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车圈这个瓜,讲真,我一开始是当笑话看的。什么“比亚迪欧洲销量碾压特斯拉”,这标题起的,太阳都要一个趔趄。这事儿离谱就离谱在,所有人都知道这是在整活儿,但所有人又都假装很惊讶,配合演出。就好像你明知道魔术师手里的鸽子是藏在袖子里的,但你还是会鼓掌说一句“666”。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荒诞,一场心照不宣的行为艺术。
这出戏的开场,是路透社老师扔出的一个单点爆破。说比亚迪8月份在欧盟卖了九千多辆,特斯拉卖了八千多,结论:比亚迪反超了。嘿,我跟你说,这刀法,是真精准。就像上报考试成绩,只报自己及格的科目,语文90,数学30,然后对外宣称“我有一门课考了90分,学霸附体”。你不能说他错,但你总觉得哪里坏了菜了。这操作的精髓,就是把一个局部的事实,渲染成一个全局的真理。
就是一个简单的数学题,就是一个简单的地理题。欧盟不等于欧洲,这事儿初中生都知道。英国、挪威、瑞士这些买特斯拉的大户,直接被开除“欧籍”了。把这些地方加上,特斯拉销量一万四,比亚迪一万一,差距瞬间拉开23%。等于说人家在打王者荣耀,你这边还在新手村跟小兵较劲,然后发个战报说“我单杀了三个小兵,优势在我!”。三体人看了都得气活了,说好的降维打击呢?怎么变成田忌赛马了?还他妈是不讲规则的那种。
更有意思的是,那位X平台的网友,简直就是互联网的纪委。他指出来,比亚迪在欧洲卖车,很多是直接卖给出租车公司、租赁公司这种大客户,搞的是批发生意。而特斯拉呢,主要是零售,一辆一辆卖给真正的精神小伙。这他妈能一样吗?一个是在菜市场批发大白菜,一个是在精品店卖钻石。你跟我说卖白菜的数量超过了钻石?是是是,你说的都对。这逻辑就好像说,我一天吃的馒头比你吃的和牛还多,所以我比你过得好。典中典。
我作为一个开过特斯拉也骂过特斯拉的中年人,我太懂这种感觉了。特斯拉这个品牌,它卖的早就不是一辆车了,它卖的是一种“玄学”,一种信仰。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他可能喜欢马斯克的天马行空,可能喜欢那种极简到反人类的内饰,可能就喜欢开在路上别人觉得他是个“科技精英”的错觉。你跟他说销量,他跟你说信仰。你跟他说自燃,他跟你说信仰。你跟他说马斯克又发癫了,他跟你说这叫自由。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所以当有人用一种非常“取巧”的方式去攻击这个销量数字时,触动的不是商业逻辑,而是教徒们的G点。这是一种信仰保卫战。
所以你看,马斯克老师亲自下场对线,这事儿就更有趣了。他直接说路透社一直就喜欢误导大众。这叫什么?不装了,摊牌了。在马斯克的世界观里,传统媒体都是想害朕的刁民。他这种反应,恰恰证明了“品牌玄学”的重要性。因为一旦销量神话被打破,哪怕只是在某个特定市场、某个特定时间段被打破,那个光环就会出现裂痕。奔驰为什么值钱?因为它一百多年来都在告诉你“我就是豪华本身”。这个故事不能断。特斯拉也一样,它的故事是“我就是未来本身”。未来怎么能被现在超越呢?
说白了,马斯克亲自下场怒怼,也是这出大型行为艺术的一部分。大家都是演员,都在努力扮演自己的角色。媒体老师们把数据当成了一块压缩毛巾,看着小,往流量池里一泡,瞬间就能膨胀成一个惊天大瓜;迪子哥在国内杀疯了,出海也必须得有个好故事讲给资本听,所以这种“反超”新闻多多益善;而马斯克,他必须扮演那个被旧势力迫害、但依旧坚挺的孤胆英雄。大家各取所需,只有屏幕前的我们,一惊一乍,仿佛真的见证了历史。
我有时候看这些新闻,就想起我小时候看的《圣斗士星矢》,总有解说员在那分析谁的拳更快,但最后赢的都是喊得最大声那个。
现在的汽车市场,早就不是什么存量竞争了,这是你死我活的黑暗森林。不存在体面,不存在点到为止。最好的竞争手段不是把我的车做得比你好,而是直接把舆论场这个餐厅给爆了,大家谁都别想好好吃饭。如果说之前小米入场是把蛋糕端走了,那现在各路神仙的操作,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吹熄了还要往你脸上扔。要么成仙,要么成盒。在这种掀桌子式的竞争法则下,任何数据、任何技术,都可以被解构,被重塑,变成攻击对方的弹药。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把车圈比作修仙界可能有点侮辱修仙了,人家修仙的好歹还讲究个渡劫飞升,车圈这是直接奔着同归于尽去的。前脚刚说完我们是好朋友,后脚就恨不得把对方的祖坟刨了。加大,加大,必须加大力度。今天你反超我,明天我产能地狱,后天他推出一个根本实现不了的期货功能,大家一起画大饼,就看谁先把谁噎死。这已经不是技术问题了,这是心态问题,所有人都被逼疯了。李斌老师的精神状态都非常值得关心,更别说其他人了。
所以这事儿的真相是啥?真相就是,压根没有真相。只有你愿意相信的剧本。你信特斯拉是神,它就是神。你信比亚迪要掀桌子,它就是在掀桌子。媒体信流量是爹,那谁能带来流量谁就是爹。而我,我作为一个悲观的犬儒主义者,我只相信自动驾驶的未来不在特斯拉,也不在华为,而在中国广袤大地上奔腾不息的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任何自动驾驶系统都得当场宕机,直接把责任甩给对方,这才是真正的降维打击,从物理层面到法律层面,一步到位。就问你怕不怕?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