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这事想了挺久的,也得承认,偏偏选了辆冷门车。众所周知,市面上那么多车,为什么偏偏对奕派008这个牌子感兴趣?说白了,还是它的空间、驾驶感和性价比让我纠结了好几天。
我先说说买车的硬条件吧。一是不能超过20万,二是新能源车,尤其考虑到2026年新能源车都要收一半的购置税,反而觉得这张税减免门票比较划算。三是得是6座SUV,主要是为了上下班通勤,然后假日用旅行也没问题,毕竟我真不想开个贼难看的MPV上班,感觉像跑长途似的。我的心里其实也揣着个小算盘——中大型SUV里,哪个车的空间最舒服?驾驶感最顺手?价格又真香。
在这些条件里,我挑了几个。比如魏牌蓝山,早就关注它,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喜欢它的外形和坐感。可是价格贵,哪里都要多出几万。我试了二手,感觉买个新车的意义大一些。还看过零跑C16,说实话它在平台上的评价还算不错,销量也还可以,配置高,样子也不差。有激光雷达,价格相对便宜。这车优点很多,但我去现场试了试第三排空间,发现只能当应急座,真的坐不舒服。那天还专门坐到第三排试了试——靠背小得厉害,腿隔着一层,完美不起来,也就变成了偶尔应急用了。后来开起来,悬架那叫一个软,底盘的感觉像船漂在海面上,没那么稳。试驾体验被我一度嫌弃。
(这段先按下不表,后面再说)看,选择困难症在我身上确实表现得淋漓尽致。
最终我还是败在了奕派008身上。为什么?其实理由挺简单——空间大、驾驶感好、配置丰富,价格还能接受。我们再深入点。
它的轴距超过3米,空间是决定我最终下决心的第一炸药。第二排座椅可以调节到我理想的位置,第三排腿部空间宽敞,坐上去,腿根本不用挤。长途车里,空阔感特别重要,否则孩子老抱怨。那天我刚才翻了下我的车内记事本,关于旅行的那个小册子,基本上都是空间大这个关键词夹杂着省心和省力。
再说驾驶,别看它是个6座SUV,但开起来不像巨无霸。底盘很扎实,没有那种特别软的感觉,不像我之前试过的那款,开着像在海上漂。过滤普通颠簸时,感受挺舒服。开着它,身上不麻烦,比如井盖或减速带,反应都精准得很,几乎没有多余动作(其实这就是它的底盘调校的关键地点)。我对这个手感很满意。
和朋友聊到这点,他说:你是不是喜欢那种开大车的感觉?其实也算对。大车给我一种踏实,像站在高点上看世界的感觉。但问题就是,油耗、维护成本会高一些,(这段先不说,还是先讲买车的故事)或许还得算上一下百公里的油钱——我心里初估大概8-10升,到那会贵不贵?易耗品的成本很难大盘算。
配置上它也不打折扣——后排娱乐屏、座椅通风加热、按摩,以及L2级辅助驾驶。最喜欢的是那些细节——比如家里小孩爱开车,坐着就不闹了。我还记得,有个销售说:这车后排的冰箱和电视,家里孩子坐着特别开心。(这也是个细节,想象一下,逢年过节在车里吃喝玩乐,总比一直盯着手机强得多。)
它的缺点呢?其实也有一些。比如中控屏用的芯片8155,响应挺慢,OTA升级后更糟。平时点个图标要等两秒,感觉说像白菜价格变贵了一样尴尬。内饰方面,黑色内饰配金色饰条,怎么看都有点上世纪80年代风,设计师估计年龄大。3排6座的车,没有大床模式,不能拉倒。长途露营、休息,少了点露营君的体验。
最让我犹豫的,是品牌的货源感。东风的名气没有长城、比亚迪那么响亮,提起奕派,大家可能都要挠头——这是哪个?不过我想,也许真的是担心买到国产新品牌,能不能保障得住。
(这段再按一遍,也不太确定)一开始,我真的没想过会偏偏喜欢非主流的车型。就像朋友说你是不是喜欢那种IKEA家具,造型奇怪,但用得顺手? —— 其实我估计就是喜欢它的心情。
坦白说,快到这个年龄段,要我考虑保值率,我会简单粗暴想:6个月后,它的价值还能剩多少?但心里也很清楚,新能源车的保值本身就不好算。用粗算,可能两年后残值还剩30%左右,不算高,但我觉得它的驾驶体验和空间品质,已经弥补了这个硬伤。
结果换车那天,卖车的朋友打开车门就说:还挺大的车啊。我也笑笑。选车也像挑朋友,不能只看颜值,还得看性格。你们试过遇到有优点但不符合自己风格的车吗?真的,要不要我帮你分析分析,一辆车选了之后会不会慢慢变成你生活的一部分呢?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