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车的终结者已到,别看加油贵,这些硬伤更要命

最近,很多开车的朋友可能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每次开车进加油站的时候,心情都变得有些复杂。

看着加油机上不断跳动的数字,尤其是油价已经稳稳站在一个让人需要深吸一口气的价位上,过去那句潇洒的“95号,加满”似乎越来越少听到了,取而代之的,是更为谨慎的“92号,先加200块钱的吧”。

这种变化背后,是实实在在的用车成本压力。

燃油车的终结者已到,别看加油贵,这些硬伤更要命-有驾

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再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在油价高企的今天,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到底该怎么选?

很多人一提到新能源车,第一反应就是它的短板。

比如续航焦虑,总担心开着开着就趴窝在半路上,尤其是在节假日的高速上,服务区充电桩前排起的长队,更是让不少人心有余悸。

还有充电时间长、充电桩普及率不如加油站等等问题,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现实。

也正因为如此,许多人坚信,燃油车经过上百年的发展,技术成熟,配套完善,那种“说走就走”的底气是新能源车目前无法比拟的。

但我们换个角度想一想,如果仅仅因为这些,就断定燃油车依然是最佳选择,那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目光投向新能源车呢?

或许,除了油价这个最直接的痛点,燃油车本身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的、不易被察觉的缺点,正在逐渐消磨掉它的传统优势。

咱们不妨先算一笔最直接的经济账,这也是大家感受最深的一点。

现在很多人说新能源车用起来省钱,究竟能省多少呢?

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对比。

燃油车的终结者已到,别看加油贵,这些硬伤更要命-有驾

以市面上常见的一款新能源家用轿车为例,电池容量大概在60度电左右,官方宣传的续航里程普遍在500公里上下。

考虑到实际驾驶中会有折扣,我们就算它打个八折,实打实能跑400公里。

充电成本方面,如果家里能安装充电桩,利用夜间的低谷电价,一度电可能只需要三四毛钱,充满这辆车也就二十多块钱。

就算没有私人桩,全部使用外面的公共充电桩,一度电的价格通常在一块到一块五之间,充满一次的费用大概在60到90元。

我们取一个中间值,按照普通居民用电每度6毛钱来计算,充满一次的成本是36元。

用36元的电费,跑400公里,折算下来,每公里的能源成本还不到一毛钱。

我们再来看看同级别的燃油车。

一辆普通的家用轿车,在城市里上下班通勤,走走停停,百公里油耗达到9到10升是很正常的;即使是跑高速,油耗也要在6到7升。

我们综合一下,按照百公里平均油耗8升来计算。

当前的92号汽油价格,我们就按每升8.5元来算。

这样一来,燃油车行驶一百公里的燃油费用就是68元,平均每公里接近七毛钱。

燃油车的终结者已到,别看加油贵,这些硬伤更要命-有驾

这个差距是非常惊人的。

假设一个家庭一年行驶两万公里,这是个很常见的里程数。

开燃油车,一年的油费支出大约是14000元。

而换成新能源车,即便全部使用公共充电桩,一年的充电费用也很难超过4000元,如果有家庭充电桩,这个费用甚至可以压缩到2000元以内。

一年下来,这中间可能就相差了一万多元,这笔钱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并不是一个小数目,足够覆盖全年的保险、保养费用,甚至还有不少结余。

这种日积月累的成本差异,是每一个燃油车主都无法回避的现实。

除了看得见的金钱成本,还有一种看不见的成本,那就是油价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

开燃油车的朋友们会发现,自己的用车成本很大程度上不取决于自己,而是和千里之外的国际局势紧密相连。

国际原油价格一有风吹草动,国内的成品油价格调整窗口很快就会打开,油价说涨就涨,消费者只能被动接受。

短短一两个月,油价上涨几毛甚至一块钱,都已经是常态。

这意味着,你的年度用车预算,随时可能因为你无法控制的外部因素而超支。

燃油车的终结者已到,别看加油贵,这些硬伤更要命-有驾

反观新能源车,它的能源来自于我们的国家电网。

我们国家强大的电网体系和稳定的电价政策,为电动汽车提供了极其可靠的成本预期。

电价的调整是基于国家整体能源战略和民生考量,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

你几乎不用担心因为某个国际事件,下个月的电费会突然翻倍。

这种能源成本的“确定性”,在当前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价值。

如果说油价的波动是外部因素带来的不确定性,那么另一项来自政策层面的压力,则更让燃油车主感到一丝未来的焦虑,那就是日益严格的排放标准。

从“国四”到“国五”,再到现在的“国六”,环保标准的升级换代速度越来越快。

每一次标准的提升,都意味着一批老旧车辆的价值会大幅缩水,甚至面临限行、无法年检的风险。

一辆车况良好的汽车,可能仅仅因为排放标准不达标,就被挡在了许多城市的门外,其在二手车市场的价值也会一落千丈。

这就像一个无形的倒计时,时刻提醒着车主,你的这台车是有“保质期”的。

而纯电动汽车,由于其工作原理根本不涉及燃烧和排放,所以天然地规避了这个问题。

燃油车的终结者已到,别看加油贵,这些硬伤更要命-有驾

无论未来的环保政策如何收紧,它都不会受到排放标准的限制。

从长远来看,这种“免疫”政策风险的特性,无疑增加了它的保值潜力和使用寿命。

最后,我们再来聊聊很多人在换车之前可能不太在意,但一旦体验过就再也回不去的方面——那就是驾驶的质感。

燃油车的心脏,也就是发动机,需要通过不断的点火燃烧来工作,这个过程必然会产生震动和噪音。

无论多么高端的豪华品牌,也只能通过各种复杂的技术去抑制和隔绝这种震动与噪音,而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它。

当你停在路口等红灯时,依然能从方向盘和座椅上感受到轻微的抖动;当你需要急加速时,发动机的轰鸣声会清晰地传入车内。

虽然有人将此视为“机械感”和“驾驶乐趣”,但对于绝大多数追求舒适安静的家庭用户而言,这其实是一种干扰。

而纯电动汽车的驾驶体验则是完全不同的维度。

电动机运行极其平顺,车辆在静止时几乎是完全无声无息的,你甚至会怀疑它是否已经启动。

踩下加速踏板,动力响应直接而线性,没有了变速箱换挡的顿挫感,整个加速过程如丝般顺滑,车内异常安静,只能听到轻微的电流声和风噪、胎噪。

这种宁静、平稳的驾乘感受,为乘客和驾驶者都提供了一个更为舒适惬意的移动空间。

综合来看,高昂且不稳定的燃油成本、日益收紧的环保政策压力,以及在驾乘舒适性上的先天劣势,这些问题共同构成了燃油车在当前时代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当油价这根最敏感的神经被反复拨动时,人们也开始更加理性地去审视和比较两种不同能源形式的汽车。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