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最近看到一个新闻,安徽成了所谓的“造车第一省”,产量超了广东。一堆人开始分析什么产业布局,什么战略眼光,什么顶层设计。
我看了直摇头。
别装了,摊牌吧。哪有什么岁月静好的顶层设计,所谓的“安徽模式”,核心就两个字:敢赌。或者说得更难听一点,当年实在是穷疯了,不赌一把,裤衩子都没了。
你看现在这些车企发布会,一个个都把自己包装得跟修仙小说主角一样,动不动就是“悟了”,就是“开启新纪元”,就是“重塑XX格局”。什么智能座舱,什么自动驾驶,什么800V高压平台,名词一个比一个玄幻,仿佛下一秒就要原地飞升,白日飞天。但你把时间往前倒十几年,回到那个叫“十城千辆”的洪荒年代,你会发现,大家哪有心思修仙,都在琢磨怎么先活下来。
那时候的汽车市场是什么样的?是燃油车的天下,是合资品牌的天下,德系日系吃肉,国产跟着喝点汤,大家其乐融融,闷声发大财。你这时候跟他说,兄弟,别卖桑塔纳了,我们来搞电动车吧,一块大电池加四个轮子,未来是星辰大海。
你猜他会怎么回你?他会觉得你脑子进了水,或者刚从哪个传销大会回来。
讲白了,对于那些活得正滋润的传统大厂来说,电动车就是个“不务正业”的东西,是需要被“公关”掉的麻烦。为什么要all in一个连PPT都画不明白,随时可能在马路上自燃的玩意儿?我卖一台帕萨特赚的钱不香吗?逻辑上完全没毛病。
所以你看,那个“十城千辆”的政策,听着名头很大,实际上就是政府在求人办事。求着那些大厂:大哥们,给个面子,搞两台电车玩玩,亏了算我的,有补贴。大厂们嘴上“是是是”,心里想的是“机你太美”,转身就把这活儿外包给不知道哪个犄角旮旯的供应商,或者干脆自己成立一个边缘部门,扔几个人过去,主打一个“重在参与”。
这就是当时的大环境,一片祥和下的死水。
但合肥不一样。合肥,或者说安徽,在那个时间点,就是牌桌上那个没什么筹码,但眼睛血红的赌徒。它不像北上广深,有那么多花里胡哨的牌可以打。它手里就那么点工业底子,更像是一个工业时代的压缩毛巾,看着不起眼,但就等一盆水浇下来。
而这盆水,就是新能源。
当所有人都觉得电动车是个赔钱玩意儿的时候,合肥市委书记说,咱们要干,就干一票大的,失败了政府兜着。
这句话才是关键。这不是什么商业分析,这就是一句黑话,翻译过来就是: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这是典型的掀桌子式竞争法则。我没有你的历史包袱,也没有你那么大的利润盘子要守护。我的优势就是我一无所有,所以我敢把所有东西都压上去。
于是就有了那个近乎行为艺术的18路公交车项目。让一个刚成立没多久,还在烧钱续命、生产线被专家称为“中试线”的电池小厂国轩高科,去给全合肥最重要的公交线路提供心脏。
你敢想吗?这不叫高风险高回报,这叫直接在钢丝上开派对。我作为一个体验过早期电动爹的中年人,光是想到那个场景就头皮发麻。那不是一次简单的试运营,那是把全市的脸面、领导的乌纱帽、一个初创公司的全部身家,全都绑在了一辆晃晃悠悠的公交车上。创始人李缜和技术大牛徐兴无陪着一车领导,在车上谈笑风生,据说下来的时候满头大汗。
那不是汗,那是赌徒开牌前的生理反应。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把造公交车比作开高达,可能有点离谱,但你仔细想想,那种赌上一切、操作手册约等于没有、旁边还坐着一堆大领导当“监军”的窒息感,是不是一模一样?赢了,你就是新世界的卡密;输了,直接成盒,连带着整个城市被人笑话好几年。
所以,合肥的成功,与其说是产业政策的胜利,不如说是人性中“赌性”的胜利。它赌国运,赌技术路线,赌一个不确定的未来。它在所有人都还在算计投入产出比的时候,直接喊出了“梭哈”。
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城市的时候,你就懂了。它不是计算,是信仰。
当然,现在回头看,我们可以说他们有眼光,有魄力。但当时呢?当时在同行眼里,合肥这操作,简直是颠了,三体人看了都气活了,太阳都要一个趔趄。别人在铺路,你在修任意门,这合理吗?
非常不合理,但历史就是由这些不合理组成的。就像自动驾驶的终极难题不是高速巡航,而是如何在菜市场精准识别突然窜出来的老头乐,并且在老大爷光速躺下的时候,能瞬间判断出这是碰瓷还是真的事故。技术的高级,不在于实验室参数多牛逼,而在于它能不能应对现实世界里的各种不讲理。
合肥就干了这件不讲理的事。它用一个粗糙的、充满风险的、甚至有点莽撞的公交车项目,撬动了一个千亿级的产业。
所以别再吹什么“安徽模式”了。哪有什么模式,无非是当年够勇,够光棍。当年的国轩高科抓住了机会,翻身了;现在的蔚来,被合肥从ICU里捞了出来,也翻身了。合肥不是什么产业大师,它更像是一个眼光毒辣的天使投资人,而且是那种自带无限金币和复活甲的究极版本。
所以安徽能成为“造车第一省”的真正秘诀是什么?不是钱,不是政策,也不是什么虚无缥缈的战略。
真正的秘诀是,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当所有人都选择那条看起来最安全的路时,总得有一个愣头青,敢朝着那条荒草丛生的路,一脚油门踩到底。
这帮人真的就只配活在新闻联播里。
至于未来会怎样?谁知道呢。也许今天登顶,明天就成了下一个底特律。汽车这个行业,本质上就是一场谁也输不起的修仙,要么渡劫飞升,要么身死道消。
而安徽,只是那个最早开始嗑药修炼的家伙罢了。就问你怕不怕?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