,养护、维保就都不用愁。虽然汽车维修这门手艺要求高,如果真能做到响应快、服务标准化,对京东来说确实是个不小的挑战,但谁都得学着适应新玩法。
当然,买电动车最让人纠结的问题还是充电。这次京东的“国民好车”联合了宁德时代,亮出了“巧克力换电”技术。简单理解,就是电池块像巧克力一样,可以灵活拆换,三到五分钟搞定满电,不用苦等半小时一小时,还能通过App下单自动完成换电。单块电池最多能跑200公里,补能不再是“掉链子”的那环。
从技术到销售再到服务,京东的做法就是抢跑。如果真能把价格压下来,还能保证质量,消费者可就有好戏看了。
当然,各路网友对京东这波跨界可不是一水儿的鼓掌。有的说刘强东干啥都靠谱,这么大平台,数据了得,买车还是放心。但也有人担忧,毕竟京东之前主要做电商,造车还是广汽和宁德时代的事,万一出了点质量问题,售后找谁负责?京东的轻资产模式下,怎样跟两大制造方扯清责任,能不能把品控和服务撑起来,还是要实际用车后才能见分晓。
而汽车行业这块“蛋糕”,并不是谁都能分得上一口。造车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技术研发和品牌支撑,幸好京东不弄工厂、不干制造,避开了最大风险。它聚焦数据洞察和销售服务算是“扬长避短”,但这到底能走多远,还得看市场买不买账。比起传统车企,京东这种“信息+销售”打法,本质上是在用互联网思维挑战传统重资产行业,这牌局也是越来越有意思了。
再说广汽和宁德时代,原本都是各自领域里的“硬角色”。一个搞制造,一个玩电池技术,都有自己的底牌。京东这次算是把两家顶尖的合作伙伴拉到一起,分别负责造车和技术升级,只等京东把销售渠道和大数据洞察补上。这三方联手,等于是在汽车生态里搭起一个强强联合的新局面。
至于大家最关心的养车成本、体验细节,京东也算给出了新思路。比如车主从京东线上下单,线下可以进店选配服务。未来不用逛遍4S店,也不用被各类推销员忽悠,省心不少。当然,门店服务质量到底能不能做到让人满意,传统维保和电商服务能不能贯通,还要看时间的检验。
还有个小细节不能忽视,京东这次推出的“神秘国民好车”,还没有公布具体车型配置,相关参数也只是预估。据说将在双十一期间正式亮相,到时大家才能见到真容。这种联合上新、营销造势的玩法,和京东以前搞家电、数码促销简直如出一辙。看着都挺新鲜,但终究要落地成车,看完价格再看体验,大家会不会像买手机一样冲动下单,也挺有悬念。
市场上的造车新势力不断刷新大家的认知,蔚来、小鹏、理想层出不穷。京东过去是旁观者,现在亲自下场卖车,直接改变了整车销售生态。全行业竞争白热化,有资源的玩资源,有流量的玩流量,谁都得拿出点真本事才能站住脚。
京东这步棋,最大的底气还是自己的供应链能力和用户洞察。只要产品这口锅不掉链子,销售渠道又像卖手机、家电那么灵便,消费者的选项就更多了。毕竟,谁不想用平民价格买到靠谱车?如果售后和养护也能一条龙解决,买车也就没那么难了。
当然,新鲜事物必然伴随质疑和试水。京东此次跨界,品控逻辑、市占表现和客户体验都还需要时间检验。尤其中间三方合作模式,看着很有想象空间,但扯到责任分摊和售后管理,流程复杂度也不容小觑。大家都会期待,这车如果真如宣传那样既省钱又省心,到底能不能改变家用车的生意规则。
信息时代,买车这件事也越来越像买手机。过去比性能、比品牌,现在还得比服务、比玩法。京东的这步探索,不论成败,至少让天平多了新的砝码。大家等着看双十一,这“国民好车”到底有多神奇,是不是能让家用车市场再添点不一样的烟火气。
谁笑到最后,得看真心和本事。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内容。如有侵权投诉,将依法依规核查并回应。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