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就俩月前,你要跟我说维斯塔潘今年还能冲冠军,我大概会直接把你拉去测一下酒精含量。毕竟当时荷兰大奖赛刚跑完,他老兄在积分榜上离皮亚斯特里差着整整104分,那不是差距,那是天堑。维斯塔潘自己接受采访时都乐了,说谁要是那时候跟他说能追上,他准觉得那人脑子不太灵光。
可现在呢?我们坐在这里,眼瞅着那104分的鸿沟,硬生生被填得只剩下40分。这剧情,编剧都不敢这么写,刺激得跟坐过山车似的,还是没系安全带那种。你说神奇不神奇,赛道上引擎轰得震天响,我们这边的购物APP也没闲着,我朋友圈里晒红牛车队模型、晒维斯塔潘签名T恤的突然就多了起来。有个哥们儿前两天刚剁手一个1:18的红牛车模,发了条动态:“没别的,就冲这股疯劲儿,必须支持一下。”你看,成年人的热血,有时候就这么简单粗暴,直接体现在了消费订单上。
这到底发生了什么化学反应?故事得从九月初的意大利蒙扎说起。那会儿红牛车队估计是拜了哪路神仙,给赛车来了个大升级,底盘、前翼一换,维斯塔潘瞬间就跟打通了任督二脉一样,找到了他念叨了一整年的“平衡感”。之前的车开着总有点拧巴,特别是在巴库那种街道赛,弯道又短又慢,对刹车和牵引力要求贼高,红牛当时就有点力不从心。可升级之后,嘿,短板直接变长板了,那台RB赛车简直成了维斯塔潘身体的延伸,指哪打哪。
奥斯汀那一站,算是把他的底气彻底打了出来。周末比赛前,他还是那副老样子,云淡风轻地说“一场一场比呗,没想那么多”,结果一上赛道,那股狠劲儿就藏不住了。冲刺赛杆位,正赛冠军,整个周末就像开了“上帝模式”,根本没给对手留活路。有人说奥斯汀赛道特殊,这话不假,但这地方既不像蒙扎那样让你一路狂飙,也不像摩纳哥那样让你在墙缝里跳舞,它什么弯都有,最考验的就是赛车的综合素质。之前迈凯伦在中速长弯道上占尽便宜,结果这次维斯塔潘照样把他们按在地上摩擦,这就很说明问题了——红牛那台火星车,又回来了。
这边维斯塔潘春风得意,迈凯伦那边可就有点头疼了。诺里斯其实挺冤的,奥斯汀那场他的速度绝对够争冠军,迈凯伦的大佬斯特拉赛后都承认了。可比赛这玩意儿,七分靠实力,三分天注定。开局法拉利的勒克莱尔就玩了个花的,大家伙儿都用中性胎,他偏偏上了软胎,抓地力一起来,第一个弯就把诺里斯给超了。后面诺里斯就像被封印了一样,一直被压着跑,进站想换硬胎拼一把,结果策略组又临时变卦换了软胎,还是没能超过去,最后只能眼睁睁看着维斯TA潘拿走冠军。你说气不气人?
更倒霉的是,冲刺赛的时候队里俩车手还撞了一下,导致正赛缺了关键数据。车队怕赛车底板磨损超标被罚,只能保守地调高了行驶高度,这也影响了诺里斯的发挥。而他的队友皮亚斯特里,最近状态更是有点迷,全程比诺里斯慢一截。他自己倒是不慌,说“就是这个周末不顺,找到节奏就回来了”。话是这么说,但眼瞅着维斯塔潘像头饿狼一样扑上来,迈凯伦再不拿出点真东西,恐怕真要晚了。
有意思的是,赛场上的刀光剑影,直接点燃了国内车迷的钱包。某电商平台的数据显示,最近一个月F1相关周边的销量环比涨了三成,其中红牛车队的周边占了一大半,很多订单备注里都写着“维斯塔潘加油”。这种“赛场热带动消费热”的现象,其实挺值得玩味的。它说明F1在中国不再是小部分人的狂欢,它的影响力正在破圈。车迷们不再满足于单纯看比赛,他们想要更深度的参与感,买一件支持车队的T恤,一个车模,就好像自己也成了车队的一份子,能为他的胜利呐喊助威。这种情感消费,有时候比任何广告都管用。
接下来还有五场比赛,鹿死谁手还真不好说。迈凯伦肯定盼着在巴西、卡塔尔这种他们有优势的赛道上扳回一城。但维斯塔潘现在这状态,加上红牛赛车无解的节奏,想从他手里抢走冠军,难度可不是一般的大。不过话说回来,对我们这些车迷来说,结局可能已经不那么重要了。能看到这样一场神仙打架、悬念迭起的争冠大戏,本身就是一种享受。毕竟,赛车的魅力就在于它的不确定性和那份热血,不是吗?至于最后谁笑到最后,那就交给赛道去决定吧。反正我桌上那个红牛车模,已经准备好迎接它的第五个世界冠军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