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微信群里突然冒出一段摩托车自焚的视频,群主“刀哥”一脸惋惜地发了句,老铁们,谁又忍心扔掉骑了多年的老摩托?气得茶几上烟灰掉了一地。小区楼下修车的周师傅也听说了,一边敲轮毂一边念叨,哪个傻子真舍得把十三年的本田七五零给报废啊?拿生活开的车都比天底下大部分破现代新车好用得多!
有时候早晨遛狗,看到邻居老朱还骑着那辆购于2008年的铃木,永远干净得像新买似的。朱叔说,车才跑三万来公里,扭把子油还贼顺滑,这年头报废的标准,简直有点不讲理。他扯着嗓子跟我抱怨:“小兄弟你说讲不讲道理,俺车天天擦,发动机一点异响都没有,凭啥翻过十三年就非拖去甩铁?”为啥偏偏就摩托车搞这么一刀切,你说气不气人?
其实翻了下新出的那本民法典,好像还真写了句掷地有声的话。所有权人有权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自己的动产。这报废年限规定,搞得三五年拼劲保养、用真金白银糊出来的爱车,说丢就丢,真挺强势。像前段时间机车圈有个哥们买了辆宝马R18,快二十万,不到两千公里,十三年后也得推去拆掉。买豪车成了奢侈消耗品,多少有点憋曲。
打电话和表弟唠嗑,他是在苏北跑长途的,顺嘴一提:“十年正三轮,十三年别的车,俺那些工具车九成都没怎么上大路,能有个几千公里跑着。要按这标准,纯浪费!”表弟话音未落,维修群挺能聊,有个姓林的藏家晒新到手的老HONDA CB,加了句:大部分老摩托其实就周末骑几圈,日常用得少,工艺材料还没用到极限,哪舍得给铁炉一锅端了?
旧摩托车,其实大多已脱离了单纯的日常通勤工具。对不少玩家和本地小厂来说,摩托变成了嗜好、收藏件,有的翻新改得比新的一样精致。师傅们讲,有些老车上的化油器、小零件,现在新车可见不着。顺便插一句,听销售蓝哥讲过,部分高端车型配有极冷门的“油温保活自动切换”,就靠这配置防止老车熄火,比新款的电喷还精细,但年检时也没人看得懂,直接夸一遍“旧货”就完了。
有人爱唠去年老崔家的车报废的小插曲,他那个老济南轻骑被拖走,结果在二手市场倒手翻新,重新挂牌给个武汉小伙,居然活蹦乱跳又多活几年。说到底,资源就这样浪费掉了?真有点心疼。
偶尔也听说有人糊弄政策,拿着年检贴纸,实际把老车藏在郊区农棚里当备用车。明明车况杠杠的,靠年检就能筛出有问题的,偏要十三岁一刀切,挂个强拆名头,好多车主吐槽过,说像“错杀良民”。
其实有类似的梗,几年前商务部修订过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据阿泰(经常在车友群冒泡的家伙)说,乘用车已不限定年限,摩托车照旧。某次茶水间听隔壁的物业小秦聊天,说自己有辆90年代二冲程,本来想着留给儿子练手,结果只能眼睁睁看着去拆车厂,小伙连夜郁闷了好几天。
有意思的是,江北的师傅们都说,摩托车这圈里流传最多的不是新技术,而是各种养护土办法。像链条微润滑,每月自己上一遍机油,甚至有的还会用黄油保养制动线。一辆老车,保养到位并不次于新出的小排量急行车。但政策层面,往往听不进这些细节。
还有别忘了,真有事故的,查查其实多是私自改装、违规驾驶或冒顶老破车上路的。周围的老司机大都点头,像周师傅最爱说的,“路上出大事的,不是爱惜保养的玩家老车,是那些瞎开不懂装懂的。”其实不少老车玩家每次年检比新车还认真,甚至换灯泡都按原厂型挑。
顺便一嘴,好些新老司机经常搞糊涂:以为年头到了一定要报废,殊不知各地标准其实有口径不同,有师傅说黑龙江某些地方还能补行检验上半年,政策跟售后经常“两张皮”。还有群里传的,老款吉利小摩托,印着“环保不达标请勿上路”,但有的环保局叔叔回口说,只要排放测得过线,一样能过年检,这都成车友八卦段子了。
这阵子,听说南方有位车主到拆车厂“陪嫁”自个的BMW老款摩托亲自拆解,还特意带走了那对车灯,前场师傅摇头说,“早知留着跑乡下没事,哪舍得整这套!”其实真心希望,老车能有年检这张保险线就够了,不用犯不着直接一刀切。
散会,周末去楼下跟朱叔唠会儿天,他说哪天“真要砸了你家那车,麻烦早告诉我,我把座垫和仪表拆下来收藏”。师傅还补了一句古怪玩笑:“拆掉谁的情怀都不止赔一辆旧车钱,哪天真改了政策,还能再聚聚,把老伙计们骑出来晒个太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