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天的,咱走在马路上,总能看见各种神操作。有时候你真得纳闷,是不是考试的时候那“文明行车”都是背下来的,考完就忘了?最近说罚款200元起,专门盯上了那四种司机常见的坏习惯——到底这些陋习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大家还是死性不改?难道咱真只配被罚、被薅一波钱包,才能老老实实吗?
第一种,分心驾驶。现在谁没个手机,谁不刷个视频,两眼一闭就能熟练操作导航,有的还能边开车边处理客户消息。抽烟、喝水、扭头跟后座聊天,都是常态。可这玩意真那么轻松吗?你敢保证你刷个短视频转头再看路能不出事?想象一道红灯,旁边那位哥们低头玩手机,绿灯亮了,还半天挪不动。更要命的是,真遇到点啥,手机还没看完,人已经跟车子一块进事故现场了。这下手脚快也没用,命比网速还慢,刷屏的那几秒,危险就跟着你打招呼。
大家都知道分心驾驶危险,但总有一种侥幸心理:就几秒,能咋地?但现实是什么,事故率直接翻了几倍。街上那些摄像头一开,手里手机还没放下,罚款就到家了。其实,道理摆在这儿,你手机再有诱惑、再要紧,也不如命值钱。你转发一个微信,没准下次就得转发医院床号了。
第二种,违规变道。这个就更精彩了。车流有点慢,忍不住加塞——“大家都在等,我凭啥不先过去?”很多人上路的时候,仿佛在玩《极品飞车》,前面堵住就找缝钻,不考虑旁边啥车、后边啥人。最常见的,加塞不打灯,别人都得靠猜:这车下秒是左还是右?但事故呢,往往在这种意识模糊的情况下发生。你觉得自己省了三分钟,别人可能就得多堵半个小时,甚至发生追尾、刮蹭,出点事儿不管谁的错,先骂再说。
奇怪吗?其实一点也不。一堵车大家都烦,没人愿意排队,但你加塞一次,后边堵得更厉害。要是遇着一堆人都“聪明”,那路就彻底废了。交通法规管得很严了,变道不看情况、不打灯、强插队,那200元说来就来。可还是有不少人愿意赌一把,觉得“我技术好,能钻过去”。真出事了,技术再好也没脾气。
第三种,滥用远光灯。说到这个,咱得想问一句:你是来给路上人照明的,还是专门给对向司机制造盲区的?晚上开车最怕的就是对面来一束“激光炮”,下秒啥也看不见,车子还在前进。很多人能理解,还会主动切近光灯,但有些人就是图自己方便,不管不顾对面啥情况。这不就是拿自己安全当赌注,顺手把别人的安全也搭进去吗?万一路上有小孩、有自行车、有老人,这一晃眼功夫,后果谁能承担?
为什么远光灯屡禁不止?有些人开惯了远光,觉得自己安全,没想过别人看不见才叫真危险。交警晚上查,罚款、扣分,大伙骂归骂,还是有人不上心。这种行为,说白了,就是自私。你要是能多替别人想一秒,或许那套车险都能便宜点。
再来说说最后一种,不按规定停车。马路上最烦的事,莫过于车子随便一停,后面堵成麻花。高速公路应急车道,不少人把它当“歇脚地”,上厕所、打电话、吃烧烤,什么操作都有。小区门口“占道王”,红线一画,车子一停,整个社区进出都麻烦。有些人还特别理直气壮,觉得“我就几分钟”或者“待会就走”,可没人知道车流犹如洪水,你这小石头一放,十车八车都得被拖慢。严重的话,这种乱停车直接导致事故、救护车救人也进不来。这时候,根本不是罚钱的事,而是人的素质问题。
每次说不按规定停车,大家都能站在道德制高点批判上一通,但遇到自己急事,又都在心里默默找理由:“我特殊,别人可以等。”所以,不按规定停车真正的源头,是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特殊,别人都能忍忍。
四条陋习,怎么就成了屡禁不止的头号问题?其实,归根结底还是一个“自我”作祟。每个人心里想着省点麻烦,省一分钟,多省点安全距离,最后路上变成谁都不让谁,谁都不顾谁。规则明摆着,法条也还在,但只要人没养成习惯,再智能的摄像头也只能给你写张罚单。
那么问题来了,咱是不是非得靠罚款来“买教训”?为什么大家总是以身试法,不撞南墙不回头?究竟是规则不够严,还是人不愿配合?你说一边没事,一边碰上交警抓拍,技术再高、经验再足,照罚不误。有人觉得“我被罚一次就长记性”,但调查下来,很多人被罚第二次、第三次还照旧。难道这200块钱不疼吗?还是说,痛点从来不是罚款,而是人的思路没转过弯?
其实开车上路,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复杂在于你得随时应付各种状况,守规则不代表万无一失;简单则在于,只要你真心把路当成大家共有的空间,嫌麻烦也得忍忍,遇到急事也得多思考。大家都说“文明驾驶”,可文明不是天生带来的,是一天天磕磕绊绊养成的。
我们总说,安全第一,但在实际行动上,很多人把安全排到倒数第二还嫌占了地方。跟风、侥幸、懒惰、任性,都是路上的隐形杀手。你一时偷懒,下秒可能就是终生遗憾;你多想别人一秒,也许就帮自己躲过一劫。难道真的只有罚款才能让人长记性?我们堵车的时候骂别人,自己变道加塞、不守规矩又觉得理所应当。说到底,是不是每个人都应该照照自己的后视镜,问问自己是不是也曾做过这些“被罚之事”?
很多人把规矩当成障碍,觉得是一种约束。可如果大家都不守,那路上就成了谁都不认的“丛林”。规则其实是让所有人都能按部就班,不至于在路上大眼瞪小眼,比谁更能“创造性驾驶”。你守一次,别人守一次,大家一起守次次,这条马路就不那么难走了。
说到底,驾驶陋习不是一天养成的,也不是一声令下就能改掉的。它是很多人的习惯、心态、压力和无所谓一起搅起来的结果。罚款很重要,执法很必要,但真正的转变,不在摄像头、不在罚款单,而是在每个司机心里头。你要问文明驾驶靠什么?就靠每个人愿意放下那二百块的侥幸,愿意把别人安全也看成自己的责任,愿意在开车时控制好手脚和情绪。
所以,以后再上路,你多想想,下一个违规的人是不是就坐在你的驾驶座上?你那次分心,是不是正好让事故找上门?你随意加塞,是不是让别人多堵一个红灯?你滥用远光,是不是让对面司机在黑夜里多了一层恐惧?你乱停车,是不是让救护车救人多绕几条街?人命关天,老天不会事事提醒你,但交警在提醒,也许就是在救你一命。
最后,别光靠罚款才长记性,别等扣分了才后悔,那二百元远远比不上一个平安回家的夜晚。司机们,路上千变万化,但只要你愿意守规矩,陋习就离你远远的。说到底,咱上路靠的不是运气,是每个人的责任心。谁都不是“特殊”,谁都需要安全。文明驾驶,安全出行,不只对自己负责,也对这座城市、这个社会负责。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