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车门打不开?真正的雷点你根本没看见

#美女#

小米车门打不开?真正的雷点你根本没看见

成都那辆烧毁的小米SU7,救援人员用拳头砸、用石头撬,车门纹丝不动。这个画面像根刺,扎进了所有潜在车主的心里。

但恕我直言,你们盯着门把手争论的时候,真正要命的雷区早就埋下了——这场悲剧最讽刺的,是智能汽车在基础安全上的全面溃败。

小米SU7宣传册上写满了“情绪识别”“自动泊车”这些高大上功能,结果最该保证的“出事能逃命”这个基础题,反而交了白卷。全隐藏式门把手看着确实帅,可紧急断电时直接变摆设。唯一备用的机械开关居然藏在车门内侧——请问车外救援的人怎么够得到?这设计逻辑简直让人血压飙升。

更魔幻的是,这事儿压根不用等事故来证明。工信部在2025年9月24日就发了征求意见稿,明确要禁止全隐藏式门把手。监管层都比车企更早意识到这玩意儿要命。

然后事故发生了。三天后雷军站在台上,不谈车门设计缺陷,反而高调呼吁抵制“黑公关”。这波操作直接把我看懵了——公众要的是安全承诺,你给的是公关话术。

小米车门打不开?真正的雷点你根本没看见-有驾

《浙江日报》的评论一针见血:“用黑公关污名化公众安全关切”。第一财经更狠,标题直接写“别让年轻人的第一台车变成最后一台”。这些话难听,但哪句说错了?

现在回头看小米那套智能座舱、零重力座椅,感觉就像给危房精装修。技术可以炫酷,但安全才是底线。当一辆车连最基本的“逃命通道”都设计得这么反人类,再多的屏幕、再快的加速又有什么意义?

这场争论早该超越“米粉”和“米黑”的互撕了。它关乎每个在路上的人——今天是小鹏,明天是蔚来,后天可能轮到你家那辆。如果我们现在不较真,下次被困在车里的会是谁?

说到底,车企可以玩科技概念,但别拿用户生命当赌注。门都打不开的车,再智能也是铁棺材。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