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尤其是插电混动领域,出现了一个相当普遍又有些奇怪的现象。
很多购买了比亚迪混动汽车的车主发现,他们正在为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烦恼:车里的汽油快要放过期了。
与此同时,有关比亚迪销量连续三个月下滑、部分地区经销商关门歇业的消息也开始在网络上传播开来,这让很多人感到困惑。
曾经凭借DM-i技术横扫市场的比亚迪,到底遇到了什么问题?
为什么当初为了解决里程焦虑而选择混动车的消费者,如今却产生了新的焦虑?
这件事情的起因,要从混动汽车最核心的用户体验——续航里程说起。
最初,大家选择插电混动汽车,看中的是它“可油可电”的灵活性。
在城市里通勤,用电便宜又安静;跑长途出远门,用油则完全没有里程焦虑,可以说是兼顾了纯电车和燃油车的优点。
然而,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变化,这种平衡正在被打破。
根据一份最新的行业调查报告显示,国内混动车主的日均城市通勤距离已经不知不觉地增加到了75公里。
这个数字,成为了问题的关键。
目前市场上比亚迪销售的主力插电混动车型,比如秦PLUS DM-i和宋PLUS DM-i,其官方标称的纯电续航里程大多在120公里左右。
在理想状况下,这个续航应付75公里的通勤是绰绰有余的。
但现实情况是,电池的实际续航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在冬天,气温降低会导致电池性能衰减,如果再打开暖风空调,续航里程打个七八折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这么一来,120公里的标称续航,在冬季的实际表现可能将将够一个来回。
这就意味着,车主如果想尽可能地使用纯电模式来节省成本,就必须养成每天充电的习惯。
一位车主在社交媒体上抱怨道:“本以为买了混动车能省心,结果现在比开纯电车还操心,不是在充电,就是在去找充电桩的路上。”
频繁充电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了那个让人哭笑不得的现象——油箱几乎成了摆设。
为了最大化利用电能,车主们想方设法地避免启动发动机,汽油的消耗量自然也就微乎其微。
有车主分享自己的经历,一辆秦PLUS DM-i开了三个月,总共才加了不到9升汽油,加油站的工作人员都感到惊讶。
很多人表示,现在每次去加油都不敢加满,只加一百块钱的油,生怕长时间用不完,汽油在油箱里变质,从而损坏发动机和油路系统。
你看,本来是为了“省心”才买的混动车,现在却要为“电量够不够用”和“汽油会不会坏”这两件事同时发愁,这显然背离了产品的初衷。
当比亚迪的车主们还在为120公里的续航里程精打细算时,市场上的竞争对手们早已开始了新一轮的“军备竞赛”。
环顾四周,新推出的混动车型在纯电续航上已经实现了跨越式的提升。
例如,奇瑞发布的风云系列、长安的深蓝系列,其混动车型的纯电续航普遍都突破了200公里大关。
而像理想L7这样的增程式混动车型,纯电续航更是达到了330公里,对于绝大多数用户来说,这已经足以满足他们一周的城市通勤需求,真正做到了“一周一充”,大大提升了用车的便利性。
相比之下,比亚迪的主力车型在纯电续航上的升级步伐就显得有些缓慢和保守了。
即便是像唐DM-i这样的旗舰车型,新款的续航也仅仅是微增了3公里,这种升级被很多消费者调侃为“挤牙膏”。
当然,比亚迪也曾尝试推出长续航版本,比如去年上市的汉DM-i冠军版就将纯电续航提升到了200公里。
但实现这个目标的方式却有些简单粗暴,主要是通过大幅增加电池容量,从30.7千瓦时增加到37.5千瓦时。
这直接导致了车身重量增加了近200公斤,其负面影响就是亏电状态下的油耗反而上升了12%。
这种以牺牲能效为代价来换取续航的方案,显然不是一个可持续的技术路径。
更让国内消费者感到不解的是,比亚迪在海外市场销售的车型,比如Atto 3(国内的元PLUS),早就搭载了超过60千瓦时的大容量电池,而在国内市场,消费者却仍在为续航不足而烦恼,这种差异化的对待也引起了一些争议。
那么,以比亚迪的技术积累和行业地位,推出一款技术成熟、体验优秀的长续航混动车型真的很难吗?
从技术层面分析,或许并非如此。
有行业分析人士指出,比亚迪之所以在长续航混动上动作迟缓,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对过去成功的DM-i技术路线的依赖。
这套以“小电池”为核心,主打极致亏电油耗和成本优势的策略,在市场发展初期确实帮助比亚迪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但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这套策略的短板,也就是纯电续航体验不足的问题,就愈发凸显。
与此同时,上游的电池技术也在飞速发展。
例如,宁德时代为吉利等车企提供的新一代混动专用电池包,能量密度已经可以做到200Wh/kg,这意味着可以用更轻的电池实现更长的续航。
而且,技术进步也带来了成本的下降,目前100公里续航和200公里续航的电池包,成本差距已经缩小到几千元。
对于消费者而言,多花一点钱,换来日常使用便利性的巨大提升,这笔账是很容易算清楚的。
市场的反应是最直接的。
当产品策略未能跟上消费需求的变化时,销量数据便会给出答案。
根据公开的数据,比亚迪的月度销量出现了连续下滑。
在具体的车型竞争中,汉DM的市场份额有所萎缩,而宋Pro DM-i的订单则被吉利银河L7等续航更长的竞品分流了不少。
终端市场的压力也传导到了经销商层面,一些销售人员表示,现在进店的顾客中,有极高比例的人会首先询问长续航混动车型,当得到否定的答案后,其中不少人会选择去看看其他品牌。
面对市场的变化,比亚迪也并非无动于衷。
近期,它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用户对于长续航版本的付费意愿,并且也对外释放了第五代DM技术即将发布的消息,宣称综合续航将达到惊人的2100公里。
但是,对于广大普通消费者来说,他们关心的并不是实验室条件下测出的极限续航数字,而是每天实实在在的、可以依赖的纯电续航里程。
大家需要的是一款能让生活变得更简单的产品,一款能减少充电频率、真正实现“用电自由”的日常通勤工具。
可以说,插电混动市场的竞争核心,已经从单纯的“省油”,演变成了纯电续航体验的全面比拼。
在这场新的竞赛中,谁能更好地满足用户对便利性的渴望,谁才能在未来市场中站稳脚跟。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